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穩定幣」爆煲嚇窒市場 重演金融風暴

2022051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正當環球股市因為聯儲局加息恐慌而「跌跌不休」之際,過去年兩年異常火熱的虛擬貨幣市場卻「爆大鑊」,聲稱與美元掛鈎的「穩定幣」TerraUSD(UST)暴跌,由原來兌美元接近1比1的水平大跌至數美仙,其姊妹代幣「LUNA」更一度跌至小數點後6個位,價值幾乎「清零」!虛擬貨幣地震背後,反映出全球金融市場正面臨一場空前的危機。
【1、穩定幣UST、姊妹幣Luna價格清零】
近日虛擬貨幣市場大幅波動,宣稱與美元等值掛鈎的穩定幣TerraUSD(UST)慘遭「大鱷」沽空,情況尤如重演1997年的亞洲金融暴!
有幣圈人士指,UST的運行不同於其他以美元維護價值的穩定幣,而是一條獨特的算法:若UST價值低於1美元,持有者可以將該幣兌換成價值1美元的Luna幣,值此減少UST的數量以維持其「稀缺性」,並提高價值;UST價值高於1美元時的道理亦是一樣,持有者則可銷毀Luna並鑄造新的UDT。不過,當UST與美元大幅脫鈎,亦令投資者對Luna失去信心,價格繼而插水。
及此,Terra創辦人Do Kwon亦於周四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救市」方案,計劃將UST由「算法穩定幣」,變成「抵押穩定幣」,將基礎資金池由5,000萬美元增加至1億美元,以刺激鑄幣能力由2.93億美元提升至12億美元。然而,方案未見任何作用,
受虛擬貨幣大跌影響,一眾幣圈富豪身家亦同樣大縮水。其中,虛擬貨幣交易所幣安行政總裁趙長鵬,半年內身家已蒸發約800億美元。外媒統計數據顯示,他於今年1月時淨資產尚有960億美元,惟截至本周三已跌至160億美元。Coinbase創辦人Brian Armstrong去年11月身家仍有約137億美元,惟上月底已跌至80億美元。
穩定幣爆煲正好反映了虛擬貨幣缺乏監管的弊端。國際證監會組織主席(IOSCO)、香港證監會主席歐達禮出席活動時表示,全球各地可能在明年成立統一的虛擬貨幣監管組織,他又表示,數碼資產的熱潮,與氣候變化和新冠疫情一樣是不容忽視的議題,又指網絡安全、經營的可持續性和透明度是虛擬貨幣主要風險。
可幸的是,UST爆煲未有波及其他穩定幣。泰達幣(USDT)作為全球最大市值穩定幣,雖然周四曾閃崩至0.95美元水平,但隨即反彈,成功守住與美元約1兌1的掛鈎水平。
【2、聯儲局警告穩定幣「擠提」風險】
一些加密貨幣平台,會鼓勵要求用戶先把貨幣兌換成泰達幣(USDT)、USDC等穩定幣,以方便在平台上進行交易,但今次TerraUSD(UST)的爆煲,證明了這些所謂的穩定幣其實一點都不穩定!《東網》過去亦曾針對穩定幣的風險提醒各位讀者,並且在今年初於報章以專題方式解構穩定幣的原理,下為文章連結︰
事實上,本周初美國聯儲局已經在最新一份《金融穩定報告》中,提及到穩定幣有「擠提」風險。該報告指出,某些類型的貨幣市場基金和穩定幣仍然容易出現擠提,並指其仍存在「結構脆弱性」的問題。 早在1月,聯儲局就曾經發表關於穩定幣風險和收益的研究,研究報告稱,如果國會不制定針對該行業的新法律,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可能會介入監督穩定幣。
【3、穩定幣崩盤!傳聞幕後黑手齊劃清界線】
今次突如其來的「幣災」,對去中心化金融及其支持者構成極大考驗。市場相信,穩定幣暴跌與一些金融大鱷的沽空舉動有關,事件就好像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翻版,只不過沽空的對像由亞洲貨幣變成了穩定幣。坊間有關今次事件的陰謀論四起,惟許多機構也澄清沒有參與到今次事件當中。
做市商Citadel證券對社交媒體上的謠言作出回應,稱其與Terra穩定幣沒有關係。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也在不少帖文中被點名,發言人Logan Koffler在電郵聲明中表示,關於貝萊德在其中發揮作用的傳言絕對錯誤,貝萊德沒有交易UST。
