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美股高處不勝寒 10月大限將至?

2021091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美國金融市場將於10月迎來多重考驗,債務上限、縮減買債、通脹、疫情反覆等多項問題仍待解決。摩根士丹利、高盛、美國銀行等齊齊「合奏」,預警美股將出現回調。財長耶倫亦表示,若無法在限期前提高債務上限,將帶來金融系統風險。
【1、大摩下調美股評級至「減持」 高盛、花旗警告冧市】
摩根士丹利下調美國股市評級至「減持」,並預計隨着聯儲局準備收緊寬鬆貨幣政策,美股在9至10月份將經歷一段坎坷之路。該行跨資產策略師Andrew Sheets說,「我們預計9月、10月將更加顛簸,因為目前正逢復甦周期向中期過渡的最後階段。未來兩個月將承擔經濟成長、政策與立法議題上的巨大風險」。
大摩認為,10月份經濟增長面臨「巨大風險」,其於全球配置中更喜歡歐洲和日本股票。該行亦建議同時買入巴西股票、賣出黃金,並持續做淡美國。大摩亦提出5個投資者需要注意的關鍵主題,分別是中央銀行政策歧見、疫苗接種、估值分歧、服務業消費復甦,以及2004年信貸市場的教訓(指當時聯儲局聲稱保持耐心,半年後卻迅速加息)。
高盛投資組合策略和資產配置董事總經理Christian Mueller-Glissmann亦表示︰「高估值增加了市場的脆弱性。」如果出現新的負面形勢發展,可能會導致經濟成長遭受衝擊,並引發市場的迅速避險。花旗亦警告,以目前市場上的好倉比例,美股的任何輕微修正都有被放大的風險。
美國銀行亦指出,標普500指數今年已上漲20%,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企業利潤的激增,但成本上升對利潤率的壓力,可能導致該指數在年底前回落。雖然該行已將該指數的目標價,由此前的3,800點上調至4,250點,但仍低於當前股市水平。該行策略師Savita Subramanian認為,市場情緒高漲,由其獨創的賣方指標(sell-side indicator)比2007年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發出賣出信號,工資或投入成本上漲,以及供應鏈轉移,正開始拖累利潤率。
【2、股災近了?美股現況與1929、1999、2007年很相似】
股著名分析員、券商Miller Tabak分析師Matt Maley表示提醒投資者要居「高」思危,此刻美國股市有許多方面與1929、1999和2007年的情況相似,隨時會出現大調整。他又謂,停滯性通脹有可能發生,「若果真的發生,屆時股市及債市都將出現負面反應,且可能很快就有反應」。
他列出6點,指出目前美股市況與2007年、1999年及1929年美股牛氣沖天的情景有強烈相似之處,警告大幅調整在所難免。以下是Maley舉出的6種相似處:
1. 美股價位已高:標指500隻成分股現在的預期市盈率高達22.5倍,股價營收比3.1倍,遠高於2000年科網爆破前水平。
2. 「殼股」太狂:上次相似情形要數到1928至1929年。
3. 投資者借錢入市的槓桿率升至高峰:與1920年和2000年的情況類似。
4. 虛擬貨幣狂熱:自2020年央行放水以來,比特幣(Bitcoin)價格已暴升10倍,以太幣更達到34倍。
5. 散戶入市:散戶如今佔美股日均成交量的比重達20%,類似情況是1929年和1999/2000年。
6. 公司不賺錢但股價禾雀亂飛:由1998年至2000年,許多無利可圖的公司在投資者魚貫湧入股市的追捧下,股價愈飆愈高,目前亦一樣。
【3、鮑威爾連任聯儲主席遇絆腳石 美股勢掀波瀾】
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的4年任期將於明年2月初屆滿,會否獲提名連任引發市場揣測,市傳美國總統拜登會於秋季作出決定,富蘭克林投顧直言,本周美國股市將會聚焦聯儲局主席人選,或會掀起大市波動。雖然有指現任財長耶倫已向白宮高級經濟顧問表明支持提名鮑威爾連任,但一些民主黨議員希望聯儲局主席在監管、氣候和經濟方面能與該黨立場更為一致,恐成鮑威爾連任的絆腳石。
