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美國債限迫在眉睫 違約風險有幾大?
202111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美國國會上月通過了臨時提高債務上限的方案,暫時避過債務違約。隨着債限到日期再次臨近,財長耶長本周再次敦促國會提高或暫停債務上限,並發出警告,如果再不採取措施,政府可能將在12月15日之後停擺。
【1、美國債務上限迫近 違約風險大增】
市場普遍認為,美國政府將在下個月提高債務上限的問題上出現政治博弈。富瑞經濟學家托Thomas Simons和Aneta Markowska在一份報告中指出,12月21日到期的債券完全處於「違約風險」的危險區。因此,傳統的債券投資者紛紛放棄;但拍賣直接成交率達41.9%,顯示也有人並不擔心違約風險。
與此同時,大量過剩的資金湧入聯儲局的隔夜逆回購工具以避險。本周四(18日)共有74家金融機構使用隔夜逆回購工具,交易額達到1.584萬億美元,略低於9月30日的1.605萬億美元高點,為歷史第2高位。
聯儲局的逆回購工具,可簡單理解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把錢存在聯儲局,安置過剩現金。一般而言,銀行會把多餘的現金用於買入短期國債,以賺取利率回報,但美債違約風險上升,令銀行對於國債亦轉趨審慎。今年6月16日,聯儲局宣布將隔夜逆回購利率,從零上調至5個點子至0.05厘,以吸收市場上多餘的流動性,為息口「打底」,此後吸引了不少債市資金湧入。
「債王」格羅斯此前亦曾警告,美債熊市即將到來,並預計10年期美債孳息率會在12個月內回升至3%。
另外,通脹高企、聯儲局「收水」,加上全球央行拋售美債,也推動美債孳息率繼續上漲,流動性趨緊將是大勢所趨,投資者最好早做打算。
【2、IMF批聯儲累全球 聯合國憂物價再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聯合國不約而同地警告全球通脹危機,其中,IMF表示,如果供應鏈持續中斷,或物價上漲預期脫軌,通脹可能會變得更「癡身」(Sticky),呼籲各國央行保持警惕,當中更暗指聯儲局辦事不力,將拖累全球,原因是美國通脹在高位徘徊,或令抗通脹政策提前推出,為美國和全球帶來系統性下行風險。
IMF發言人Gerry Rice解釋,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其通脹有望在明年緩和,但為政者仍不能鬆懈,因供應鏈經常受阻對通脹構成壓力。該組織正研究貨幣和財政政策推出後可能出現的情景,包括發達經濟體的貨幣緊縮後,會對新興經濟體會造成的溢出效應。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也警告,若全球未能短時間解決供應鏈問題,海運運費急漲恐續推升全球通脹,從現在到2023年,全球物價或再升1.5%,至於長期仰賴進口貿易的發展中國家物價漲幅恐高達7.5%。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董事長Antonio Horta-Osorio在另一場合上亦有相似的言論指出,許多央行將通脹升視為暫時性,而實際上通脹可能「沒有那麼暫時」,這導致未來貨幣政策調整時,需要採取激烈的手段應對。
他闡述,通脹預期對訂立長期利率和孳息率曲線走勢非常重要。以葡萄牙為例,公共債務去年就佔本地生產總值(GDP)達135%,一旦在減債之前利率大幅上升,會為經濟帶來極大威脅。
至於過快撤回刺激經濟政策亦會帶來危機。IMF在聲明中提到,中國經濟復甦進程順利但不平衡,且復甦動力正在放緩,也正在累積下行風險。又指中國必須「清晰和協調地」應對金融風險,並且要將財政政策從今年的緊縮暫時轉為中性。對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IMF諉過於中國今年快速地撤回疫情期間的支持經濟政策,並引致今年電力中斷和房地產投資減縮。
【3、美前財長警告中美經濟不應脫鈎 將削美國領導地位】
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表示,美國和中國經濟不可能完全脫鈎,需要建立機制避免部分脫鈎導致一場危機。他補充,與中國涇渭分明也會削弱美國作為全球領導者的地位,並損害美國公司的競爭力。
