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港走資加劇 大鱷虎視眈眈

202207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匯近日屢度觸及兌每美元7.85的弱方兌換保證,迫使金管局頻頻入市承接港元沽盤,銀行體系結餘不斷減少;據經濟師估計,到8月底時恐怕會「清零」。同時,本地資金亦大舉流向美股,令香港成為美國股市的最大海外買家!各種迹象均顯示香港的資本正持續外流,更惹來金融大鱷覬覦。
【1、大鱷作亂沽空港元 睇死聯匯不保】
國際對沖基金大鱷巴斯(Kyle Bass)過去多番揚言沽空港元,近日趁港元弱勢,再度發功高調唱淡!他向日本傳媒透露,正在拋售港元,「睇死」聯匯制度不能保持掛鈎美元,並大膽估計未來一年內聯匯制度將重新被評估,屆時港元將大跌30至40%。
巴斯再次唱淡聯匯制度的理據是因美國和香港經濟周期不同,以及認為香港金融管理局缺乏資金入市。首先,有分析指,美國通脹劇烈,急需加息應對,而香港5月通脹僅1.2%,情況不同,香港要加息只因港元與美元掛鈎。隨着港美息差擴闊,套息交易活躍,沉重沽壓下,港元頻觸及7.85兌每美元的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連月屢次出手承接港元沽盤,多次「接錢」導致銀行體系結餘大減,縮水至約1,650億元。
鑑於美國加息步伐較過往快,比起對上一輪2018至2019年金管局承接港元沽盤,今輪出手亦顯然較頻密及「重手」。回看4年前,每次出手金額平均為40億至50億元,總結餘由開始時的1,789億元,降至542億元,歷時接近一年時間。
【2、經濟師估8月銀行體系結餘「清零」】
隨着美國聯儲局下周勢再加息起碼0.75厘,套息活動近日明顯提速,本港銀行體系總結餘在近期香港金融管理局頻頻承接港元沽盤後大幅「縮水」,本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趨升,與樓按相關的一個月期拆息周五更升穿一厘,為2020年6月1日後首次。大和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師賴志文表示,銀行體系總結餘或於今年8月底接近「清零」,要為「資產衝擊」做好準備!
賴志文指,在美國鷹派加息下,金管局5月以來已23次入市托匯,累計回購1,730億港,估計美國進一步加息將推動更多資金外流和金管局干預,使下月底總餘額將接近零。在此情況下,金管局可選擇在市場贖回超過一萬億港元的外匯基金票據,為同業市場注入資金,惟有關措施是否起到作用仍為未知數。
賴預計,短期拆息今年底將攀升至3.4厘,明年底則升至4.4厘。至於最優惠貸款利率(P)今年下半年將上漲1.75厘,明年再漲一厘,即P於明年底將達到7.75至8厘,回歸2008年金融海嘯前相若水平。拆息和P的大幅上調將對廣泛資產類別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本港的房地產行業和企業貸款。
事實上,以現時最新拆息按揭計劃(H按)H+1.3厘計算,H按實際按息已升至2.31厘,創逾兩年新高。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預料,本季內H按實際按息或觸及2.5厘封頂水平,而銀行加P或提前於最快本季發生;雖然年內實際按揭息率或升至3厘附近水平,惟對供款人士影響仍然輕微。
不過,內房危機蔓延下,本港加息預期似乎無法帶動銀行股上升。中薇證券研究部董事黃偉豪指,對銀行股看法大不如年初好,建議股息回報率要有5厘以上,否則銀行股吸引力不大。
【3、香港成美股最大海外買家 單月狂掃688億】
港股的反彈力度明顯欠奉,近期數據顯示每逢升市成交額亦多數都會縮水,反映投資者信心不振。不過,美國財政部最新報告顯示,近期有大量香港資金湧入美國股市,單計5月淨買入規模已達88.31億美元(約688.81億港元),令香港逆勢成為美股的最大海外買家!