鮑威爾於2018年2月從前任耶倫手上接棒,由時任總統、共和黨的特朗普任命,期間需要協助經濟渡過在新冠肺炎疫情打擊下出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危機,其表現獲拜登經濟團隊普遍支持。
在鮑威爾領導下,聯儲局調整政策框架,更重視降低失業率,這在去年當局採取強而有力的措施應對疫情衝擊中體現;他亦多次強調通脹急升僅屬暫時性。面對變種病毒蔓延、美國經濟正與高通脹鬥爭、就業市場落後於整體復甦,聯儲局又計劃今年開始縮減買債的情況下,鮑威爾連任有助減少貨幣政策前景的不確定性。
TD Securities首席美國宏觀策略師沙利文表示,這就像一個傳統,有利於政策連續性的人選一般會獲總統重新任命,即使最初任命他的是另一個政黨的總統。
Cornerstone Macro合夥人佩爾利警告,今次是有記憶以來,聯儲局首次在貨幣政策還沒有明確路線的情況下面臨易帥,換言之,下屆主席並非簡單地推動已預設的「收水」進程,而是要投入制訂「收水」藍圖,若鮑威爾不獲提名連任,等同將市場推向未知數,可能引發債市動盪。
【4、美股大好友:投資者9月可獲利 10月將調整...】
股市屢創新高下,就連一向唱好美股的分析師亦開始變得謹慎。外媒報道,美股大好友、策略諮詢公司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共同創辦人Tom Lee表示,9月對投資者來說將是可獲利的月份,標普500指數預計在本月飆升逾100點,但警告這波增長動力有限,10月恐出現一成調整。
他預期,美股10月回落原因包括財政、貨幣政策風險不斷上升,以及疫情的不確定性。此外,距離縮表愈來愈近,是有關債務上限討論捲土重來的時候,若市場對債務上限感到擔憂,債市可能會出現恐慌,將波及到股市。
與經濟復甦相關的股票,他首選能源、材料類股,又指看到FAANG五大科技股,即Facebook(Fb)、蘋果公司(Apple Inc.)、亞馬遜、Netflix的機會。
【5、瑞典央行行長:虛擬貨幣泡沫最終會爆破】
除了美股外,虛擬貨幣亦是泡沫高危。儘管陸續有國家確認加密貨幣的合法性,瑞典央行行長Stefan Ingves並不賣帳,維持看淡加密貨幣前景,泡沫最終都會爆破!
外媒引述Stefan Ingves在斯德哥爾摩銀行會議中指出,非官方貨幣終究會崩盤,所以想操作比特幣來致富,就如同買賣郵票,命運會如同1637年的經濟泡沫事件「鬱金香泡沫」一樣,最終一文不值。
Stefan Ingves早前曾表示,比特幣愈來愈受歡迎,當規模足夠龐大時,就會發生消費者利益及洗錢等問題,所以有充分的理由顯示,加密貨幣不太可能逃出監管控制。
【6、內房陷債務危機!平均每天1間公司破產...】
除了美國金融泡沫外,中國亦正面臨房地產泡。內地官媒報道,根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截至9月5日止,內地共有274間房地產公司發布破產文書,平均每天約有1間破產,當中不乏知名的公司。
事實上,中國近年宣揚「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尤其去年下半年以來,監管機構提出「三道紅線」的標準,限制房地產公司利用高槓桿經營,並嚴控房貸額度。
多種手段下,樓市今年急速降溫,信用違約風險逐漸從邊緣小型地產公司,蔓延至全國排名前50的大型地產公司,曾經位列行業前30名的華夏幸福及藍光發展,均飽受財困。當中,華夏幸福截至9月4日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合共878.99億元人民幣(下同),而藍光發展截至9月3日累計到期的未能償還的債務本息金額,合共186.64億元人民幣。此外,陽光100中國今年8月亦曾公布,公司2億美元的可能構成違約。
即使融創中國(01918)主席孫宏斌亦曾於8月底舉行的中期業績會議上預期,下半年市場「會比較慘烈」。被問到下一個會是哪家公司「爆煲」時,他說要了解別人的公司很難,但他估計除了融創以外的公司,都有可能「爆煲」。
