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中國經濟堪憂 亞太前景更愁

202110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內地陷入能源危機,導致多間大行調低全年經濟增長預測。
內地陷入能源危機,導致多間大行調低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之際,中央正採取措施多管齊下遏止煤炭瘋漲,緩減電荒壓力。國務院國資委周一已就能源「保供穩價」召開會議,提到近期出台「今冬明春能源供應保障考核獎懲辦法」,把保供作為今年企業考核的主要指標,對能源供應保障工作不力的企業實行「一票否決」並嚴肅追責。
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最近亦研究起草督促指導地方國企做好有關保供工作的緊急通知,督導地方國資委「壓實」企業主體責任。自上月27日以來,中央企業煤炭日均產量增長逾8%,電煤庫存平均可採天數增加2.8天。
內地接連打出監管重拳後,周三(20日)煤炭期貨全線跌停,焦煤、焦炭、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分別下跌8.99%、8.99%及8.01%;煤炭股更應聲急挫,中國神華(01088)及中煤能源(01898)分別下跌3.01%及5.81%,兗州煤業(01171)盤中曾瀉12.38%,收市仍跌10.67%。
其他商品價格方面,布蘭特期油價格近期站上每桶85美元關口。高盛預計,全球石油庫存的持續下行壓力將推高油價,布蘭特期油於未來3個月將達87美元,若冬天較慣常寒冷,油價將再升5%。
消息指國家能源局周二(19日)會見國有石油大型企業和民營煉化企業高層,討論有關能源價格飆升時內地的原油進口問題。據悉,俄羅斯太平洋石油管道(ESPO)混合原油現貨溢價大漲等問題,為是次會議討論重點。由於會議旨在促進交流,以幫助監管部門了解市場動態,因此會上未有做出任何決策。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周三重申,能源、金屬等原材料漲價是9月生產物價指數(PPI)上漲較快的重要原因,預計未來幾個月PPI或維持高位,但上漲壓力有望於今年底緩解。
彭華崗則坦言,內地經濟恢復發展面臨階段性、結構性和周期性因素限制,內需恢復勢頭偏弱。去年同期的低基數效應正消失,企業發展不平衡問題浮現,例如航空運輸業經營仍受疫情影響、煤電企業因煤價持續上升出現虧損等。
研究機構中國褐皮書(China Beige Book)表示,內地經濟過度依賴房地產行業,而內房市場降溫之際,內地仍未找到新的增長引擎,目前轉型至消費導向的增長模式仍欠缺足夠進展。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Michael Pettis指,內房面臨的挑戰將拖累消費支出,因人民持有的房產佔其財富約80%,樓價下跌將使他們削減支出,料明年後內地經濟增長將急速下降。
另一方面,亞洲受累疫情反覆,且中國、印度等面臨嚴峻能源危機,日本和南韓等高技術出口國又苦陷缺芯問題,打擊供應鏈與激化通脹,減弱亞洲增長動力。國際金融機構紛下調亞洲區企業盈利及經濟增長預測,預示疫後復甦路難行!一旦美國聯儲局「收水」速度快過預期,恐將觸發亞洲金融風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下調亞太地區今年的經濟增長展望,主因新冠肺炎變種病毒Delta肆虐和疫苗接種進展緩慢,又指疫情復熾、供應鏈受阻和通脹壓力,為亞洲增長前景帶來下行風險。
IMF把亞太區今年的增長率預測下調至6.5%,較4月預測低1.1個百分點。雖然亞洲仍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但區內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差距正擴大。
IMF亞太事務部執行長李昌鏞指,亞洲地區疫苗接種進程緩慢,是今年亞洲增長動能放緩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印度的增長放緩,東南亞目前仍遭受到疫情肆虐影響,印度經濟在去年大幅萎縮之後,今年料轉為增長9.5%,亦比4月預測下調3個百分點。
該機構將日本今年的增長展望下調為2.4%、澳洲則下調為3.5%;另將南韓及新西蘭今年的增長調升到4.3%和5.1%。報告顯示,澳洲、南韓、新西蘭與台灣均受惠高科技和商品的熱潮,惟東盟五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仍面臨疫情復熾和服務業消費疲弱的挑戰。
至於亞洲最大的經濟體中國內地,IMF將今年其經濟增長預測由8.4%,調整至8%,反映內地仍有疫情爆發風險、金融政策緊縮及房地產業面臨的壓力。
除了疫情困擾外,亞洲經濟面對的另一大威脅,乃美國貨幣政策正醞釀轉變。IMF警告,若聯儲局在「任何時機不當地政策正常化或政策溝通有誤解」,將足以引發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資金外流和借貸成本上升。回顧歷史,這些現象正是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的先兆。
受經濟復甦前景勢進一步減弱影響,亞洲上市企業的盈利展望亦備受挑戰。美資券商高盛發研究報告更新對大部分亞洲市場的盈利增長預測,包括下調內地和香港上市企業的盈利增長預測。該行指,貨幣政策周期收緊、宏觀經濟數據意外下行、盈利展望情緒負面,都令「估值下調周期」壓力湧現。
該行對內地A股看法較悲觀,認為明年A股上市公司每股盈利僅按年增9%,與原預期的18%增長相比,下調一半。該行對港上市企業明年盈利增長預測由18%,降至15%,而台灣上市企業盈利增長預測則由6%,降至3%,南韓企業預測亦由20%,降至12%。
至於日本以外的亞洲市場,該行預計今年的企業盈利增長32%,明年則達9%,較原估算的34%及11%均調低兩個百分點。整體而言,亞太市場的主要風險,包括疫情影響、內地增長和政策、全球供應鏈混亂和成本上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