庫克掌Apple帥印10年 如何令市值飆升10倍?

2021082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蘋果公司(Apple Inc.)現任行政總裁庫克。
蘋果公司(Apple Inc.)現任行政總裁庫克即將迎來接掌帥印滿10周年的大日子。即使任內並無推出iPhone這樣劃時代的產品,該企股價自他上台到上周五(20日)收市為止累飆10.1倍,市值累漲2.29萬億美元(約17.86萬億港元),幾乎是港股期內總市值累計漲幅的70%,跟「食正」中美融合、全球化、息口處於歷史低位及互聯網經濟多重紅利有莫大關係,市場相信在當前中美逐漸脫鈎的大環境下,高增長勢成過去。
庫克早前談及剛接棒時的經歷時說,喬布斯曾以迪士尼公司為例,指當時創始人華特‧迪士尼離開後,繼任者表現並不太好,「因為每個人都圍在一起,問假如是華特‧迪士尼會怎麼做」,因此每當公司出現問題,就會陷入一定程度的癱瘓,「他不想讓Apple變成這樣。」
已故創始人及前舵手喬布斯以創新靈感行走江湖,贏得「教主」綽號,而具備管理學背景的庫克則更重視企業營運,尤重原材料、供應鏈和品質控制。他加盟Apple後的主要功績體現於大幅縮短公司的庫存周轉日數,更一手主導了Apple生產、分銷和供應鏈的重整,把iPhone等多種產品外判予中國生產正正由他操辦。內地和香港供應商比重在公司2012年首度披露供應商名單時的比重僅約10%,現在已升至25%,冠絕全球。
庫克的公司有很強的議價能力。他會提前幾年斥巨款購買下一代零件,並在關鍵零部件上達成獨家供貨協議,以確保能夠領先競爭對手。同時,他相當着重於控制成本,亦甚執着時間,推動更快的貨物周轉速度,既使客戶更滿意,也減輕庫存積壓的財務壓力。
股份回購刺激作用小
中文大學金融系講師莫家明認為,Apple股價自庫克上任以來每年複合增長率(CAGR)達27%以上,股份回購的作用充其量2至3個百分點左右,雖然低息是重要因素,但更多是因為股本回報率(ROE)很高,事關Apple品牌實力強勁,顧客忠誠度高,「儼然是種生活方式」,不靠併購仍有卓越的內生增長。
中國市場固然亦「功不可沒」。2011年10月至今年6月底期間,大中華地區收入累計接近4,195億美元(約3.27萬億港元),即使佔期內總收入比重僅約18.46%,說它受惠內地消費能力愈來愈高和當地網絡建設完善也不為過,跟中企於供應鏈的佔比節節上升可謂一個硬幣的兩面。截至6月底止9個月的大中華收入按年大增66.25%至538.03億美元,比過去9個財政年度當中8年的全年數值都要高。
不過,莫家明不諱言,中美關係現時無望明顯好轉對Apple「未來10年」會有一定隱憂,這從近期特斯拉(Tesla)、Nike和Adidas在內地捲入不同風波可見一斑。一旦兩國衝突顯著升溫,Apple在內地的銷情無可避免受創,而「中國製造」的比重下降也會帶來額外的成本。
招銀國際分析師伍力恒認為,本周三放榜的小米集團(01810)建設產品生態系統的手法,跟Apple基本上如出一轍,以兩者市場定位不同,預期小米在內地和其他人均收入較低的地方會與Apple分庭抗禮。鑑於分散生產線所在地的成本有代工廠想辦法,現時更大挑戰是供應鏈的不確定性。
莫家明相信,整體市佔率持續下降不足為奇,但iPhone等一系列Apple產品的主戰場在於高檔市場,其他對手不見得能成功入侵,預期Apple股價未來幾年在高基數下仍有約10%的CAGR增長率,市值或許最快兩年便能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
利達資產管理基金經理黃耀宗亦表示,Apple的品牌與生態圈才是價值所在,多數情況下都是Android手機用家改用iPhone,少有反過來,而這才是未來的增長重點。從近期獲取的專利來看,該公司正加緊部署語音控制和互動,透過提高用戶體驗進一步鞏固生態系統。
自研晶片建構「護城河」
蘋果公司(Apple Inc.)近年愈來愈多產品線採用自家研發的晶片,不但是公司主導供應鏈的重要一環,也是鞏固產品性能優勢的關鍵因素。掌舵公司快滿10年的庫克時常強調,控制產品背後的關鍵技術乃公司的長期戰略。