資料顯示,今年9月內地房地產公司即將面臨償債高峰,債券到期總規模高達838.5億元;下一個償債高峰將出現在2022年3至4月,到期規模分別為1,039.4億及940.6億元。
【7、上半年內地房企債務違約近200億人民幣 各行之冠】
高壓的樓市調控下,令不少內地房產公司出現債務違約問題,上半年違約金額近200億元人民幣(下同),共涉及12家企業。
8月份當局公布「三道紅線」政策,要求地產開發商扣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比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超過100%;現金短債比率不得小於1倍。同時,當局亦針對開發商融資管道實施更嚴格的監管,對常用桿槓進行開發的地產業,其融資開始變得愈來愈難。
根據貝殼研究院統計,今年首7個月,房地產產業債券融資規模累計成長率持續下滑,開發商境內外債券融資金額累計約6,42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3%;估計8月份更嚴格的監管實施後,該數據加速衰退的可能性增加。
此外,貝殼研究院稱,今年地產商到期債務規模達1.28萬億元,成為2019至2023年間的償債高峰。從目前的舉債情況來看,明年償債規模預計仍將維持在9,000億元左右的高位。
地產商面臨嚴峻的融資環境,意味過去習慣以「借新還舊」的融資模式可能很難維持下去,對開發商周轉構成壓力。
另一方面,根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信用債違約規模達985.73億元;當中地產業違約規模為191.92億元,位居各產業之首。
【8、內地樓價危危乎 「不炒」變「不跌」】
內地官方持續打擊樓價上漲後,準買家轉而觀望,導致業主紛紛割價拋售,多地近期反向祭出樓價「限跌令」,嚴禁低價傾銷、打價格戰,避免樓市崩潰。
內媒報道指出,內地樓市進入下半年急速降溫。貝殼研究院指出,8月份有66個城市新樓市場成交量比7月持續下滑。從單月成交情況來看,新樓成交宗數和面積分別下降16%和17%。有從業員說:「進入8月樓市新樓成交明顯放緩,我們樓盤本期推出400多套房,目前只賣了100多套。」
到了8月9日,湖南岳陽打響「限跌令」第一槍。岳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要求,商品住房銷售的實際成交價格不得高於備案價格,也不得低於備案價格的85%,否則無法在商品房網簽約備案系統上簽買賣合約。據報,8月初,瀋陽的沈北新區某樓盤推出減價盤,每平方米由萬元人民幣以上,降到8,000元,觸發多個樓盤加入減價行列,當地會同多個部門對房企進行約談。
雲南昆明某樓盤原價為每平方米1.6萬元,開發商以「特價名義」將售價調至1萬元,降幅高達60%。由於昆明多個樓盤出現「跳水」,昆明市房地產開發及經紀協會緊急組織房企等召開「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工作要求座談會,嚴控惡意減價行為。近日,長江三角洲首張「限跌令」落地。江陰市住建局下發通知,要求商品住房實際成交價格不得高於備案價格,嚴禁低價傾銷、打價格戰,堅決杜絕惡性競爭、降標降質、逾期交付等違規違法行為。
報道引述房企營銷負責人表示,官方調控重壓下,部分房企資金流緊張,爭相降價回籠資金。一個樓盤大幅降價對周邊競品衝擊非常大,有樓盤直接半價出售,嚴重擾亂市場。一般而言,減價10%已是降價的最大幅度,多個城市設置限跌15%相當於劃定「跌停線」,有利於控制樓價走勢。在實際情況中,不排除開發商會以買房送車位、贈送全套家具或精裝修等方式變相劈價。
報道又引述房產研究院指出,由於市場分化,部分城市面臨過快降溫,甚至是樓價快速下行壓力。房企降負債壓力不斷增大,導致其在部分城市加快出貨節奏,一旦引發降價潮會引發連鎖反應,極大影響樓市有序發展,不利於樓市整體穩定,因此推出相應政策進行調節確有必要。分析指出,「限跌令」的推出凸顯市場監管趨於全面化,調控力度加碼轉至雙向,同時也反映出當前樓市具有城市分化的特徵,「限跌令」釋放出樓市的主基調仍然是「穩」。
