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賣得少 英特爾晶片仲敢加價 專家咁解釋...

202207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Getty Images圖片)
外媒報道,半導體老店英特爾(Intel)已通知客戶加價,並指出據英特爾高層透露,按不同產品,加價幅度區間將介乎15%至20%之間。
據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很可能會在秋天開始加價,範圍涵蓋多項旗艦產品,包括電腦及伺服器CPU(中央處理器)、Wi-Fi晶片和其他通訊設備晶片。英特爾管理層表示,此輪加價主要反映供應鏈價格飛升下,不斷上漲的材料及製造成本。這更凸顯通脹對半導體產業的衝擊。
隨着全球疫情紅利逐漸耗盡,電腦、平板和手機等消費性需求正顯著下降,在庫存逐步向下修訂的情況下,相關應用晶片如DRAM(記憶體)等理應跟着跌價,但英特爾卻連電腦CPU(x86中央處理器)價格也跟升。
著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表示,看來半導體通脹大趨勢將持續。事實上,英特爾的加價動作早有端倪,在4月時已警告半導體需求逐漸疲弱。
電子需求減弱令相關產品跌價,與通脹導致的成本轉嫁,哪方面的影響力較大?陸行之認為仍有待觀察。
其他廠商會否跟風加價,甚至成為下半年常態?有分析師認為不太可能。他表示,英特爾之所以能夠加價,關鍵在於市佔率極高。據研調機構Mercury Research的統計數據,雖然去年晶片生產商AMD在x86 CPU的全年市佔率達23.3%創新高,但英特爾市佔仍有76.7%。這意味着英特爾在市場上仍掌握極大話語權,就算價格飛升,供應鏈上的合作廠商仍必須與其交易。
由此可見,廠商必須在特定領域擁有極高的市佔率,才能在價格上有談判籌碼。
英特爾有獨特的優勢,但並非多數半導體公司能倣效。該分析師認為,加價不會是常態,若需求沒有如英特爾這麼好,公司很難輕易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