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ESG債券發行至2025年可達4.5萬億美元

202202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氣候變化促使企業更重視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據瑞士百達資產管理及國際金融協會(IIF)聯合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ESG債券發行規模至2025年可達每年4.5萬億美元,基於截至2021年底超過1.4萬億美元的水平。瑞士百達資產管理負責固定收益部門首席投資總監薩瑞蒙(Raymond Sagayam)表示,過去一直密切關注ESG債券的發展,相信固定收益市場必將發生一場有利於投資者、環境和社會的無聲變革。
國際金融協會董事總經理兼可持續金融主管索尼婭•吉布斯(Sonja Gibbs)表示,到2025年,未有大量配置ESG及綠色投資的投資者將寥寥無幾。展望2050年,屆時全球各國政府及企業將致力兌現淨零碳承諾,協會將有效綠化全球債券市場。
報告指,ESG投資過去只主要集中於股票市場,但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威脅,全球每年需要約4萬億美元的資金,故債券發行能提供更多資金,並在未來五至十年反映在固定收益市場,惟基於ESG債券的複雜性,分析ESG債券的成本高昂,相較傳統債券需要更嚴格的審查,須注意當中風險。ESG債券包括綠色債券、轉型債券、社會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及可持續發展掛鈎債券。
ESG債券的角色可能在新興市場主權和公司債券市場愈來愈顯著。報告指出,ESG債券在新興市場的發行規模預計將從2020年的每年500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3,600億美元。相信中國其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料將能保持主導地位,並將一直保持新興市場發行量一半以上佔有率至2023年。
報告指出,綠色債券約佔全球ESG債券市場的55%,截至2021年10月底,綠色債券發行量強勁,總規模超過1.1萬億美元。中國的綠色債券發行量約達1,450億美元,成為僅次於法國和德國的世界第三大綠色債券市場。自 2015 年底以來,中國與印度、智利和巴西總共佔新興經濟體總發行量的80%以上。此外,在中國碳中和背景下,推動了中國非金融企業和金融機構在2021年綠色債券的發行激增,一改兩年前的低迷狀態。
與此同時,可持續發展債券約佔新興市場ESG債券市場的12%,其中發行人主要位於中國、智利和墨西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社會債券的銷量有所回升;可持續發展相關債券亦受到關注,尤其是位於新興亞洲市場的企業。
另外,私人資本對於支持在2030年兌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十分重要。「SDG融資差距」(即新興國家所需的投資與其目前所獲投資之間的差額)估計為每年2.5萬億美元。據估計,2020年流入發展中國家的氣候相關投資總額為820億美元,在流入這些國家的跨境資本總額中所佔的比例不足8%。ESG債券的發展可能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熟健全的可持續債券市場將能夠為新興主權國家和企業提供所需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