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環球股災殺到 今次「冇得救」...

2021112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疫情再起點燃了全球資產市場的恐慌情緒,俗稱「恐慌指數」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於周五曾飆50%,突破28大關,為今年3月以來高位。而在全球通脹壓力高企下,各國央行很難再靠印錢「放水」去支撐經濟表現,假如情重臨,也只能袖手旁觀,坐看市場崩潰...
【1、黑色星期五環球大冧市 今次「冇得救」...】
去年初爆發新冠疫情期間,各國央行為了穩定市場,紛紛「放水」救市,美國聯儲局除了大幅減息,把聯邦基金基準利率降至零外,更祭出了「無限量寬」大法,不斷印錢去撐市,結果吹大了資產泡沫,美股連創新高、檈市節節揚升,其他央行亦紛紛跟隨。然而,今次疫情再度來襲,各國央行早已彈盡糧絕,在通脹高企的情況下,「收水」已是不可避免,相信今次央行已無法再出手救市!
Swissquote分析員Ipek Ozkardeskaya也表示,央行將難以制訂貨幣政策,因為在通脹已高企的情況下,已沒有足夠的空間向市場注入大筆資金,刺激經濟。
事實上,今次跌市早已有迹可尋,多項調查早已顯示,市場完全忽視了疫情風險。美國銀行早前一項調查發現,基金經理認為新冠疫情只是「第5大」風險,僅5%擔心其對市場的潛在影響。通脹、央行加息、中國經濟增長停滯和資產泡沫被列為前幾大重要風險。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本周在長達72頁的2022年展望報告中指出,基線預期是當前的疫情「不會升級到需要新的封鎖的程度。」該報告在奧地利宣布實施全國範圍封鎖的前一天發布。
另外,滙豐此前發布的一份2022年展望報告表示,新一波疫情不一定對市場來說都是壞消息,因為「需求過熱的迹象可能消失,從而減少對經濟滯脹和央行過早收緊政策的擔憂」。
而今次環球股災降臨,足見市場先前完全低估了疫情的風險...
【2、供需結構仍未穩 華復甦失速勢放水催谷】
中國經濟「類滯脹」風險升溫!時近年尾,愈來愈多分析認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按季將得到緩解,可避過「滯脹」風險,即通脹上升但經濟呆滯。然而,因內需恢復乏力,供需結構仍不平衡,區域和產業板塊復甦分化明顯。市場估計,內地未來幾個月內有需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準)來催谷經濟。
內地研究機構亦未有否認經濟增速放慢,據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有份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最新報告指出,今年第四季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料增3.9%,在前高後低的態勢之下,全年經濟增長將會高達8.1%。換言之,內地全年將實現6%以上增長目標。
該報告負責人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今年第二季度以來經濟增長逐季回落,難以用基數效應、疫情反覆、天氣變化等外生因素來解釋,反而是內地宏觀經濟政策的過快常態化、各種結構性政策的非預期性疊加等原因才是深層次核心原因所在。但他強調,內地經濟仍然在復甦軌道中,既沒有常態化,也沒有停止。
惟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世錦日前出席CMF時,就坦言擔心內地出現「類滯脹」,主因需求低迷,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漲幅又居高不下,企業利潤將受擠壓,經濟風險「釋放過快」等因素所致。內地官媒引述國務院官員指,面對新的經濟下行壓力,要強化「六穩六保」。