保爾森稱,金融不可能完全脫鈎,部分脫鈎很可能讓美國、中國和世界更容易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要避免此場危機,他說,需要現任財長耶倫繼續與中國的劉鶴副總理溝通,以實現財務法規和會計原則的透明度、更大程度的調和和協調。
【4、美前國務卿:中美兩國已走在懸崖上】
美國前國務卿、畢生研究中美關係的基辛格周三(17日)在新加坡一個經濟論壇上表示,今年中美兩國關係已經「走過山道,登上懸崖,可以看到有兩個不同的走向」,而現在就要看將往哪個方向走。
中美元首於周初展開了視像對話,但兩國危機仍未緩和。美國總統拜登尋求防範雙方爆發有意或無意的衝突;中國方面,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認台海局勢面臨新一輪緊張,指美方一些人「以台制華」是玩火自焚。
基辛格認為,此次對話是兩國避免衝突的「良好開端」。他說「現在一定要繼續進行切實討論,朝著兩國元首已經確認的想要追求的方向前進。」
他堅稱,兩國必須形成一種模式,要試圖緩解爭端,要意識到如果雙方一決勝負,必定會給全人類帶來生死攸關的風險。
【5、「女股神」料比特幣5年內升上56萬美元 條件係...】
有「科技女股神」之稱的方舟投資創始人伍德稱,如果「機構投資者進入虛擬貨幣比特幣,並配置他們投資組合的5%」,到2026年基於目前水平,比特幣的價值將升至約56萬美元。
她又指,由於比特幣區塊鏈的透明度,留意到的確有機構在買入。
【6、高盛舵手警告:市場貪婪超出了恐懼 恐快迎來痛苦】
高盛集團行政總裁所羅門(David Solomon)表示,隨着全球經濟力圖擺脫疫情的突然影響,市場可能會面臨一段艱難時期。
他說:「回顧自己40年的職業生涯,發現在有些時期,貪婪遠遠超過了恐懼——我們現在就處在這樣一個時期,從我的經驗來看,這些時期並不長久。情況會重新歸於平衡。」
在大規模刺激措施的推動下,全球市場在疫情期間飆升,也提振了高盛等銀行的利潤。現在人們愈來愈擔心,通脹加速可能會迫使央行加息,從而對持續的復甦構成挑戰。他說:「利率有可能上升,而如果利率上升,本身就會帶走某些市場的繁榮景象。」
他還討論了氣候變化的挑戰,稱向綠色經濟轉型「非常重要」。
作為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的簽署者,包括高盛在內的銀行、投資者和保險公司本月早些時候作出了到本世紀中葉實現淨零碳排放的承諾。不過,這項倡議受到了氣候活動人士和非牟利組織的質疑,懷疑大型金融機構自身能否快速戒斷化石燃料。高盛等機構此前已經明確表示,停止與該行業合作是不可行的。他說:「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正在努力推動一場巨變。」
另外,他表示,美國沒有直接施壓要求該行改變在中國的長期計劃,但表示有時可能也會面臨壓力,需要採取不同的做法。「我認為中國希望擴大資本市場,他們希望在香港和境內有更多上市活動。」他表示,跨國機構的參與會「增強他們的資本市場,所以我想他們會繼續給予支持,但世界可能改變。」
【7、英國通脹率飆至4.2% 央行加息壓力大增】
受能源價格急升和供應鏈短缺的影響,英國10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上漲4.2%,超越經濟學家和英國央行預期的3.9%,與9月CPI 3.1%相比更大幅上升,乃自2011年11月以來的最快增速,顯示英國央行正面臨加息的壓力。
英國央行警告,未來幾個月可能會提高借貸成本以控制通脹,預計明年初物價可能會上漲5%,比原先預期的多2倍,而若放任通脹繼續發展,情況可能會愈來愈嚴重。
外媒引述法國巴黎銀行經濟學家Sukhdeep Dhillon表示,由於英國持續存在高通脹問題,預期未來半年物價會繼續走高,可能在明年4月超越5%的峰值,可能也會迫使英國央行必須在短短幾周內做出回應,意味着下個月可能會加息。
不過,英國商會經濟學主管Suren Thiru表示,雖然英國經濟面臨通脹壓力,但過早加息也可能會受到抵制。
供應鏈中斷與能源問題推升英國燃料、食品、二手車以及餐廳的價格,再加上缺工使工資上漲,有愈來愈多英國企業決定調高價格,彌補工資和其他營業成本的升勢,導致英國通脹加劇,或會抑制消費,從而破壞疫後的經濟復甦,亦可能會讓英國通脹情形比預期持續更久。
【8、塞港危機!美國出動清櫃船送走空櫃 還要加薪請工人】
