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2:32國圍攻中國 齊撤關稅優惠
202111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全球貿易戰再升溫。
全球貿易戰再升溫,包括歐盟、英國和加拿大等32個國家,將取消給予中國「普惠制」的貿易優惠待遇。分析預計,時值疫情下半場,央行紛啟動「收水」,正考驗各國經濟「真功夫」,此時美國盟友集體助力抗華,加快「去中國化」進程,估計還有後着,或劍指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最優惠國待遇」地位。中國須採取措施扶助出口企業過渡,提升競爭力,加大地區貿易合作,抵銷經濟下行壓力。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遍優惠制原產地證明書籤證管理辦法》顯示,證實從12月1日起,對輸往歐盟成員國、英國、加拿大、土耳其、烏克蘭和列支敦士登等地貨物,不再簽發「普惠制原產地證書」(From A)。
「普惠制」待遇全名為「普遍優惠制度」(GSP),意思是指發達國家對原產於發展中國家的出口製成品、半製成品,給予普遍的、非互惠的關稅優惠制度。自1978年該制度實施以來,先後有40個國家給予中國「普惠制」待遇。2014年至今,瑞士、日本、俄羅斯、哈薩克及白羅斯先後取消予華相關待遇。隨着今次多國大規模聯合行動,此後仍予華「普惠制」待遇的國家僅餘挪威、新西蘭及澳洲3國。
中美兩國博弈之下,是次32國聯合行動,顯然是貿易戰的延伸,尤其是今次作為美國盟友的英國及加拿大,以及早前取消與中方簽署《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歐盟同在行動之列,抗華味道甚濃。
中國海關總署則解釋,「普惠制」待遇非永恒,當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發達國家必然取消對其「普惠制」安排。隨着內地經濟穩步發展,在國際貿易中地位提升,愈來愈多國家宣布讓中國的普惠制「畢業」,證明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已經具備一定競爭力。
該署又提醒企業,應該盡快與海外客戶做好溝通,避免出現因為缺少普惠制原產地證書而影響雙方貿易,並利用內地自貿區建設的成果,將產品出口到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與地區,也可享受關稅減免甚至零關稅待遇。
值得留意是,隨着中國不再被外界視為發展中國家,出口可能面臨較高關稅或優惠取消的待遇。早前美國多名議員曾提出《中國貿易關係法案》,要求撤銷中國的永久最惠國待遇,今次很可能就是「前哨戰」!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認為,取消「普惠制」待遇對中企的出口成本影響有限,因中國本身仍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內,與其他國家及地區也有不同貿易協議。不過,若從地緣政治局勢來看,這「絕對不是好消息」。
他預期,中國出口增長在地緣政治局勢及其他不利因素影響下會逐步放緩。從需求來看,進口大量中國貨的歐洲等地採購經理指數(PMI)上升周期已有見頂迹象,預示需求勢減。
另外,隨着疫情好轉,不少訂單料回流至東南亞諸國。再者,內地限電、遏制高耗能產業亦有機會間接波及電子產業等出口引擎。當前中美關稅依然存在、地緣政治風險未退、內地限電措施頻出等因素,或續推動企業遷移內地生產線以避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