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智庫:畀子女零用錢都出事?家長慎防誤陷3大伏位

202112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家長愛錫子女,都會給予他們零用錢作為日常使費。據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調查發現,受訪的1,203名家長中,多達81%會給予子女零用錢,小學生、中學生及大專生每月平均零用分別為449元、1,134元及2,228元;但僅28%受訪家長會抽空與子女討論金錢管理,有12%家長稱他們從未與孩子討論金錢相關話題,原因是他們年紀小。
不過,對於本身欠缺理財概念的小朋友,家長此舉或無意中墜入以下3大陷阱,令這個愛的行為由好事變成壞事,更甚是影響子女學習正確的理財觀念。
【錯誤1、沒教年幼孩子金錢概念】
很多家長可能認為仍在念幼稚園的孩子年紀還少,不懂金錢為何物;而部分父母又不懂如何跟他們說明使錢技巧。因此,在給予零用錢時,並沒有向孩子灌輸正確的金錢概念。事實上,兒童專家指出,幼童即使只有3、4歲,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很多機會親身體驗使用金錢,或留意到父母如何花錢。父母應把握機會讓孩子建立金錢概念,切勿低估兒童早期的理解能力。而且,愈早教導子女有關金錢的概念,有助日後教導他們有關財富管理知識。
有調查顯示,受訪家長中,75%幼稚園學生有使用個人八達通。其中,63%家長會直接為孩子增值八達通,只有33%家長會陪同孩子一起增值八達通。家長在幼童使用八達通時,不妨從中傳授金錢概念,向他們解釋八達通是因為爸媽「入錢」增值才可買東西,以及簡單解釋八達通的用途,以及他們可在甚麼情況下使用,如在便利店購物和乘搭交通工具。
父母亦可陪同子女共同去進行增值,並給予他們現金,讓他們親自進行整個增值過程,包括向店員提出增值金額等,這些簡單的行為都有助幼童建立金錢概念。
【錯誤2、沒教孩子提防網購陷阱】
科技日新月異,加上疫情改變了大眾消費模式,加速網購發展,但其實網購容易令人誤墮消費陷阱,家長應注意子女會否在這些平台上作太多不必要的花費。該調查發現,8%小學生曾使用網購,去到高中階段,則躍升至53%,大專生中則有逾70%人曾經網購。
惟網購過程陷阱處處,成年人若不夠精明,都容易被騙,更何妨是入世未深的子女。一些平台會推出會員制,要求消費者先註冊成為會員後方可購物,並推出各式迎新優惠來吸引更多新會員註冊,但這些「糖衣」背後,要注意是否商戶為了取得客戶個人資料作推廣的一種手法。在註冊成為會員前,有沒有看清列明的條款才按下同意鍵,因部分條款或寫明將定期收取會員費用。此外,常見的網購陷阱還包括標明價格以其他國家貨幣單位結算、貨不對辦等,子女隨時跌入其中一個圈套。
因此,家長應與子女討論網購時要注意的事項,如與他們詳細理解購物條款。同時,保證他們在信譽良好的購物平台消費,教育他們有關網絡安全的知識,並要提醒子女時刻理性消費,為他們每次的消費金額設限,以免他們因低價格或便捷而花費大量金錢。
另外,網購平台大多支援信用卡支付,家長或給予子女附屬卡,以及大部分大專生會申請學生信用卡以方便消費,但不少家長承認其子女有「找卡數」問題,所以父母應教導子女如何精明使用信用卡,心態亦非常重要。如限制他們利用信用卡的消費金額不能超過當月收入的1/3。同時,不建議申請超過3張信用卡,因為擁有太多信用卡會令人容易忘記每張卡分別的付款到期日,或以一張卡繳付另一張卡的費用,最終演變成財務問題。
【錯誤3、誤以為存錢便是金錢管理】
很多家長着重培養子女的儲蓄習慣多於金錢管理,或誤把這兩項概念混為一談。金錢管理包含元素很多,儲蓄習慣只是其中一項,而金錢管理中的財務目標設定,便是另一重要學問。
家長可嘗試與子女設定一個儲蓄目標,時間可分為短期、中期或長期,而目標都應配具體的金額及預期達成時間,如用2星期購買1支卡通原子筆。在實施初期,建議先制訂較容易達成的短期、金額少的目標,待孩子完成目標,獲得成就感後,能驅使他們產生動力去繼續下一個目標,由此培養儲蓄習慣。當孩子達成目標後,父母亦要給予鼓勵及非物質的獎賞,如讓孩子做他們喜愛旳活動等。
重中之重,要讓子女明白金錢只是一個實現夢想的工具,要為儲蓄賦予意義,明白儲蓄目標大於儲蓄行為,使孩子明白金錢有助達成很多目標,但並不是萬能,如時間、親情及健康都不是金錢可以買到。儲蓄就像是積穀防饑,未雨綢繆,當危機來到時,尚可利用金錢這其中一個途徑改善狀況。
以上毛病如果處理不當,隨時衍生出其他問題如家庭衝突等,故家長們不宜輕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