庫克掌舵後首個完整財政季度(2011年第四季),研發開支佔Apple總收入比重只有1.63%,但3年半後即2015年第二季已升至4.33%,到了上季更加達到7.02%,比起營銷、一般及行政開支之總和要高。官方原因是「增兵,以及與研發相關的專業服務費用增加」,以Apple晶片一向採用最尖端的製程工藝來看,不難進一步推斷研發開支增量不少與晶片相關。
擺脫對英特爾依賴
Apple自研晶片採用Arm的設計架構,比英特爾(Intel)的「老字號」x86架構一大優勢就是耗電效益。更重要的是,採用自研晶片後,就不用再配合英特爾的產品升級周期,產品路線自然有更大彈性。巧合的是,庫克上台前已加入公司主理iPhone 4系統晶片「A4」的半導體部門主帥Johny Srouji,一度有機會成為英特爾的行政總裁。
市場調查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指,Apple平板電腦應用處理器(AP)銷售收入按年大增60%,正是受「M1」晶片的推動,而疫情引發的遠程工作需求亦有幫助。同時,Apple於AP市場的市佔率達到59%,為9年來最高,繼續保持「一哥」之位。
分析指,Mac系列電腦是Apple最重要的產品之一,即使是在全球電腦行業增長緩慢,更新迭代仍然不斷。公司一直對「出色的軟硬件結合能力」引以為傲,掌握所有關鍵環節及技術是其核心戰略,再加上自家軟件生態形成「護城河」,進一步穩固自身地位。
據報Apple正着手開發新一代的「M2」晶片,並使用台積電的4納米製程工藝,或於明年中推出的MacBook Air上首次亮相。而此前採用台積電5納米製程的「M1」,不論是在電池續航還是效能上,都在市場上有不錯反響。
iPhone銷量
市場將硬件以外收入佔比逐漸提高視作蘋果公司(Apple Inc.)一個投資亮點,但iPhone無可否認依然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撇除中美關係和供應鏈緊張等潛在風險,大行相信,內地市場對iPhone的需求仍然強勁,即將面世的iPhone 13銷情看俏。
庫克10年前初初接掌Apple的時候,該公司硬件產品的毛利率已高達40%以上,但到了截至6月底止的9個月,已降至35.65%。該公司整體毛利率期間仍能在四成左右窄幅上落,主要原因是毛利率接近七成的服務性收入,於營業額的佔比持續提高。Apple自2018年第四季起亦不再披露iPhone、Mac機等各種硬件產品的銷量數據,現時外界只能依賴第三方研究機構的統計判斷其產品銷量變化。
不過,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休伯蒂表示,iPhone在中國內地正展現出龐大需求,這對預期9月將上市的新旗艦機iPhone 13而言是好消息。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上月iPhone於內地的出貨量估計按年增長79%,本土品牌的增速僅27%;市場份額亦增長0.9個百分點至20.7%,創下27個月新高。
休伯蒂估計,三星和華為上月在內地智能手機的市佔率下滑,國產品牌Oppo、Vivo和小米集團(01810)的市佔率則小幅增長。她表示,iPhone 12和12 Pro Max是在內地最受歡迎的機種,但iPhone 11銷情也保持穩健,預期強勢能維持到新機iPhone 13發售之後。
摩根大通分析師查特吉亦看好iPhone銷量,在華爾街大行多數預期Apple明年收入增長將顯著放緩之際,他將該公司的目標價上高至180美元,更直言5G iPhone的需求才剛剛開始,又謂Apple股價年底將迎來「多個催化劑」,更預期明年iPhone銷量可達2.46億部。
外媒估計,Apple下月或發布iPhone 13之餘,加推新一代Apple Watch、AirPods耳機、iPad mini,以及重新設計的MacBook Pro等。
爆款產品
庫克掌舵以來,外界一直期望蘋果公司(Apple Inc.)能夠推出一款如iPhone般改變時代的產品。儘管迄今仍然沒有,但在該公司的產品路線圖當中仍不乏高關注度的創新產品,例如即有望於明年面世的混合實境(MR)頭戴型裝置產品,以及Apple電動車,均備受市場期待。
