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經濟衰退風險大增 美股「閃崩」只是前奏?

202205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美國經濟已出現明顯放緩迹象,甚至瀕臨衰退邊緣!正當華爾街大行及一眾經濟專家警告衰退風險升溫之際,本周公布的美國大型零售售商如沃爾瑪、Target等也紛紛告急,直言在高通脹及經濟不景的雙重打擊下生意難做。要知道零售消費乃美國經濟的主要引擎,考慮到首季GDP已出現萎縮、聯儲局加快「收水」等因素,種種迹象也表明美國經濟正墜入低谷...
【1、專家唱淡美國經濟 股市跌浪未完】
美國經濟堪憂,華爾街主流觀點均看淡前景,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利安指,在通脹高企和經濟增長放緩下,就算不至於陷入衰退,滯脹也將無可避免。
由於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美股道指於本周三(18日)暴跌1,164點,創下近兩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埃利安稱,本周股市的跌浪或意味股票拋售正步入新階段,最初投資者擔心聯儲局加息及收緊金融政策,將打擊經濟,故減持股票,現時則有更多迹象顯示這些因素已漸漸褪去,藍籌企業經營前景受挑戰成為影響股市的新衝擊。
富國銀行將美國年底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下調0.7個百分點至1.5%,明年更由原來的上升0.4%下調至倒退0.5%,同時將今、明兩年的失業率預測上調0.4個百分點至分別為3.8%及4.4%,預期美國正陷入「輕微衰退」。高盛行政總裁所羅門(David Solomon)認為,美國在未來12至24個月衰退風險達30%,因高利率和聯儲局縮減資產負債表將對企業構成一些難以預計的影響。
此外,聯合國《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估,今年全球通脹水平將升至6.7%。在高通脹壓力和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下,預計美國經濟2022年將僅增長2.6%,低於2021年5.7%的GDP增長率。
【2、通脹壓垮經濟 美財長籲削華關稅】
造成美國經濟不穩的因素之一,是持續高企的通脹壓力。據外媒報道,耶倫本周承認了正向總統拜登提議向中國撤銷部分「不具策略性」的關稅,因她認為,部分關稅不僅傷害美國消費者及企業,亦無法解決與中國之間存在的真正問題。此消息印證了美國經濟正處於巨大危機當中,不然很難想像拜登政府會考慮向中國服軟。
不過,有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傾向維持對華關稅,因有助日後發展對華貿易戰略,保護美國就業及牽制中國在全球市場的行為,相關的部署甚至涉及將實施新關稅,顯見美國內部在應對通脹問題上仍存在重大矛盾。
事實上,面對40年以來最高的通脹水平,不少經濟學家和企業皆認同,美國宜減華關稅,藉降低進口商品價格來抵銷疫情對供應鏈及俄烏衝突對供應鏈和物價所造成的衝擊。耶倫承認,撤銷關稅無法完全扭轉高通脹形勢,只能緩和部分企業通脹壓力,最終決定亦需再作商討。
【3、羅奇:金融市場仍未準備好滯脹重臨】
耶魯大學經濟學家、曾任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的羅奇(Stephen Roach)表示,美國正在物價上漲伴隨經濟增長放緩的危險道路上行走,停滯性通脹(Stagflation)正捲土重來,但金融市場並沒有做好準備。
他接受外媒訪問時指出,通脹的影響廣泛而頑固,還可能拖延很久。不過,對於需要做到甚麼程度才能控制需求,市場根本還沒完全考量。這凸顯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現在處於深淵中。
