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持續緊張 華企查詢赴港上市增4成

2021092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美關係持續緊張,有意赴美上市的中資企業,須面對兩地監管收緊的雙重夾擊。有投行人士透露,近數個月查詢在港上市的個案,較消息傳出前增加四成以上,當中以科網、醫療健康公司為主。不過,近期港股市況波動,當中不少查詢個案仍在觀望階段。
美方加強監管中資概念股,源自除牌前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的內地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咖啡,於去年4月爆出的「造數」醜聞,引起當地市場對中資概念股審計底稿的關注。為堵塞監管漏洞,美國去年12月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禁止連續3年未能通過美國上市企業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審計的企業上市。近期更多番警告,中概股或存有空殼公司的潛在風險,並提醒投資時應審查其財務報告、風險等。
此外,內地已推網絡安全審查辦法,要求掌握大量用戶數據公司到海外上市前,須向相關機構申報有關網絡安全的審查。儘管有傳香港不會獲得內地監管當局豁免,若採用可變利益實體(VIE)架構的中資企業赴港上市,仍需接受內地當局的審查。
不過,該人士指,由於審計底稿並非企業「自己可以搞掂」,而香港向全球資本開放,必然是其中一個選擇,特別是原計劃到美國掛牌的企業,多數都有考慮過在港上市的可能性。即使上市估值會削減,亦要通過中國當局的審批,但相信來港總會比赴美容易,至少「都叫上到市」。
縱然今年首三季中資企業赴美上市的集資額按年升逾58%至146.6億美元,宗數亦增加64%至41宗,但尋求上市的公司在中美對壘的環境下腹背受敵,8至9月罕見地連續兩個月錄得零宗中概股赴美上市個案。
事實上,已有多間中資企業棄美上市,包括貨運平台Lalamove、醫療數據公司零氪科技、手遊語音社交平台廣州趣丸網絡等,並正計劃改道至香港掛牌。音訊分享平台喜馬拉雅已於本月向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市傳其集資額更有可能高於原本計劃的5億美元(約39億港元)。
除了香港有「大禮」,一眾亞洲科技新星亦得到更多關注。有參與上市前融資的基金界人士直言,基於無法估計內地何時再「出招」收緊監管,最近多留意了亞洲區內的科技公司,例如印度、新加坡、台灣等市場的初創科企。「以往不是不知它們具有潛力,但內地的企業始終有地理優勢,而且知道企業的文化,會更容易說服投資者」。
據外媒統計,今年首8個月,亞洲除內地以外的科技企業新股集資額已近80億美元(約624億港元),打破過去的年度紀錄,並大幅拋離去年全年不足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的金額。
●今年第3季港股IPO量額雙降
監管消息不斷拖累港股市況,連帶新股市場亦無運行。據東網統計,計及本周上市的兩隻新股,7至9月新股數目及集資額錄得「雙降」,上市宗數按年減少32.5%至27宗,合共集資734.8億元,按年下跌38%。
有投行人士指出,季內許多監管政策出台,資本市場出現波動是正常,故不少佐業對上市持觀望態度。隨着消息逐漸被市場消化,加上第四季向來是新股市場傳統旺季,相信積壓的需求會在下季釋放,看好第四季新股市場的表現。
第三季內已掛牌的新股共25隻,以上周五收市價計,當中56%已「潛水」。本港電子商務平台喆麗控股(02209)由首日上市收升5.48%,轉至累插52.74%,為表現最差股份,每手帳面累計虧損1,730元。內地牌電子商務零售及批發解決方案提供商優趣匯控股(02177)累挫49.57%,位列表現最差第二位,第三位則是尚未有盈利或收入生物科技公司心瑋醫療(06609),累跌44.26%。
同為生物股的騰盛博藥(02137)則成為累計表現最佳股份,首掛日僅升3.15%,至今累飆1.03倍,亦為期內唯一一隻累計升幅逾1倍股份。若投資者抽中而未放售,每手帳面獲利11,475元。
另邊廂,微創醫療(00853)旗下的手術機器人公司微創醫療機器人已通過聯交所上市聆訊,市傳其計劃集資7億至10億美元(約54.6億至78億港元),摩根大通及中金為聯席保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