有「最強Apple分析師」之稱的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預計,Apple將推出混合實境(MR)及擴增實境(AR)裝置。Apple的MR與AR產品藍圖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2022年的頭盔式產品、2025年的眼鏡式產品、2030至2040年的隱形眼鏡式產品,或與Apple TV+、Apple Arcade等整合,建立完整生態。
該行在新一份研報中估計,該MR產品將搭載Micro OLED屏幕、微型電機、激光雷達、攝像頭、麥克風等零部件,預估硬件成本在500美元以上,對應售價會在3,000美元以上。此外,另一款AR設備有望在2023至2024年推出,看好MR及AR上市帶來的消費電子創新機會。
市場另一焦點,自然是相當具神秘感的電動車「Apple Car」,自傳出造車以來,Apple對於研發進度仍三緘其口,但不時有合作方消息傳出。早於2015年時,便有道指該公司正在秘密執行名為「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的電動車研發項目,惟此後一直未有消息。
綜合市場傳聞,Apple有較大機會與擁有生產基地的廠商合作造車,惟外界對於該車何時正式面世眾說紛紜。郭明錤曾經預測,該車款將2025年正式宣布,惟亦有外媒引述消息指其較大機會在2023年前推出。
利達資產管理基金經理黃耀宗認為,對比起其他有意造車的科企,Apple在造車方面有着獨到優勢,包括其品牌效應及龐大的用戶數據。因為研發自動駕駛,需要人工智能(AI)的技術的支持,以及大量數據,而這些正是Apple擁有的;相信該公司會貫徹其一貫外判生產的做法,故不會對其構成巨大的資本開支壓力。
招銀國際分析師伍力恒認為,MR設備也好、電動車也好,均處於一個新的周期上升階段,可以進一步擴大廠商的產品生態系統、增強消費者的忠誠度。以Apple深耕電子產品多年,殺入電動車不用跨越太大的鴻溝,「其實佢都部署咗好耐,差在佢唔同小米(01810),傾向做好產品先拎出嚟,到時反應應該會唔錯」。
專家︰微軟長線潛力更吸引
中國科技股因監管風暴跌跌不休之際,以蘋果公司(Apple Inc.)為主的美國科技股表現仍然強勢,該股上周一才創下歷史盤中新高。不過,分析相信,放眼未來10年,增速勢將放緩,另一家風行全球的科企微軟(MSFT),或是更好選擇。
晨星分析師Abhinav Davuluri預計,今年iPhone銷量增長仍然強勁,惟隨着5G升級周期轉向成熟,未來幾年增長難免放緩。即使考慮到之後被疫情壓抑的電子產品需求得放釋放等短期利好因素,也只給予124美元的目標價,比Apple當前股價有16.32%的潛在跌幅。
雲業務Azure猶勝iCloud
利達資產管理基金經理黃耀宗提醒,Apple業務表現本身會受其經濟周期影響。他預期美國大型科技股未來表現「平穩」,6月底成為第二家市值突破兩萬億美元美國企業的微軟,長遠而言更值得看高一線;理由是其雲業務Azure增長強勁,可望在市場擴張之際獲得更大份額。即使Apple亦有雲服務iCloud,但只限於其生態圈之內,Azure可以觸及的層面更廣。
微軟日前表示,商用Office 365客戶達3億人,為反映產品價值持續上升,將提高Office 365及Microsoft 365方案的售價,半年內生效。券商瑞穗預期今次漲價會在下一財年開始對業績帶來推動作用,跟同業Wedbush一同將微軟目標價由325美元調高至350美元。另一券商Bernstein則表示,漲價舉動反映Office 365已築起一條堅固的護城河,增添更多功能後或能再加價。
黃耀宗認為,儘管美股大市未來一至兩季確實有回調風險,但跌幅不會太過誇張,提醒美企今年盈利增長不俗,因此估值並非真的很貴;大型科企今年來股價升幅也不過分,不擔心10年期國債孳息率上升會構成估值壓力,風險反而在於二線科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