從全球範圍來看,5月份美股遭海外投資者淨沽售91.5億美元,香港投資者正是少數入市瘋狂撈底的「異類」。整體亞洲淨買入美股金額為99.13億美元,其中香港獨佔89.08%,同為亞洲金融中心的新加坡則淨沽出了30.86億美元。而作為美國的所謂「盟友」,歐洲投資者合計淨沽售美股規模更達104.68億美元(約816.5億港元),冠絕全球。
5月美股的第二、第三大買家分別為阿聯酋及挪威,但這兩個地區合計的掃貨金額只有46.68億美元,僅約香港的一半。最大淨賣家則依次為英國、英屬維爾京群島及德國,淨賣出金額分別為45.29億美元、40.36億美元及39.85億美元。
回顧此前數據,4月時香港投資者仍然淨賣出26.41億美元的美國股票,到5月卻突然大手掃貨;同月香港金管局開始動用儲備入市承接港元沽盤,時機上巧合得耐人尋味。
【4、本港HIBOR年底前或升至2.85厘 最快本季加P】
港元持續觸及7.85兌每美元的弱方兌換保證驅使香港金融管理局頻頻「接錢」,本港銀行體系結餘迅速下降,1個月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周五(22日)升穿1厘,為2020年6月之後首次。渣打銀行香港高級經濟師劉健恆稱,HIBOR短期內會急促的上升,預期2022年底達到2.85厘。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表示,在資金持續外流下,料未來拆息將持續上升,第三季內一個月HIBOR更有機會挑戰1.8厘水平,令H按實際按息觸及2.5厘的封頂水平。
他認為,全球加息的大環境下,香港亦不能獨善其身,加上銀行體系結餘已回落至約1,600億元水平,料或加快銀行考慮調升最優惠利率(P)的步伐,有機會提前於最快第3季內發生。年內實際按揭息率或有機會上升至3厘附近水平,對供款人士影響仍然輕微。
【5、聯儲局下星期或再加息0.75厘 美衰退機率飆至40%】
全球加息潮持續,市場關注美國聯儲局會下周公布議息結果。外媒該問近百位經濟學家發現,他們大多認為聯儲局將維持0.75厘的加幅,而非原先預期的1厘;不過,明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機會率則升至40%。
美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升至9.1%,再創40年新高,引發市場擔心聯儲局或採取更激進的舉措應對通脹,本月或宣布加息1厘。不過,隨着數名鷹派官員先後公開表態稱,過快的加息速度會導致經濟呈現非必要疲弱,支持加息3/4厘,支令市場恐慌情緒減弱。
外媒在最新的一次調查發現,102位經濟學家中有98位預計聯儲局本月將再加息0.75厘,令利率區間升至2.25厘至2.5厘;僅有4位預計會「加足一厘」。
此外,大多數經濟學家預期,聯儲局將於9月放緩加息步調至0.5,隨後在11月及12月各加息1/4厘。
另外,調查結果亦顯示,經濟學家們預估,未來一年美國經濟衰退的機率為 40%,未來兩年內發生衰退的機率為50%,高於6月份調查中的25%及40%。
【6、歐股將迎來金融海嘯後最差表現 大行料再跌多16%】
歐洲央行本周意外地大幅加息半厘,引發市場憂慮。據16位經濟學家的平均預期,歐洲STOXX 600指數今年將收於444點,料全年下跌9.1%,自2018年以來最差年度表現。更為悲觀的策略師則預計,該指數將創出2008年金融海嘯下跌46%以來的最差表現。
瑞銀策略師Sutanya Chedda表示,「未來幾個季度逆風加劇的預期表明,經濟成長與通脹形勢會有重大變化」。她將斯托克600指數年底目標下調近15%至410點,意味今年仍有16%的下行空間。她預料,「天然氣供應不確定,尤其是俄羅斯天然氣的供應有限,料將使能源價格保持在高位。」未來幾個季度的經濟增長將陷於停滯。
高盛集團策略師亦過去1個月,將6個月目標下調15%,預示斯托克600指數今年將下跌2成。他們預計,該指數今年的利潤增速約7%,值及普遍預期的一半,並將2023年每股盈利增速預測從5%下調至0%。
歐股已從7月初觸及的18個月低點反彈,惟面對不斷增多的各種憂慮,今年仍下跌13%。
【7、裁員潮又起!歐美投行交易活動大降...】
熟悉歐美兩地銀行的消息人士透露,各大銀行的股票資本市場部門正準備迎來一波裁員,併購和槓桿金融部門的工作也同樣面臨風險。