日資券商野村證券指,近期一系列政府會議和政策報告顯示內地開始擔心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並採取行動調整政策立場,以抵禦日益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其中,人行在第三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刪除「管好貨幣總閘門」、「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等字句。在信貸政策部分強調金融對於中小微企業和「雙碳」政策的支持。
該券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認為,傳統貨幣及財政寬鬆措施或不能提振總需求,主因房地產調控、新一波疫情與「清零」政策角力、人民幣匯率強勢、原材料價格上升、地方政府融資受限制等。該行估計,內地明年首季GDP疲弱,按年增幅或只得2.9%,屆時內地政府才會解除部分房地產調控或限制。
美資券商高盛亦認同,內地房地產市場將拖累經濟增長,就業市場亦具挑戰,中央或有需要放寬部分省份的樓市調控。
【3、IMF︰中國經濟增長面臨下行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前已指出,中國經濟增長下行風險正在加大。除了因為今年過快撤回疫情期間的支持經濟政策之外,疫情反覆爆發和再封鎖措施下,亦遏抑了消費動力,最近限電、地產投資放緩等金融問題也拖累經濟。該機構直指,內地如要穩增長,今年明顯緊縮的財政政策立場,應轉向中性。
【4、女股神:暫緩加碼內地市場 監管侵蝕創業家動力】
內地加強行業監管牽連多家龍頭企業,被譽為「科技女股神」的ARK Investment舵手伍德(Cathie Wood)表示,現時已暫緩在中國內地市場增加籌碼,待風潮塵埃落定後再作部署。
伍德表示,中國內地仍然是個「很有創新能力的國家」,但近來以法規對民營企業展開的行動,侵蝕了創業家的動力,「我們不覺得中國真的不適合投資。我們只是在等塵埃落定,確定成長的動機再次出現」。
相對於伍德的謹慎,全球多家大型投資銀行和知名投資人,近幾周對內地股市已轉為樂觀,主要是估值現在變便宜,對法規整改的疑慮也漸消退。
內地提倡「共同富裕」,過去一年認定金融穩定與資料安全受到威脅,提升對國內幾家技術龍頭和補習行業的壓制力道。這些遭整改的大企業嚇壞,股價表現遜色,MSCI中國指數今年跌了17%,而衡量全球股市的MSCI AC世界指數則升了16%。
【5、鮑威爾勢續掌聯儲 面臨3大難處】
美國總統拜登提名鮑威爾連任美國聯儲局主席,消除了市場對人事變動帶來不穩的憂慮。然而,鮑威爾未來4年的任期明顯波譎雲詭,包括需要解決高通脹和就業不足的矛盾、超低利率下的金融和樓市風險,以及是否需要發行數碼貨幣抗衡中國等。
雖然其連任仍未獲得美國國會通過,但美匯和美債市場卻率先表態「支持」!對利率預期高度敏感的美國兩年期國債孳息率周二(23日)漲0.0816厘,高見0.601厘,正好預示美息最少加一次;反映整體融資成本的10年期美債孳息率亦漲0.08厘,報1.632厘;而美元則刷新上周高位,上試96.5以上。這在在顯示鮑威爾應連任,帶動市場對聯儲局未來加息預期升溫,並解讀為拜登政府認同用鮑威爾「鷹派」手段對抗通脹。
美國10月通脹達6.2%,為逾30年高位,市場估計11月有機會再升溫。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從歷史所見,加息對調控通脹的力度實屬有限,故認為聯儲局的「收水」計劃應篤定以「縮表」(即減少買國債)為大方向,「邊個上台都會咁做」,預期收水速度會較緩慢。
【6、美銀籲明年保留現金 為加息作好準備】
美國銀行策略師近日發表的報告指,通脹及利率上升,將會導致全球資產價格走勢逆轉,建議投資者多保留現金,或者增持石油、能源、美及實物資產。
報告認為,在經歷了2020年的「增長衝擊」及2021年的「通脹衝擊」後,投資者要為2022年的「利率衝擊」做好準備,認為明年的主題將是資本保值。
【7、萬物齊漲價!南韓11月預期通脹升幅創近5年高】
南韓央行發布報告,受國際油價及原材料價格上升等因素影響,11月預期通脹率按月上升0.3個百分點至2.7%,創2017年1月以來最大升幅紀錄。
該央行分析,繼國際油價上升後,原材料亦大幅漲價,在心理上推高物價大升。而導致物價上升的因素仍然存在,未來物價有進一步上升的可能。
【8、供應鏈復常?專家一致認同航運最壞時間已過】
外媒報道,最近數周亞洲工廠關閉、能源短缺及港口容量受限的情況紓緩,美國主要零售商表示,已經進口大部分假期所需商品,海運費由創紀錄高位回落,全球供應鏈困境開始消退。