外媒引述美國洛杉磯港執行董事Gene Seroka指出,自10月24日以來,該港進口貨櫃數量下降25%,至7.1萬個;然而,堆積的空貨櫃卻增近18%,至6.5萬個。Seroka指出,正有「清櫃船」準備將該批貨櫃運回亞洲港口再次使用。
早前,由於洛杉磯港出現大量貨櫃滯留,港口方針對逾期貨櫃收取每日100美元的罰單;按規定,由鐵路付運的貨物可存放6天、貨櫃車則9天。事實上,於疫情前,鐵路運送及貨車運送的貨櫃平均停留4天及2天。
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主席Dan Maffei表示,可能需要提高貨車司機和貨倉工人的薪金,以解決運輸問題。Maffei稱,缺乏倉庫空間和貨櫃車司機僅是問題的一部分;滿載消費品的貨輪被困在港口外,是沒有港口空間停泊並卸貨。
他表示,現在確實可以看見更多的就業機會,但除非薪金進一步提升,否則可能依然很難在這些行業尋找至足夠的勞動力。
【9、萬物齊漲之際...米價逆市下跌 原因係...】
在全球糧食價格一飛沖天,通脹壓力不斷加劇之際,亞洲的主要糧食之一大米卻大幅跌價。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主席Chookiat Ophaswongse表示,降雨天氣結束了長期的乾旱,預期今年泰國大米產量將增長20%以上。
此外,亞洲一些大米出口國大米價格也出現下跌的現像,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印度的大米出口價格近5周首次下跌。印度破碎率5%蒸谷米本周報價為每噸359至364美元,為9月30日以來最低,低於上周的364至369美元。印度Olam稻米業務副總裁Nitin Gupta表示,目前需求較弱,因每個人都預計從12月開始將收穫新的大米。
在鄰國孟加拉國,農民們表示,由於柴油價格上漲,大米的生產成本可能會上升30%。該國上周的柴油和煤油價格提高了23%,導致運輸成本增加了27%。
在泰國,破碎率5%蒸谷米價格跌至每噸377至383美元,這是自2017年10月以來最低,上周價格為每噸382至384美元。曼谷的貿易商表示,2021年大部分時間內,大米出口量較低,導致國內大米供過於求,並且年底將迎來新的收成。
【10、外資懶理鷹派警告 低吸中概股】
反映基金「手影」的13F文件陸續出爐,對華超級「鷹派」的前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8月初才狠批中概股「搵美國退休金笨」,同類基金中最大的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CalPERS)卻於9月底止季度吸納多隻中概股,把部分美國公務員的「棺材本」拿去押注中國企業的前景。沙特阿拉伯主權基金亦首次買入阿里巴巴(09988),以及拼多多等中概股。
大型投資機構先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呈交13F文件,CalPERS上季加倉了眾多在美國掛牌的中概股,其中包括電動車公司小鵬汽車(09868)及蔚來,持股量按季分別增長26.1%及1.01%;達達集團和中通快遞(02057)亦分別增加11.08%及1.18%。
以持股量百分比變幅計,CalPERS加倉幅度最大的中概股是互聯網醫療美容平台新氧科技,按季增逾39.02%。該基金亦加注華住集團(01179)、嗶哩嗶哩(09626)、攜程集團(09961)、陸金所和拼多多在美國掛牌的股份。
CalPERS規模龐大,中概股持倉佔比普遍很低,蔚來持倉約1億美元,僅佔組合0.08%,新氧和小鵬則更不足0.05%,其最大持倉仍以美企為主,前3大依次為微軟、蘋果公司(Apple Inc.)及亞馬遜,總值138.82億美元。持股量加得最多的單一股份是英偉達(Nvidia),增幅逾3倍,Netflix持股量也按季上升逾半。
沙特阿拉伯的主權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IF)亦於第3季建倉阿里巴巴的美股及拼多多。PIF上季買入67.47萬股阿里美股,總值9,989.6萬美元;拼多多持倉達1.39億美元。
不過,並非所有中概股都受到外資追捧,其中,李彥宏掌舵下醜聞不斷的百度集團(09888)跌跌不休,拖累散戶「坐艇」,連新加坡國有投資者淡馬錫也看不過眼,於上季「一股不留」沽盡手上所有百度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