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年輕人難發達!必睇拚搏致富5法則 邁成功之路

202109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年輕人想達成致富目標,必須跳出傳統打工仔的思維模式。
年輕人有青春、有活力,勇於嘗試兼且不怕承受失敗;如果配以正確思想與行動力,相信距離成功之路不會太過遙遠,不妨參考以下拚搏致富5大法則,一定幫到你。
【1.必須培養積極進取心態】
常言道「心態改變命運」,假若你有積極、進取的心態,做事認真,所得出的結果應該大致符合預期。相反,如果你滿腦子是消極的想法,凡事得過且過,除非獲幸運之神眷顧,否則,相信回報不會理想。
年輕人要拚搏致富,便要跳出傳統打工仔的心態及思維模式,更加不可以抱着「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的觀念,要為自己去努力發奮,不計較,並相信自己、認定自己。過程中,難免碰釘,但正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可以從錯誤中學習,更有利日後踏上成功之路。
【2.力求創新 有助突圍而出】
俗語有云:「人做我唔做,殺出新出路」,意思與「一成不變」剛好相反,說明在任何事情上為了成功突圍,做到鶴立雞群,要致力求新求變,因應新思維去突破自己,始能在芸芸競爭之中脫穎而出。
例如大家都熟悉的民間小食雞蛋仔,有成功的商販將之由單純一種口味,演變出朱古力味、抹茶味、雲呢拿味及紫薯味等,有的再在其面層加配各式雪糕「增值」,部分將之研發出夾心朱古力雞蛋仔,甚至在餡料內下工夫,芋泥、南瓜蓉、豬柳蛋及手撕雞鹹味甜味統統都有。
當然市場接受程度有多大,在銷情及食客口碑上自有定論,但至少能提供多元化的選擇,以迎合不同顧客的個人需要。
【3.抱持堅定信念全力奮鬥】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必定遇到各樣大大小小的挑戰,特別當面對逆境時,接連挫敗下,腦海中充滿負面思想及情緒,可能會不斷質疑自己的能力,個人意志或多或少都會被日漸磨滅,最終難免失敗。
不過,以往很多成功人士皆分享,人生經歷多個階段,但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好到底」,若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更應以平常心去對待,務求想盡方法咬緊牙關、頑強地向前衝,只要有堅定的信念,那怕更大的難關,都可以衝破。
就以今年香港於東京奧運取得歷來最好的成績「一金、兩銀、三銅」為例,相信事前各個運動員及教練都沒想到。相反,面對疫情所累而延遲一年始舉行的大型比賽,參與者只全心訓練,積極備戰,力求在賽事中施展渾身解數,爭取最好表現,結果有的奪得獎牌及獎金,有的打破自己個人最佳成績或時間,這就是堅定信念的最佳演繹。
【4.心存危機意識 未雨綢繆】
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意思是指如果人沒有作出長遠計劃,預防可能會發生變化的事情,眼前很快就會有憂患的事情發生。
換句話說,即不要滿足於今日舒適安穩的日子,而是要無時無刻提高警覺,提升個人危機感。
舉例來說,大學生在享受校園生活的同時,亦可以在不影響學業的大前提下,課餘時間不妨做兼職,例如跟本身修讀學科或專業有關的短期工作,盡早涉足社會,提高對行業的認知及對市場的觸覺。
有成功的生意人更指出,其實打從踏入社會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應該給自己施加適當的壓力,並可以嘗試不同工種,以擴大個人視野及能力。萬一危機湧至,便可透過已累積的知識、經驗及人脈去幫助解決問題。
【5.主動適應環境 轉危為機】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同時又繞地軸自轉,均是不變的天文定律。同樣地,社會正在經歷不斷的更替,並不會為了誰而停頓或者改變。所以,與其將精力放在憤世嫉俗之上,不斷抱怨社會的種種問題,最理想的方法不如主動去適應它,順勢而為,讓社會為我所用,將每一次的危機轉化為機遇,捉緊市場脈搏,再加以努力拚搏,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慢慢逐點累積財富,終有一天會獲得成功。
好像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突擊全球,為阻止病毒傳播,各國推出禁足令,嚴重打擊各行各業,並大大拖垮經濟。不過,同時亦有不少商家「變陣」去主動適應環境,以創造商機。
例如面對禁止堂食,商戶增加資源大力拓展外賣生意;防疫口罩缺貨,商家四出找尋合適的原料自設生產線生產。
●港人工時冠全球 長期過勞影響生活
香港人出名夠拚搏,經常「有開工無收工」。據美國一項「全球勞累指數排名」調查顯示,以每周工時長度計,在頭10位中,亞洲佔去6席,而香港更加「冧莊」連續兩年成為榜首,以每周工時超過標準29%「脫穎而出」,排第2位及第3位的分別為新加坡及曼谷。
世界衞生組織(WHO)亦於2019年通過的《國際疾病分類》,「過勞」首度被納入其中,且認為屬於一種「職業現象」(Occupational Phenomenon)。WHO所定義的過勞有3大要素,包括工作效率降低、精疲力竭,以及對工作有倦怠感或忿忿不平。
有別於機器,人有七情六欲,工時愈長,並不代表一定愈好,正如極具彈性的橡筋一樣,如果被過分拉扯,亦難逃斷開的命運。所以長時間工作,效率降低之餘,甚至對身體產生傷害。專家總結,長期過勞會對生活產生很多不良影響。
工時長,壓力自然大,壓力大將會刺激體內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分泌,影響人體的抵抗力,繼而增加患病機會。個別高風險人士或會形成慢性疾病如高血壓、中風、心臟病及糖尿病等,後果可以非常嚴重。
世界衞生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針對超時工作進行的研究顯示,2016年便有74.5萬人因工時過長而死於中風及心臟等疾病,與2000年相比增加29%。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教授Jeffrey Pfeffer曾指出,員工疲累請病假或導致生產力下降,粗略估計全球每年造成損失多達3,000億美元。
在2009年《美國流行病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指出,超時工作與認知功能下降,甚至與認知障礙有關,尤其是中年人士;而且集中注意力會愈來愈差,難以專心做事,長期或致神經衰弱。同時,當人處於筋疲力竭時,很多時候會無多餘能力去思考,大大減低創造力。
長時間工作,精神緊張,壓力爆炸,除了會令人容易煩躁、生氣或出現悲觀思想,亦容易引發出一系列都市病,如皮膚變差、睡眠質素差或失眠、肥胖及脫髮等。其中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報告指出,失眠與「三高」疾病(即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共病的現象嚴重,且每4個慢性失眠(即失眠超過一個月以上)人士,就有一人患有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