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智庫:理財都可以「斷捨離」?從3大範疇入手冇難度

202110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近年全球掀起一波「斷捨離」風潮,即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着。事實上,「斷捨離」不但適用於日常生活中,亦可應用於理財方面,若能狠心做到,剛踏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想每月儲月薪一半以上並不是夢!
「斷捨離」的概念來自日本,是一種極簡約主義,最大程度地減少物品,為人生加分,後來更廣泛地應用到理財觀念之上。有日本知名理財專家指出,日常生活與金錢息息相關,想要儲錢,就要從整理生活開始,惟有改變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才有機會扭轉「儲唔到錢」的人生。
【斷絕亂買 停一停想一想】
學會「斷捨離」,不僅可還原家居舒適空間,對財務亦有幫助。為了做到「斷絕不需要的東西」,第一步是在消費前區分「想要」或「需要」,當想買東西時,可先停一停、想一想,因為通常「想要」的都只是瞬間的感受,過了一段時間就發現不買亦可,或者從過去「亂買一堆便宜物品」的想法進階到「只買品質好的東西」,杜絕浪費金錢的心態。
●區分「想要」或「需要」
生活在物質豐富的時代,其實生活必要的東西不多,只要下定決心,戒斷個人消費欲,便會發現戶口不難有錢剩。此外,實行「斷捨離」生活後,同時堅守「買一件物品,就得從家中丟掉一件物品」的原則,能提醒自己在購物時思考到底這件物品是「需要」還是「想要」?若能從中體會「Less is more」的道理,就不會因為「恐慌」而囤積一大堆日用品,如衞生紙和即食罐頭等,逐漸地把錢省下來。
●限制每月個人生活費
至於如何戒掉胡亂消費?最重要是堅守「非必要時不用錢」原則,如限制每月生活費,將剩下的全數轉入存款或證券戶口,實行「生活費固定金額法」。當可用的金錢有限,就能有效地阻止一些不必要的消費。同時,在生活費固定不變下,隨着工資愈來愈高,加上年終花紅、雙糧等,財富便水漲船高。
另方面,雖然信用卡可以用來分期付款,一些公司為了吸引客戶購買產品或服務時,都標榜可提供免息分期付款,將大筆消費額攤分,變成每月供款,減輕財政負擔。然而,這變相是把一次過的消費轉為長期債務,同時容易令人誤會該商品很便宜,從而陷入過度消費的陷阱。因此,在決定分期付款的安排前,必須仔細考慮個人負擔能力,以及對未來現金流的影響。
銀行戶口的開戶手續簡單,不少人同時擁有多個帳戶,普遍用作出糧、賺息及投資用途,有些人偏好以不同功能分開戶口,但往往容易遺忘已存在的帳戶,某些銀行更會就結餘太少而收取費用。此外,將資產原封不動,會令它失去本應擁有的升值潛力。因此,建議銀行帳戶還是愈少愈好,以方便管理。
【捨棄多餘信用卡 以免「使凸」】
除了多餘物品之外,同時亦應捨棄不知不覺導致支出增加的信用卡。有不少人因為迎新優惠及禮品等,而登記多張信用卡;部分人更因而手持數十張具有不同功能的信用卡,不過往往使用的就集中在一、兩張,而且其他亦未必能物盡其用。
因此,持有過多信用卡不會帶來很大的益處,相反,對個人理財構成極大的不便。譬如對於平日理財不善的人來說,他們會說服自己是因為回贈而消費,結果引致不必要的消費,還有逾期繳費愈滾愈大的罰息和每張信用卡年費等,為生活增添煩惱之餘,又帶來額外的開支。所以,市民應點算個人的信用卡數目,若持有3張或以上便應把不需要的取消,將個人理財習慣簡單化。
事實上,有很多女士都學不懂「斷捨離」,主要原因是她們容易以犒賞自己為由,買下心儀的物品,尤其是奢侈品,最後在不知不覺下花光辛苦賺來的錢。然而,即使最新款式的衣服、鞋履、手袋等,很快便會因為過氣而打入「冷宮」,若日常不整理這些「獎品」,只會愈堆愈多,霸佔家中的空間。
●放棄追求「快時尚」
此外,「買東西」應堅持原則,不應盲目追求「快時尚」,只買品質好、耐穿耐用的衣服、手袋;而數量不必多,夠用就好,儲錢速度便會提升。另方面,也有節衷方法,就是將被打入「冷宮」的物品透過二手平台放售,尤其是有一定價值的奢侈品,這樣又能儲多一筆錢。
【離開不適合投資工具保單】
投資者應定期審視個人資產,除了股票、基金和債券外,還有最容易被忽略的強積金及兼具儲蓄或投資成分的保單,觀察其最近表現,配合個人投資目標與風險承受能力,適時作出調整。
股市向來變幻莫測,投資在股票的回報未必最佳,而且在跌市時要懂得止蝕離場。年長人士更不適合持有大量股票,因為風險較大,即使買入高息股亦未必確保股價只升不跌,故最好在退休後減持股票比例。年輕人則可考慮把資產投放於股票基金,以博取長線較高的潛在回報。
●組合可參考「100法則」
至於如何有效分配資產比例,可參考「100法則」,若然現時30歲,100減30等於70,意即可用70%資金投資股票類別,30%投放保守資產或作現金定存。如擁有太多股票,應將部分資金撤出並轉移至保守資產,反之,則應減持保守資產。
●選擇保險堅守3大原則
不同年齡需要不同的保險,但保單不是多便最好,最重要的是如何用最少錢,獲得最完整的保障。因此,對預算有限的年輕人而言,選擇保險必須堅守3大原則:先求有再求好、先買定期人壽保險,以及注重醫療保險,其他保險如儲蓄保的需要不大,而且因為資金有限,與其購買「不足額」的終身壽險,不如用更少錢購買「足額」的定期壽險。
另一方面,對於手頭較為緊絀的年輕人而言,有「保證續保」的定期醫保應該是優先考量,只要客戶有繳交保費,無論有沒有申請索償或是健康狀況下降,甚至是商品停售,保險公司都不得拒絕續保。等到預算較寬鬆之後,便可以依據個人需求選擇保障一生的終身醫療保險。
至於年紀較大的人士,則可優先考慮住院和意外保險,其次為危疾、門診,因為當身體出現小問題時,通常響起大問題的警號,高端的住院保險提供住院費和手術費的全額保障,如需接受手術治療,也可不用為超出保險限額而局限治療方案。
危疾方面,年紀大保費較高,雖然最後或用不着,但可取回部分現金,可按個人需要配置。門診則要視乎是否體質較弱而需要經常看私家醫生,因為每月需要200至300元,性價比不高。值得留意的是,絕大部分的門診保險只有指定醫生方可獲得全額賠償,其他或許要自行「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