除了房價存隱憂外,自內地對房企財務指標設「三道紅線」等政策推出後,房企的目標已由規模擴張,改為控制債務增長。據內媒引述貝殼研究院的統計亦發現,今年首7個月累計,房地產行業債券融資規模累計增長率持續下滑,開發商境內外債券融資金額累計約6,42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3%。惟該機構推算,明年房企償債規模仍將維持在9,000億元左右的高位。
【9、真糧食危機!價飆食唔起 印度食用油進口量恐創6年新低】
外媒引述消息報道,疫情影響及進口價格屢創新高壓縮需求,印度食用油進口量或創6年低,數量亦是連續第2年減少。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油進口國,若採購量常態性減少,或對馬來西亞棕櫚油、美國大豆油及葵花油的價格造成壓力。疫情前,印度食用油消耗量每年遞增,但在2020年10月底疫情期間,消費量由2019年前的2,250萬噸,減至2,100萬噸。
印度業界人士指,進口價格創歷史新高,需求不太可能於2021財年期間就恢復。據了解,印度有近三分二的食用油依賴其他國家,例如棕櫚油主要來自印尼或馬來西亞,大豆油與葵花油等其他食用油,主要來自阿根廷、巴西、烏克蘭或俄羅斯。過去一年,印度國內食用油價格幾近升了1倍。
【10、環球資源短缺!生活必需品產能大減 全人類捱貴貨】
雖然全球新冠疫苗接種率愈來愈高,惟在變種病毒肆虐下,各類天然資源生產、工業零部件及物流仍然受制防疫措施,造成環球工業生產力受限,甚或改變生產模式。未來隨變種病毒威脅臨近,資源短缺或愈演愈烈。
東南亞國家疫苗接種率較發達國家低,確診數量仍然居高不下,嚴重衝擊全球供應鏈。日本汽車業龍頭豐田汽車就在周五(10日)公布,由於汽車零組件的供給受東南亞國家的疫情影響,出現短缺情況,10月份的全球汽車生產台數相較於8月擬定的生產計劃、估計將減少約33萬輛,當中15萬輛為內銷,18萬輛為外銷。另外,在9月份的全球汽車生產方面,相較於8月所擬定的生產計劃,減產台數也會再多出7萬輛左右(日本3萬輛、海外4萬輛)。
在豐田今年8月所擬定的生產計劃中,預定在10月份生產88萬輛汽車,而伴隨着這回減產決定,10月份的生產台數也將降至55萬輛水平、減少4成。而9月份的生產台數也降至47萬輛,是8月之前擬定計劃的一半水平。豐田表示,原本預計截至2022年3月止年度的汽車生產台數會達到930萬輛,而受到這回減產影響、預料會落在900萬輛水平。
在零組件供應短缺的問題方面,豐田表示由於東南亞國家的疫情嚴峻、導致當地供應商的工廠稼動率低落,而半導體短缺也是另一個重要因素。豐田設在東南亞的工廠還有當地供應商,雖然都有強化防疫並積極推動疫苗接種,但是未來發展也依然充滿變數。
同樣受制半導體的還有印度的Reliance,該集團旗下的Jio是印度最大電訊營運商,擁有4.25億名客戶;Jio與谷歌共同開發一款低成本智能手機,原定9月10日推出市場,以便在屠妖節(購物旺季)期間大量推出應市。惟目前已因半導體短缺而延遲計劃。
此外,家庭電器供應亦受打擊。外媒報,產銅國家因為疫情而降低產量,加劇環球銅價上升壓力,銅價因而飆上歷史新高,促使大量使用銅的冷氣機製造商,考慮轉改採用鋁等更便宜的替代金屬。
全球最大冷氣設備製造商大金工業(Daikin)計劃2025年前將以鋁取代空調設備中50%的銅。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CHEARI)也正與當地重量級家電業者合作,提倡在產品中使用更多鋁。
CHEARI表示,大宗商品價格急漲,尤其是銅價,正加重空調製造商的成本壓力。由於產品差異化程度低,他們很難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因此許多業者正考慮使用鋁。其數據顯示,銅佔空調設備成本的比率約20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