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錢進】救生艇「加」大 移民配額擬增至41萬

2021121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加拿大近年積極吸納新移民到當地發展,又推出救生艇計劃放寬港人的移民途徑,以推動加國經濟發展,解決當地人口老化、勞動人口短缺等問題。當局近日更明言計劃進一步調高明年接收的移民人數上限至41.1萬,有意移加的港人值得留意。
目前加國的救生艇計劃為港人提供的永久居留途徑,分為讀書和工作兩個組別。過去3年內在加拿大專上院校畢業的港人可以直接申請;而過去5年內在海外專上院校(例如香港的大學)畢業的港人,兼過去3年內在加拿大境內擁有一年全職工作經驗或兩年兼職工作經驗亦符合申請資格。
兩者均沒有年齡和出生地限制,只要是香港特區護照或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持有人便可以申請。申請人可以帶同配偶,以及未滿22歲未婚子女一同移民。
在今年10月上任加拿大移民部長的Sean Fraser近日表示,新移民有助促進加國經濟穩定長期發展,解決新冠疫情過後的勞工短缺問題。加拿大長遠發展成果所依賴的仍然是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行業的人才,這是長遠策略,不會發生改變。
他又指,加拿大今年接收的移民人數,已經接近政府訂下的40.1萬人上限,明年計劃把移民配額調高至41.1萬,最遲明年2月會有定案。官員透露政府願意繼續增加配額上限,以填補目前當地嚴重的勞動力短缺。此外,目前移民部仍面對數量不小的移民申請積壓問題,部門將加快審批速度,讓更多移民可盡快來加拿大開始新生活、與親人團聚,以及找到工作,為加國經濟作出貢獻。
其實,移民海外面對的挑戰,除了要適應全新生活環境之外,亦要在有可能受到種族歧視和排擠的情況下融入社會。不過,相對而言,本身是傳統熱門移民國家的加拿大,歧視情況相對小,不少研究更顯示大多數加拿大人對移民友善,以及支持政府吸納更多移民。
加拿大環境研究所近日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加拿大人對新移民持正面態度,認同新移民有助促進經濟發展,對保持加國人口增長有重要作用。不少人更認為,政府應該要鼓勵更多海外企業家移居加國,開展新業務,創造就業機會。
另外,美國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Gallup)在疫情前發布的「接受移民指數」,顯示在2016至2019年間,全球整體對移民接受程度呈下跌趨勢,原因是本地人憂慮大批移民流入後,會搶去當地就業、醫療、教育等社會資源。不過,市場上仍有逆市奇葩,舉例加拿大就在2019年升上移民友善國家首位,跟隨其後的是冰島、新西蘭、澳洲,都是相對富裕的已發展國家。
加拿大不抗拒新移民,或與大部分加拿大人都是移民的後代有關,他們早已適應與不同族裔一起生活,接受多元、互相包容和尊重的社會。
回看兩年前,加拿大平均每月有2.5萬至3.5萬名新移民,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移民加國人數顯著下降,在2020年4月,移民人數更下降至4,000人的新低,2020全年移民加拿大的人數為18.4萬人。
因此,為了彌補移民人數下降、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加拿大政府計劃在2021年接收40.1萬名新移民。截至9月,加拿大今年已經接收了26.7萬名移民,至近日,年內接收的移民人數已經接近政府訂下的配額。
移民目前佔加拿大25%的勞動力,當中大部分移民會從事貨車司機、食品製造、託兒、護理等行業。加拿大人通常不願擔任低薪的基層工作,而新移民往往會替代他們從事相關工作。例如現時有約四成從事託兒服務相關工作人士擁有大學學位,但這類工種不要求曾接受高等教育。
另外,為了幫助新移民解決他們在工作、語言、居住等方面的問題,加拿大政府早前宣布在未來3年內投入一億加元(約6.08億港元),用以幫助新移民更易融入社會,例如幫助他們學習英語和法語;幫助新移民與較偏遠地區的僱主聯繫;又會利用大學的人工智能技術為新移民制訂更有效的定居策略等。
不過,隨着移民加拿大的人數增加,有分析師預期可能導致當地熾熱的樓市進一步升溫,當地人可負擔能力進一步受損,同時帶動通脹升溫。加拿大央行副行長Paul Beaudry提醒,部分加拿大城市的樓市出現泡沫,民眾需謹慎考慮現時是否買樓的好時機。
●央行允通脹超標 支持就業最大化
加拿大央行今月宣布就未來5年貨幣政策框架與政府達成協議,通脹目標維持在2%不變,但將允許通脹水平略為超過目標,以支持可持續的就業最大化。央行把勞動力市場納入評估貨幣政策的因素之一,這或會令加拿大利率將在更長時間內保持低位。
新貨幣政策框架將於明年1月1日生效,通脹目標設定在1至3%的區間內,中位數為2%。加拿大政府和央行同意貨幣政策應繼續最大程度的支持充分就業。
加拿大11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4.7%,與10月持平,續站於18年高位,並連續第8個月高於3%,不過,央行預計明年通脹將會回落,並暗示最早可能在明年4月加息。
當地11月新增15.4萬個職位,遠優於市場預期的3.8萬個;失業率降至6%,較去年2月疫情爆發前水平低0.3個百分點,就業人數高於去年2月,反映當地勞動力市場已接近全面復甦。
統計局稱,全職的職位期內增加8萬個,兼職增加7.4萬個;服務業與食品生產行業在上月增聘最多僱員,是推動整體就業人數的主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