過去曾擔任聯儲局經濟學家的羅奇稱,需求面完全不受聯儲局控制,當局需要執行大幅度的貨幣緊縮。他預測美國接下來到年底的通脹率將保持在5%以上,但以目前加息速度來說,達不到壓低通脹的水平。他表示,加息半厘並不足夠。況且,鮑威爾排除更大幅度加息,讓雙手受束縛。
此外,羅奇認為,有關通脹觸頂的辯論荒謬,滯脹才是他認為會出現的基本情境。他早在2年前疫情爆發初期就警告,將出現1970年代的滯脹,現在認為有更多理由支持他的論點。他認為,中國清零抗疫政策及俄烏戰事的後續影響,將令供應面受壓並持續數年之久。
【4、華爾街投資大師︰美國經濟明年恐陷入衰退】
華爾街投資大師、投資顧問機構Guggenheim Partners投資總監米納德(Scott Minerd)最新發表報告,警告聯儲局的貨幣緊縮政策可能在明年下半年引發經濟衰退。
報告指出,在應對失業率的急劇下降和通貨膨脹飆升的問題上,聯儲局反應​​遲鈍,並且誤判了通脹的形勢,以為物價升溫只是暫時的問題。這最終導致當局要「迅速地」加息來控制通脹預期,以維護其顏面。
不過,聯儲局急速收緊貨幣政策,與目前正在降溫的經濟就如同「兩列火車」,最終會迎頭相撞。隨着聯儲局繼續加息,政策過火(overshoot)的風險有機會引發金融危機,並導致經濟衰退出現。貨幣政策與經濟步伐不一,亦會令經濟周期放緩惡化,並最早在明年下半年引發衰退。
【5、渣打削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至0.2% 遠較政府悲觀】
正當外圍局勢岌岌可危之際,香港經濟仍面臨嚴峻考驗。渣打發表研究報告,將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原先的1.2%下降至0.2%,遠低於政府預期的增長1%至2%。
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表示,下調增長預測主要有兩大原因。首先,首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收縮較預期的要深,反映了整個第5波新冠病毒浪潮中嚴格的社會距離措施和旅行禁令的重大拖累。
其次,自第1季度以來,外部經濟環境嚴峻,未來幾個月可能會惡化,包括通脹威脅上升及其對全球貨幣狀況和增長的影響、俄烏危機擾亂了實體貿易和金融流動,以及內地經濟放緩。該行最近將內地今年的增長預測從5%下調至4.1%,意味香港的出口和投資可能會長期疲軟,為經濟帶來壓力。
不過,隨着第2季的社交距離措施和旅行限制將進一步放寬,香港經濟正在逐步改善。加上政府支援措施,是抵銷利率上漲時房地產市場疲弱影響的關鍵。該行預計,第2至第4季度的GDP增長分別為-0.5%、1.6%和3.6%;之前為增長1.1%、2%和3%,表明香港經濟將漸入佳景。該行又將香港2023年GDP增長預測由3.2%提高到4.5%,主要是由今年的較低基數推動。
【6、全球公司破產潮再現!明年港企清盤數目料增10%】
隨着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入加息周期,信貸條件收緊將會成會企業的一大挑戰。安聯貿易最新報告指出,雖然現金儲備將會防止企業破產數量在短期內迅速激增,但全球企業破產數量勢將在2022年和2023年反彈,增幅分別為10%和14%,接近疫情前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於去年企業清盤數目達299宗,按年大增27.78%;安聯貿易預計今年該數字會維持不變,惟到明年將會增長10.36%至330宗。
烏克蘭戰爭和中國新一輪的封鎖措施也導致企業風險加劇,安聯貿易行政總裁Clarisse Kopff直言:「全球企業破產現象已經開始正常化。」有1/3國家的企業破產數量將在2022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報告指出,得益於薪資保障計劃和利潤恢復,雖然美國企業現金儲備強勁,2022年和2023年企業破產數量預計增幅分別為8%和23%,惟距離疫情前水平尚有一段距離。至於中國內地方面,今、明年破產企業數量預計增幅分別為1%和11%。
【7、日圓先生:圓匯或跌穿150 創1990年以來最低水平】