此番言論是針對近日傳聞,這些金融巨頭聯合從加密貨幣交易所Gemini借了10萬枚比特幣(按本月12日的價格計,價值約30億美元)來購買UST,結果拋售資產導致跌市並摧毀超過250億美元市值基礎的LUNA。Gemini隨後發布推文,否認向任何大型機構交易對手提供10萬枚比特幣貸款。
周三(11日)有報道指,Terra支持者正試圖籌集約15億美元來支撐其崩潰後的代幣,正在努力爭取投資者的救援。
【4、麥樸思:標指未跌完 未賺錢科技股恐受創】
虛擬貨幣崩跌,也預示着近日表現欠佳的美股恐繼續面臨沽壓!「新興市場之父」麥樸思在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虛擬貨幣是悲觀情緒的領先指標,又認為標普500指數可能會繼續尋底,因看來很多人開始放棄希望。
麥樸思認為市場未見底,但可能處於一個底部的初期,要所有人都放棄才算見底。他指出,投資者把大量希望放在虛擬資產,但大戶認為目前是時候沽貨,該等大戶同時沽售股票,造成投資者沽售虛擬資產及股份。
另外,他建議關注新興市場出口商,尤其是那些以本幣支付成本但產品售予美國的公司,例如棕櫚油出口商。他又預期,不賺錢的科技股將遭受重創,指過去幾年,有很多不賺錢、只對未來盈利有希望的公司上市。
他亦表示,新股上市情況欠佳,不少上市個案取消,主因不少為科技股,且寄望未來業務但現在仍未盈利,亦因此見到中國股市及新興市場股市下跌。
【5、港匯積弱 金管局入市撐聯匯】
除了虛擬貨幣大跌外,本周港元匯價同樣面臨貶值,逼得金管局出手入市。美國提速「收水」,美匯指數近日於高位徘徊,導致港元匯價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水平,金管局周五(13日)清晨再度入市,向銀行買入28.65億港元,連同周四於港股時段合共接貨69.47億港元,以捍衞聯繫匯率,銀行體系總結餘將於下周一(16日)降至3,290.58億港元。
臻享顧問董事總經理王良享指出,從金管局數據來看,2018年底的外匯儲備資產為4,247億美元,而於今年4月底的官方外儲為4,657億美元,相當於港元貨幣供應M3約44%。王氏解釋,就國際標準而言,一般外匯儲備達到M3的10至15%已能算是充足,所以香港水頭十分充裕,有足夠彈藥去捍衞聯匯。
星展銀行香港經濟師謝家曦表示,隨着美國加息預期推動美債孳息率上揚,港元料將繼續受壓。他預期,金管局很快將不得不通過發行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或購買本幣來從銀行體系中抽走流動性。
自去年9月以來,金管局已增發共1,200億元的外匯基金票據,吸收銀行體系結餘流動性。「吸水」的重要性在於,如果本港持續「水浸」,令到港息繼續低企,港美息差擴闊之下,恐會加劇資金外流風險。
另外,謝氏亦預期,金管局會持續入市,主要因為美國啟動加息周期後,港美拆息由年初近乎零息差,增至目前的0.66厘。他預計,第三季末一個月期港元拆息(Hibor)會升至兩厘,而年底更會飆至2.5厘水平,較目前的0.179厘相差甚大。而港元3個月拆息周四升至兩年高。
【6、息魔嚟真?高盛估美10年期債息年底升見3.3厘】
外媒報道,在近期全球利率上升之後,高盛上調了對主要已開發市場債券孳息率的2022年底預期。
該行在周四(12日)一份報告中表示,預計10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率(目前在2.85厘左右)到年底會接近3.3厘;之前的預測是2.7厘左右。
該行亦將10年期德國國債孳息率預測從0.75厘上調至1.25厘;將英國國債孳息率預測從1.95厘上調至2.25厘。
該行分析師說:「我們先前認為我們的預測風險偏向於上行,最近金融環境收緊以及某些市場的預期增長減速導致風險更加平衡了一些(某些市場甚至偏向下行)。鑑於市場在許多情況下已經定價接近我們對政策利率的基線預期,我們預計孳息率可能會上升,但不一定遠高於遠期合約所暗示的水平。」
【7、花旗:美股開始脫離泡沫區域 但投資者仍需謹慎】
雖然美股經歷了一輪重大調整,惟美資大行花旗稱,美股正開始脫離泡沫區域,惟敦促投資者保持謹慎,因為隨着貨幣政策收緊和科技股暴跌帶來的風險加大,美股從目前水平的回報率將保持低位。
