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受疫情拖累 內地全年經濟增長達5%「已屬不錯」

202205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內地新冠肺炎疫情損害經濟,智庫米爾肯研究院研究總監黃華躍認為,內地能否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約5.5%現時仍有較大變數,由於首季經濟數字仍然「硬淨」,GDP增長4.8%,但上海封城超過1個月,加上地緣政治影響,上月多項經濟數據「慘不忍睹」,零售數據更呈雙位數跌幅,投資增速放緩,形容方向轉變令人吃驚,在目前形勢下,全年增長達5%已屬不錯。
他又指,難以預測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會持續多久,但要留意供應鏈及產業鏈在疫情後會否改變。不過,留意到近期中央政府接連召開重要會議,以應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相信只要疫情受控,以及俄烏局勢無進一步惡化,全年經濟增長仍有望達標。
該研究所一項調查顯示,海口市是內地去年表現最佳城市,排名大幅上升19位,主要受惠於一帶一路促進省級國際自由貿易及投資。廣州排第2位,緊接隨後的是西安、成都、深圳、上海、武漢,北京排第8。
黃氏指出,廣州、深圳及上海等地實施的疫情封控措施,對各地的競爭力、經濟表現排行或經濟區域架構不會有大影響。即使近月上海經濟因疫情而急跌,但隨着市面逐步回復正常,消費力會明顯反彈,增長前景仍正面,惟增速或會放慢。
他提到,廣東省有兩個城市列入首十名,主要是有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而且該省的專才資源豐富,產業平均發展,故即使每年的經濟增速不大,但其經濟貢獻仍高。另外,深圳市在內地國家政策支持下,已由數十年前的邊關小鎮,發展成國際都市,未來須思考如何與其他內地城市融通,達到協同效應。
至於三線城市組別方面,安徽省成為大贏家,有5個市進身十位,滁州市及阜陽市包辦首兩位,而宣城市、亳州市及馬鞍山市分別排行第5、8及10。黃華躍指,在內地的扶貧政策,加上交通便利程度提升,不少市鎮的產業價值有所提升,帶動當地經濟及發展。以滁州為例,原本只是中草藥的生產地,在內地針對當地支持中藥農業、食品加工等政策,由草藥加工,形成中藥產業。另在物流運輸便利下,可出口至其他城市,逐發展成產業鏈。
有關調查涵蓋內地238個城市,排名根據就業、工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及外國直接投資(FDI)等9個指標而釐定。調查指,內地經濟產出重心,正由高度發展的大灣區等地,轉移至其他地區,認為內地承諾收窄區域間的經濟差距,以實現更廣泛而長遠的增長,對重振受疫情影響的經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