雖然如此,企業高層及經濟學家仍稱,消費者對商品的強勁需求、美國港口持續擁堵、卡車司機短缺及全球運費上升等因素仍影響經濟復甦,料明年才能恢復更正常的營運。
目前,洛杉磯和美國最大的亞洲進口門戶長灘港口等待卸貨的船舶數量,仍徘徊在創紀錄水平附近。航運和零售業主管預計,美國港口的積壓訂單將在2022年初結束,屆時假期購物季過後,以及年底與1月許多工廠將關閉一周,從而減緩產量。
最近幾周跨太平洋運費下降,但根據Freightos波羅的海指數,本周運費上升約5%,至每 40英尺貨櫃約14,700美元,仍是去年同期水平的3倍多。
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經濟部主管Louis Kuijs表示,全球供應鏈問題最糟糕的時期已過去。該研究機構對45個經濟體的專家進行調查發現,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供應鏈中斷已經或將在今年最後一個季達到頂峰。
【9、大摩唱反調:聯儲明年不加息 通脹會回落】
隨着美國聯儲局即將啟動收水,及美國通脹創30年新高,華爾街大行均轉軚料聯儲局最快明年加息,不過摩根士丹利卻唱反調,認為加息還不會那麼快到來,原因就是通脹將在明年下降。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Andrew Sheets表示,雖然量化寬鬆的縮減已經相當平靜地開始,應該在2022年年中結束,但預計第一次加息要到2023年第一季度才會出現。在聯儲局明年3月份召開貨幣政策會議之前,美國的通脹率將會下降,失業率將在2022年底降至3.6%。
聯儲局迄今堅稱,美國經濟尚未顯示出進一步滿足加息標準的實質性進展,目前的高通脹是由暫時性的供應鏈緊張驅動的。
通脹方面,摩根士丹利認為,在強勁的消費支出和資本投資的帶動下,全球經濟增長將繼續改善,發達國家通脹將在未來幾個月見頂。隨着供應鏈正常化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放緩,通脹率將在2022年全年下降。
該行預計,聯儲局將在2022年年中結束資產購買,英國央行和加拿大央行開始加息。新興市場政策繼續正常化,約70%的新興市場央行將收緊貨幣政策。這政策的轉變意味政府和央行20個月的空前援助正在逐漸減少,資產類別的漲跌都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10、三大因素推動 蘋果公司市值料破3萬億美元】
蘋果公司(Apple Inc.)上周市值重返全球榜首後。分析師認為,其股價重回歷史新高可能受到三個因素的推動,包括對假期iPhone銷售樂觀、憧憬「元宇宙」中的機會,及對Apple Car的想像,料股價仍有15%的上行空間。
●假期iPhone銷售保持樂觀
數據顯示,內地11月首周智能手機銷量中,iPhone以170.1萬部穩居第一,市場份額達到了24.7%。集團今年先後推出iPhone 13系列、MacBook Pro14/16、AirPods 3、Apple Watch 7等新品的推出,或成為公司市值飆升的助推劑。
此外,美國「黑色星期五」銷售旺季將於本周起動,投資機構Wedbush看好黑色星期五至聖誕節期間,iPhone銷量將達4,000萬部,打破歷史紀錄。
●自動駕駛汽車:或顛覆傳統汽車行業
上周有消息稱,蘋果公司將在2025年之前生產出一款完全自動駕駛的電動汽車,又指公司在開發無需方向盤或踏板的無人駕駛汽車所需的晶片技術方面取得了進展,期待已久的Apple Car可能比許多人想象的更接近曙光。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Jonas及其團隊則認為,蘋果不會推出傳統意義上的汽車,而是一種顛覆傳統汽車行業的自動駕駛汽車。花旗則預測,到2025年電動汽車硬件市場估計將超過總和智能手機、PC、平板電腦和可穿戴硬件市場。現代、特斯拉、通用汽車、福特和大眾都是蘋果公司潛在的合作伙伴。
●元宇宙:Apple專注「增強現實」
據媒體報道,蘋果的VR設備新品已經進入測試階段,預計在2022年發布,售價會超過3,000美元。
大行花旗和Wedbush分析師都預測蘋果公司的股票市值可能達到3萬億美元,較目前2.6萬億美元還有15%的上行空間。其中花旗分析師Jim Suva預期,Apple Car的推出或能將蘋果公司銷售額提高10%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