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跨境理財通下月登場 港逾20銀行積極備戰

2021091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美爭霸,金融是主戰場之一。面對美國金融霸權威脅,香港積極調整策略,經濟重心淡化歐美,加強與中國金融合作,並拓展東南亞及一帶一路沿線商機。「跨境理財通」可視為大灣區金融發展里程碑,有助促進金融發展和市場對外開放,凸顯香港一國兩制下金融體系的獨特優勢,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
繼今年首隻滬港互掛ETF上市後,香港金融管理局周五(10日)公布「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意味着籌備多時的「跨境理財通」終於正式落地。金管局副總裁劉應彬表示,目前有逾20間港銀表示有意提供理財通服務,待銀行完成準備工作及報備,預計可在約10至11月份開展理財通業務,屆時投資者即可正式進行跨境投資。
他指,大灣區人口為香港的10倍,區內本地生產總值(GDP)達1.6萬億美元,相當於全國GDP的12%,而灣區「高淨值家庭」(即家庭資產值在1,000萬人民幣或以上)佔全國逾20%,為銀行業開拓龐大客源。
「跨境理財通」為首個專為個人投資者而設的「互聯互通」機制,讓大灣區內地和香港合資格居民通過雙方司法管轄區的銀行體系建立的閉環式資金管道,投資對方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他指,理財通投資產品目前均以中低風險產品為主,料約200隻理財產品符合資格,可供「南向通」客戶購買。
現時「北向通」及「南向通」各設1,500億元人民幣單邊總額度,個人額度則100萬元人民幣。劉氏指,暫無調整額度的時間表,惟監管機構對額度上限持靈活態度,預期將視乎市場需求而定。他又指,未來會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冀理財通「穩打穩紮」,才能走得更遠。
不過,理財通產品推出日期仍取決當局審批進度。金管局助理總裁(銀行操守)區敏麟表示,港銀提交自我評估等文件後,與其合作的內地銀行亦需得到內地監管機構認可,才可將產品推出市場。在銷售安排上,雖然理財通容許兩地銀行以執行模式進行交易,惟根據屬地原則,若「南向通」客戶身處香港,銀行可如常提供投資建議。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認為,內地投資者現缺乏境外投資產品的渠道,相信市場對跨境理財通有不俗反應。現階段理財通可算是先行先試,預期會繼續擴大金融產品選擇和參與金融機構,證券界終會受惠。
相關細則公布後,不少銀行表示對理財通業務已準備就緒,其中滙豐銀行計劃在理財通啟動初期提供超過100項中低風險理財產品,恒生銀行(00011)則為大灣區客戶提供超過140種理財通產品。人手方面,兩間銀行均於灣區部署數千名理財專業人員為客戶提供跨境理財服務。
理財通消息利好港銀股價,iFast Global Markets副總裁溫鋼城認為,理財通業務增加銀行非利息收入,刺激股價上升,惟相信升幅緩慢。他指,中銀香港(02388)在大灣區網點多,而且客戶基礎雄厚,可看高一線,建議投資者可於現價約24元買入,目標價25.5元。內銀則較看好中國銀行(03988)、中國工商銀行(01398),以及招商銀行(0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