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腦學會:快速支付切合多方需要

2021101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快速支付的出現,主要從電子商貿的興起,徹徹底底改變了大家生活的消費模式、購買行為、企業支付方法等,帶動經濟增長到另外一個層面。舉一個簡單例子。在疫情之前,平日跟同事合資午飯,沒有零錢,怎麼辦?大家可能會在午飯後,匆匆去銀行櫃位或櫃員機轉帳或提取現金,不過這樣其實費時又麻煩,更可能因為要排隊,引致遲到回公司。到了疫情有所緩和的今天,當很多人不用在家工作,中午跟同事合資午飯時,大家又可能會擔心,用零錢付帳有一定的衞生風險;而各種各樣的快速支付方法,就正正可以幫到忙。
如果大家使用任何一種電子錢包,只要用手機掃描已合併的共用二維碼,並透過輸入密碼或生物認證方式確認金額,即可簡單完成交易。就算沒有使用任何電子錢包(因為總有人說沒有或不懂得使用),也可以利用「轉數快」給對方付錢。
所以無論如何,大家也可以利用這些非接觸式付款方式,即時進行金錢交易,清潔又衞生,既能避免直接觸摸現金,減少感染風險,同時也無形中加速了網絡上的營銷行為,無論為商戶及消費者都帶來方便、快捷及安全的7X24X365交易平台,更可以跨銀行免費處理有關交易,用家只需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或上網登記,經過簡單的識別確認資料後,就可以直接收轉款項,更不設任何手續費!
綜觀歷史,人們一直努力透過採用各種新技術,來加快金融和商業的支付速度。日本早於1973年已實施即時交易,該國的全銀系統(Zengin System,簡稱「全銀」)是日本銀行界為改善銀行間匯兌業務及提供顧客更完善的服務而推出。但在2018年以前,全銀的結算,只能在工作日運作。如果周末想轉帳?對不起,處理不了,等工作日吧;晚上想轉帳?對不起,也處理不了,等白天吧。直到2019年全銀才推出一個7X24X365全年無休的結算系統。
所以,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支付暨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Committee on Payments and Market Infrastructures,CPMI),於2016年發表的一份關於快速支付的報告中的定義,首個同時滿足快速和持續服務可用性要求的系統,是南韓電子銀行系統,該系統於2001年投入使用。隨後兩個推出快速支付系統的,是中國台北和冰島,於2003年實施;馬來西亞和南非在3年後緊隨其後。在主要發達經濟體中,2008年英國率先採用快速支付系統,2014年意大利緊隨其後。
香港則由2018年開始;金管局推出的「轉數快」快速支付系統(FPS),是一個跨行跨平台的轉帳平台,支援不同銀行和不同電子支付系統間的小額轉帳,只要有對方的手提電話號碼,即可快速付款,毋須手續費。這平台的推出,即時解決了多年銀行間的網上轉帳要收手續費、不同電子支付錢包又不互通的問題。現時已有很多政府機構,都已經採用轉數快服務,例如交稅、差餉、水費等服務;而香港賽馬會亦已使用轉數快,給馬迷作為投注及收款的雙向轉帳之用,方便投注。證明此種電子交易行為,開始普及各階層,證明香港亦與時並進。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 劉奕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