作為全球第三大、亞洲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同樣面臨經濟困境,有「日圓先生」之稱的日本財務省前副大臣榊原英資稱,隨着美日貨幣政策之間的分化不斷擴大,日圓有可能跌到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他解釋,美國聯儲局的鷹派立場與日本央行寬鬆政策之間的顯著分化仍是推動日圓疲弱的最大驅動力。在分化縮小之前,日圓兌美元仍可能受壓。「市場的預期是,日圓匯率到本年底會在140及150之間,所以日圓很有可能跌到這個水平;若日圓跌穿150,日央行會有些擔心」。
柛原英資因在1997至1999年任職日本財務省期間有能力影響日本貨幣而被稱為「日圓先生」。
【8、標普:受累內房 內地去年境外違約金額激增4倍】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表示,受累前所未有的房地產開發商違約,去年內地境外違約金額為2020年的4.2倍,違約率激增至3.3%。而今年債券到期規模高達1,030億美元,超出2020年的870億美元和2021年的960億美元,意味內地企業持續面臨違約壓力。不過,去年至今的大部分違約集中房地產行業,違約風險尚未傳導至其他板塊。
大中華區企業信用研究首席分析師張積豪表示,近兩年內地企業債券違約數量激增,其中境外國企債券違約主要以科技、媒體和電訊(TMT)及消費品行業為主;受政治和歷史因素影響,境外私企違約債券則以房地產行業為主。至於境內國企和境內私企違約債券則以大宗商品為主。
隨着違約增加,他指,大多數境外違約通過回購要約、置換要約和債轉股進行庭外處置。境外違約處置時長為5至18個月,庭外處置最快而清算最久。庭內處置的平均回收率為24%,庭外處置為45%。由於資產規模更大,或可用資源更多,國企的回收率通常遠高於私企。
就境內市場而言,中國企業信用研究分析師李暢指出,2018年私營企業違約債券規模急增5倍;2018至2020年國有企業違約債券規模增長4倍。去年每家違約發行人平均有70億元人民幣未清償境內債券,是2017年時的2.3倍、2015年時的7倍,今年相關規模又翻了一番。
【9、封城代價!上海4月工業產值及消費皆較全國暴跌】
綜合媒體報道,上海4月經濟活動急劇萎縮,全市封鎖導致工廠停擺,工業產值跌幅達到全國平均值的20多倍。
數據顯示,上海4月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按年驟降61.5%,遠大於全國的2.9%跌幅。同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暴跌48.3%,遠高於全國的跌幅11.1%。今年首4個月固定資產投資按年下滑11.3%,同期全國則實現6.8%增長。
貿易數據也劇烈萎縮,上海4月以美元計的出口按年萎縮43%;進口下跌31%。
【10、大型科企傳爆裁員潮】
時值初夏,但內地就業市場卻大吹冷風,多家大型科技企業俱傳出裁員的消息。其中,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傳出遊戲發行業務線裁員80%,惟內媒引述集團旗下遊戲業務板塊朝夕光年相關負責人回應,稱該資訊不實,部分業務確實有調整,但無大規模裁員。
據悉,去年11月集團旗下休閒遊戲發行與自研平台Ohayoo亦曾進行人事調整,涉及79名員工,包括30名新招聘畢業生。
同樣回應裁員傳聞不實的「B站」嗶哩嗶哩,也指近期有部分業務調整,因此伴隨人員調整,沒有大規模裁員。然而,昨日該企裁員傳聞卻甚囂塵上,尤其以遊戲業務為重災區,整體裁員比例達到20至30%,個別項目更高達70%。
至於「股王」騰訊控股亦不能幸免,昨日被內媒指騰訊體育合計裁員約100人,比例為1/3,其調整的部組,包括籃球營運組、足球營運組、市場營銷中心、產品中心或增值產品組、平台研發中心等。至於體育版權營運組、體育經紀、賽事直播組、節目組等具備變現能力的業務組則未受影響。
另外,電動車企業小鵬汽車據報自4月上旬傳出裁員計劃,部分部門裁員比例達30%後,最新被指已聘任的20多名應屆畢業生未上班便被裁,每名畢業生獲賠償5,000元人民幣。小鵬汽車回應稱,近期由於部分部門崗位調整與績效優化,涉及了小量應屆畢業生和相關員工的調整,會繼續溝通,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