花旗策略師Dirk Willer等人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美股在2020年10月進入泡沫區域,泡沫大部分集中在不盈利的美國科技公司,而包括美國房地產在內的其他全球資產並未觸發泡沫預警。
該報告警告,「當一個重大的股市泡沫消退時,它可能會拖累全球大多數股市,而不僅僅是泡沫正在破裂的那個... 這意味着美國市場泡沫的潛在消退將成為更廣泛股票市場的不利因素。」
花旗預計,從目前水平的美股投資回報率將不佳,並建議青睞估值較低的價值股,而非增長股。
【8、反彈在即暢Yen要快?高盛:圓匯已被低估逾兩成】
今年大幅貶值的日圓近期表現趨穩,高盛認為日圓兌美元匯率已經被低估20至25%,隨着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日圓會是理想的避險工具。
外媒報道,高盛策略師Karen Reichgott Fishman認為,美元兌日圓匯率已到達一個水平,讓當局干預的可能性變得更高。同時,高盛預料因便宜估值、當局介入的可能,以及衰退風險上升,美元兌日圓將開啟下行之路。
此外,加拿大豐業銀行指「日圓基本上嚴重超賣」,並指儘管日圓長期不利因素仍在,但熊市趨勢可能正在放緩,將轉向溫和反彈。
聯儲局加快加息步伐,惟日本央行堅持鴿派立場,兩國貨幣政策分化,日圓兌美元今年以來已貶值逾一成。
【9、小麥庫存銳減 恐迫各地「本土優先」再扯高通脹】
近期環球大冧市,所有主要資產皆無幸免,源於市場憂慮通脹太猛而經濟下滑,可惜危機至今仍在惡化,糧食風暴持續,海陸糧價齊升!陸地方面,受戰爭和極端天氣等影響,美國農業部突降全球小麥產量預測,刺激相關期貨合約再次飆至歷史高位附近;咖啡豆價格也因巴西受冷空氣侵襲而上漲。海洋方面,日本降雨量減少,令日式料理常見的食材鰻魚供應下降。鑑於地緣政治和供應鏈問題猶在,多國轉向「糧食保護主義」,勢進一步推高通脹。
美國農業部最新報告指出,作為全球最大種植國之一的烏克蘭,已因戰事令今年小麥產量按年減少三分之一,出口量在2022至2023年度料按年大降47.36%至1,000萬噸。偏偏其他主要小麥生產國也在這期間面臨乾旱、洪澇和熱浪侵襲,故新一年度全球小麥庫存恐降至6年最低。
值得留意是市場原預期美國農業部要到6月,才會對全年穀物產出預測作出調整,故上述報告殺期貨交易員一個措手不及,芝加哥基準小麥期貨周四一度漲停,全日漲5.91%;周五則見獲利回吐,但全周已累漲逾6%,至每蒲式耳1,175.5美仙,再度上闖3月初創出的1,256美仙歷史高峰。小麥大升帶動替代品大豆和玉米也漲價,後者亦處於歷史高位附近。
美國本土因天氣問題,難以增產去彌補全球供應缺口。該報告指,美國德薩斯州和俄克拉何馬州等持續乾旱,冬小麥種植量料降至逾20年最低。至於主要用於飼料、食油和化學物提取的玉米產量亦見下跌,預期美國每畝田的玉米產出為177蒲式耳,較2月時的預測少4蒲式耳。
面對糧食漲價風暴,多國政府為了優先保障本土糧食供應,紛紛採取保護措施禁止農產品出口。根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公布數據,俄烏衝突已導致23個國家轉向糧食保護主義,意味環球通脹很難大跌。例如印尼對棕櫚油發出口禁令,禍及相關食用品價格創新高,年內飆逾五成;俄國在入侵烏克蘭後更出現刻意「扣糧」,有分析指,俄國總統普京意在製造全球糧荒來與歐美打持久戰。
【10、中國上市遊戲公司過半淨利潤下滑 攻海外博增長】
內媒引述中國遊戲產業研究院等早前發布的《2021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指,2021年中國遊戲市場銷售收入按年僅增6.4%。相對應的是,2021年不少上市遊戲企業營收、淨利潤出現下滑。
內媒從年報發現,在2021年營收排名前20的上市遊戲企業中,就有7家企業營收下降,另有11家淨利潤按年下滑。在行業增速放緩、人口紅利消失的環境下,海外業務已成為多數企業發展的第二驅動力,多家企業年報中的海外業務都取得大幅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