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息差收窄 外資連續3個月減持中國國債

202205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內地疫情持續之際,息差和匯差優勢亦雙雙消退,使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下降。4月境外機構投資者減持中國國債涉約420億元人民幣(下同),連續第3個月走資,惟額度較3月518億元有所回落,總結2至4月外資累計減持中國國債約1,292億元。截至4月底,外資持有包括國債和銀行間市場債券在內的債券總額約3.768萬億元,其中4月減約1,085億元,總規模降至去年7月以來最低。
外資減持主要是美國聯儲局加息,帶動10年期美債孳息率於4月攀升至近3厘,導致中美息差持續倒掛,加上在岸人民幣4月跌幅超過4%,創1994年匯率並軌以來最大,市場料資本外流將在次季持續。中金證券指,新興市場出現資金流出屬正常現象,目前流出量對資金面和債市影響有限,預計下半年內地經濟增長復甦及人民幣企穩,將回復資本流入狀態。
外匯局副局長王春英上月已為市場打「強心針」,指中國債券投資回報穩定、具分散化的投資價值,以及全球央行儲備多元化需求等。中長期而言,外資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趨勢不變。
人民幣匯價近期走勢反覆,由官方開出的中間價昨上調433點子,報6.7421兌每美元,創近一周新高。反映內地的在岸人民幣收市價則跌18點子,報6.749;反映國際的離岸價則低見6.7727。幸而人民幣波動未引發恐慌購外匯的「羊群效應」,相反企業客戶意外加大「逢高結匯」的力度,4月衡量企業結匯意願的銀行代客結匯率攀升至74%,為2015年6月以來最高,使代客結售匯錄得順差973億元,同時4月境內外幣存款大減488億美元,單月減少額度創紀錄新高,意味對外匯需求不高。然而,4月遠期購匯意願提升,即企業傾向對沖遠期人民幣匯價風險,使遠期結售匯轉為逆差614.5億元,為2018年7月以來最大。
王春英稱,部分出口企業選擇「逢高結匯」,有助外匯供求平衡和匯率穩定,目前企業總體理性看待人民幣匯率變化,對雙向波動適應能力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