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評論】中美貿戰無盡頭 科技圍堵更添愁

202206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面對通脹高企在逾40年高位,美國拜登政府正全力於11月國會中期選舉前,出盡辦法為物價降溫。除了7月擬出訪中東產油國之外,包括總統拜登及財長耶倫已先後放風考慮降低部分中國商品關稅。要有心理準備,中美貿易戰非但不會完結,還會以某種形式調整與升級,意義不在於美國徵收關稅的中國商品數目,而在於更精準地針對中國關鍵商品加徵關稅,尤其是屬戰略產業的科技產品,意味美國將加大遏制中國科技實力,戰略由競爭合作過渡至精準打擊,中國得加快在自主研發之路上取得突破,始有對抗的本錢!
誠如拜登所言,通脹已成為美國的「禍根」,必須除之而後快,尤其近月美國汽油價格屢創歷史新高,變相「加稅」已引發極大民怨。倘若未來數月,美國通脹在中國封城防疫效應外溢下持續加劇,加上俄羅斯推波助瀾大打能源和糧食戰,幾可肯定會影響11月國會中期選舉的選情。執政的民主黨政府為保江山,相信會出其不意,務求讓通脹於未來數月有效降溫。
上月以來,已先後多次傳出拜登政府擬考慮取消部分中國商品關稅,可耶倫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明顯對此出現嚴重分歧,前者認為部分中國商品關稅是多餘,反要美國消費者來承擔,應予以取消;可後者則認為戰略上不能讓中國有任何喘息的機會,得堅持徵收現行關稅。如是者,至今為止,此事仍然是「只聞樓梯響」,仍未有定論。
事實上,一方面,拜登此時取消部分中國商品關稅,勢招來政敵指摘其「放生對手」的話柄;可若不在中國商品關稅上動手,又無其他辦法能在短時間內有助通脹降溫。
如是者,拜登政府的做法好大機會是,若作出任何減少中國商品關稅的行動,都只會針對完全沒有競爭問題的低端技術產品,而同一時間,美國會更精準地針對科技戰略商品,加大關稅等圍堵的力度,反正就是同一時間一緩一緊的行動。
此舉目的是一方面藉加強打壓中國創新技術,配合《印太經濟框架》戰略,在關鍵產業及供應鏈上主導新標準、規則和秩序,尤其是新興技術標準上進行全方位的阻截,全面排斥中國;另一方面藉着在科技戰上的升級,擋住了政敵「放生中國」的指控,又能藉減徵部分非戰略中國商品關稅,達到減輕民眾日常生活用品的物價壓力。
說到底,貿易戰打了這麼久,事實說明中美商貿是無法完全脫鈎,美國政府對這一點心知肚明。如今白宮要在中期選舉前交功課,就只有將貿易戰的焦點轉移至科技競賽上。若然此推斷正確,中美在技術上勢將加快脫鈎,對中國的衝突要比貿易戰來得更大更深,尤其是如今中國經濟正飽受防疫之苦,未來的路必然會艱巨難行。可身處這世界百年一遇大變局,中國沒有退路,只有盡可能梳理內部經濟矛盾問題,做好區域協作,更重要得設法提速推進創新技術自主研發,始有突圍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