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內地限電 能源政策失衡惹禍 世界工廠地位動搖

2021101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內地動力煤現貨價兩個月內飆逾1.5倍。
全球供應鏈問題惡化,踏入第四季,資源供需錯配問題凸顯,全球更醞釀一場大型能源危機!其中,中國各省近日祭出限電令,不止工廠生產受阻,居民生活亦大感不便。分析認為,限電除了影響製造業之外,亦會抑壓消費活動,加上近日內房債務危機發酵,供應鏈緊張問題又未見緩解,勢將加劇內地經濟的短期壓力。
瑞聯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師Carlos Casanova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內地9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49.6,已重陷收縮區間,為去年疫情以來首次,主因是電力供應不足而導致的限產措施。如無意外,接下來數月的製造業數據會繼續令人失望。
Casanova認為「供求失衡」是限電潮出現的主因。他解釋,過去多年來,每逢冬季前後,內地都會出現大小規模不一的限電潮,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底發生。他指,供應鏈受衝擊、煤炭供應緊張、動力煤(發電用煤)價格高漲令發電廠無法正常營運、停止入口澳洲煤等多項因素疊加下,導致了停電危機。
事實上,資料顯示,8月中旬內地動力煤現貨價才在每公噸760元人民幣水平,近日卻飆至高見1,975元人民幣的歷史新高,累升逾1.5倍。
他形容,今次限電只能算是「小危機」(Mini-Crisis),不會產生長遠效應,影響力也不及中國恒大(03333)債務危機。他預期明年第二季內地經濟活動有望正常化,故維持2022年內地經濟增長5%的目標不變。至於要如何解決缺電危機,則要從問題源頭─供求層面着手,例如放寬煤礦生產限額,以及實施電力定價改革,讓電價合理上漲。
不過,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內地面臨太多結構性改變,尤其是內地要快速控制碳排放,電價補貼政策亦受到煤價影響,增添執行難度,對內地而言會是相當大挑戰,最終亦會反映在經濟增長上。
她稱,最大問題是內地實行電價補貼政策,以致需求端未能反映真實情況,供需兩端差距愈發擴大。惟如果倣效同樣進行能源轉型的歐洲,以市場需求提價,則會造成通脹問題。
該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表示,在中澳之間的地緣政治摩擦下,相信內地對進口澳洲煤的禁令仍會持續;另一主要煤炭來源國印尼近日亦已限制當地30家煤企出口,以保障本土供應。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分析,內地城鎮化持續及製造業佔GDP比重仍高達30%,導致用電長期求過於供,而一向依賴使用煤電亦是致命傷,皆因在「去產能」及禁進口澳洲煤炭下,影響了煤電供應。
他又建議內地宜及早建立「煤儲備」,並着手向全國所有省份的工商用電加電費,一改由國家統一電費的傳統,才能解決問題。
中國爆發電荒,不僅影響民生、製造業等各大領域,更威脅季內歐美市場節日旺季供貨。分析認為,是次引發電荒的原因包括內地能源政策長期失衡、煤炭因限產而影響供應,亦與行政干預壓低電價有關。加上次季東南亞疫情嚴峻,不少訂單轉回內地生產,工廠用電量增加,最終祭出限電令。電荒無可避免拖累末季內地經濟增長速度,中資股佔比重的港股近期走勢積弱,豈非無因?
內地近期強調「能耗雙控」,同時遇上煤價高企打擊發電廠運作意欲,加上用電量屢闖高峰,導致全國電力供應短缺。就以廣東省為例,近期就要求廠商執行「開二停五」(即開工兩日、停工5日)的方案,以解燃「煤」之急。
不少大行預期限電將打擊內地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當中,巴克萊銀行稱,內地以降低經濟對能源的依賴為目標,意味限電將持續至明年。若嚴格執行,今年經濟增長率可能遠低於市場預期的6%。
高盛則指出,限電措施影響內地逾40%工業用電,料經濟將面臨巨大下行壓力,所以同時下調內地第三及四季的按季及按年GDP預測。按季方面,該行將第三季GDP預測,由原先看升1.3%修訂至零增長;第四季則由8.5%下調至6%。
花旗亦將內地明年經濟增長預測由5.5%降至4.9%,又料增長壓力或引發部分政策放鬆,包括明年減息0.25厘,並有可能提早於今年10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幅度料為0.5個百分點。
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現任中金經濟學家的彭文生則分析,限電限產對第三及四季經濟增速的影響介乎0.1至0.15個百分點。
早前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表示,市場低估了限電對經濟的影響,並將第三季GDP增長預測由5.1%下調至4.7%,第四季則由4.4%降至3%,全年增速則由8.2%降至7.7%。另摩根士丹利預料,內地第四季經濟增長將萎縮一個百分點。
限電令下,不少廠商均叫苦連天,更直指限電令連同歐洲天然氣短缺,以及貨櫃運費飛升,將令全球供應斷鏈,嚴重影響11、12月的感恩節及聖誕購物旺季。
綜合內媒及外電報道,由於部分蘋果公司(Apple Inc.)的零件供應商受限電令影響,令iPhone 13、出貨時間或須延遲一個月。
至於市民今年聖誕冀預先添置聖誕樹,亦或要「捱貴貨」,皆因目前全球有逾80%的塑膠聖誕樹及裝飾品均都來自廣東省,部分美零售商已上調聖誕樹的價格20至25%。
有分析指,內地作為「世界工廠」,一向是廉價生產基地,但今次事件提高了工業產品的製造成本,甚或意味全球化時代正式結束,重塑全球供應鏈,不排除部分廠商或外資企業將撤出中國,轉至其他地區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