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限電內地明年GDP料升5.3% 地方靠債冚債吊命

2021112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經過去年的疫情打擊後,內地經濟被認為是首批走出陰霾、步向復甦的經濟體。不過,今年以來,隨着基數效應潮退,內地國內生產總值(GDP)在經歷首兩季的顯著增長之後,高增長無以為繼,尤其是末季有限電及房地產業問題浮面,大行對明年內地GDP預測亦未敢樂觀。
評級機構穆迪預期,今年內地經濟增長8%,明年則放緩至5.3%,但仍增速保持穩健,將支持非金融企業的利潤,惟各行業所受的影響各異。上游行業將受益於較高的大宗商品價格,消費相關行業的利潤有望提高,而基建和公用事業則將保持穩定。
雖然政策變化帶來風險,同時監管不確定性加大及融資渠道趨緊,但內地經濟自疫情中的持續復甦,可支持明年非金融企業的穩定展望。
穆迪續指,監管機構限制銀行對房地產業貸款的規定,將繼續制約開發商的建設貸款和買家的抵押貸款,降低住宅銷售和發展商的現金流。而非房地產民企的利潤增速亦將會減緩,但仍將保持穩固,反映了今年的基數較高、投資需求持續存在,以及部分行業監管收緊的負面影響。
同樣認為房地產行業有機會「舵衰家」的不只是穆迪,瑞銀早前發表中國經濟展望報告,指明年房地產活動走弱可能拖累投資、而「零新增」防疫策略可能阻礙消費復甦,因此預計內地GDP實際增速可能從今年的7.6%,明年放緩至5.4%。其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如果「清零」的防疫政策持續更長時間,又或房地產出現更大範圍地持續下跌,明年GDP增速可能會降至4%。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則認為,內地經濟增長有望在今年第四季觸底,並有望於明年第二季逐步恢復,明年下半年恢復勢頭將更明顯,明年全年料增長5.5%。
邢氏稱,隨着去槓桿階段接近尾聲,明年一籃子減稅降費、促消費、綠色基建投資的支持政策有望順勢推出。不過,他估計,出口增長會有所回落,但由於美企積極補庫存,內地的出口整體仍會保持一定增長。
對於今年內地針對互聯網平台、「雙碳」(即碳中和及碳達峰)及房地產領域的監管框架,他指,措施有望在明年進入實施階段,而未必出現新的、大幅度的監管政策變化。
「科技女股神」伍德(Cathie Wood)則稱,正等待中國市場的估值「塵埃落定」,又重申中國仍是一個非常創新的國家,但近期監管當局對私人企業的打擊,令人憂慮會蠶食到中國企業家的動力。她又稱,正等待中國重現增長動力,並不認為中國市場是不可投資(Uninvestable)。
與此同時,中國的地方債亦創新高,內地官方數據顯示,今年首10個月地方債急增至29.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創歷史新高。分析指,當中近半新增債務並沒有投入經濟,而是用作償還舊債,顯示地方債發行增加,主因是再融資債券放量,預計地方債務增加的趨勢將會持續最少20年,房地產市場和土地收入已變得不可靠,地方舉債將成為唯一融資方法。
財政部周二公布,今年首10月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合計6.49萬億元,按年增長6%,其中再融資債券發行2.8萬億元,按年增長75%。若按地區劃分,首10月廣東省債券發行規模最大,為5,894億元。
在內房調控之下,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大減,加上疫情下企業稅收入下降,地方政府趨「水緊」,情況可能比任何時期都要嚴峻。由於要解決能源問題,推動城市建設,估計地方債務會持續增加,為時恐最少20年。
今年9月,券商高盛指出,內地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隱性債務,即地方政府以其他融資方式借入貸款,而不讓其出現在自己資產負債表上的一種借貸工具,但金融市場仍會視其為地方政府債務)債務總額從2013年的16萬億元,增加至去年底的53萬億元,相當於GDP的52%,且高於官方公布的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鑑於土地銷售速度放緩,可能需要增加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提高地方政府融資靈活性,以支持整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