早前華爾街大行發布的第二季業績中,投資銀行收入出現大幅下降。消息人士稱,在對明年的交易活動預期下是否人手過多,包括美國銀行、花旗和瑞銀等一系列公司的高管已有初步討論。消息人士並稱,除非9月交易活動破天荒地大幅增加,否則預計夏天過後整個行業將迎來一輪解僱潮。
花旗行政總裁Jane Fraser稱,不會在市場放緩時過度反應,公司在不斷招聘「一些非常厲害的銀行家」,與競爭對手爭奪市場。「佔據市場占有率、培養客戶關係以及等到這些投資開花結果,通常需要幾年時間,我們會從戰略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和長期前景,不會衝動行事。」
新冠疫情最嚴重時,銀行迅速建立起團隊迎接股市發行熱潮。而隨着各國政府釋放大量流動性幫助扶持企業和提振經濟,估值達到創紀錄水平,使全球首次公開招股(IPO)規模2021年打破紀錄。
惟現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再加上供應鏈混亂、波動率上升,以及加息步伐和幅度的不確定性上升,熱鬧光景瞬間成為過眼雲煙。此外,通脹飆升及央行遏制通脹的措施引發經濟衰退的風險,導致估值下降,發行人處於觀望狀態。
消息人士稱,在這種局面下,一些銀行向以往從競爭對手高薪聘請的初級員工施加壓力。一些消息人士稱,股票資本市場部門的年輕銀行家被要求重新考慮休假計劃,而不是憧憬着下半年活動增加,在夏季時開展研究和籌備工作。
【8、美元獨大 17國貨幣面臨崩潰風險】
美國加息預期升溫,加上全球經濟放緩,在利率變化及市場避險情緒推動下,美匯指數突破22年高位後一直持續強勢,但這卻成為了新興市場的噩夢。由於息差優勢消失、資本外流令多個新興經濟體遭受重大衝擊,富國銀行指出,本季度起將會有17個國家的貨幣處於「脆弱(Vulnerable)」狀態,面臨大幅貶值的風險!
富國銀行統計了19個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表現,衡量經常帳餘額、與美國的息差、外匯儲備、政治風險等因素後,發現土耳其、波蘭、智利、哥倫比亞、阿根廷、俄羅斯及南非7國的貨幣「非常脆弱」;另有10個國家屬於「中等脆弱」,唯獨中國及以色列目前沒有任何貨幣風險。
該行經濟學家麥肯納直言︰「新興市場貨幣貶值情況比預期中更嚴重,這種壓力更可能持續下去。」他更指出,最有機會遭大幅拋售的是土耳其里拉及波蘭茲羅提,後者在經濟衰期間累積貶值幅度或會達到20%。
比貨幣貶值更糟糕的是大規模債務違約潮!繼早前斯里蘭卡、黎巴嫩、蘇里南及贊比亞等多個「一帶一路」參與國債務違約後,外媒分析指,至少12個新興國家亦有違約風險,如阿根廷、烏克蘭、突尼斯、加納、埃及、肯尼亞、埃塞俄比亞、薩爾瓦多、巴基斯坦、厄瓜多爾以及尼日利亞,不但國債孳息率比美國高出最少10厘,並有匯率嚴重貶值、外匯儲備銳減等危險。這些國家恐有4,000億美元未償還債務,以阿根廷逾1,500億美元最多。
【9、內地爛尾殃及各產業 IMF預警削經濟增長l】
內地爛尾樓風暴火燒連環船,業主集體停繳按揭貸款風波據報已蔓延到至少301個內地樓盤,首當其衝的銀行業恐面臨潛在按揭壞帳;積弊已久的中資開發商不得不加速賣產籌資,惟資金鏈斷裂加劇,現階段遭房企拖欠款項的上游供應商包括分判商、鋼鐵業也齊齊遭殃。
雖然中國銀保監會已迅速介入,但爛尾樓事件揭示地方金融監管危機的巨大隱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預警,房地產市場低迷將拖內地經濟後腿。
研究機構克而瑞的報告顯示,截至周二,據其統計約230個內地項目業主先後發布強制停貸告知書,幾乎按周狂飆1.16倍,共涉及82個城市。事緣一直對着爛尾樓只有兩行熱淚的業主從6月底大聲喊出「不復工不還貸」,並獲其他爛尾樓業主廣泛響應,事件發酵至今已逾3周。據內媒稱,停貸風潮可能已蔓延到91個城市的301個項目,抵制活動正加劇房地產困境,威脅更多行業的復甦。
據中國鋼鐵協會資料,內地鋼鐵業下游需求主要來自於建築與房地產行業,佔比超過五成。今年以來已有6家鋼企破產、28家鋼企停產檢修,停工潮覆蓋山西、雲南、安徽、河北、河南等。
同時,遭受房企拖欠薪酬等款項多時的分判商及建材供應商亦「有樣學樣」。網傳一份由數百家供應商簽署的聯合聲明,控訴房企未能兌付商業承兌匯票,導致供應商負債纍纍而決定發出停貸停工告知書,反映由房企資金鏈危機觸發的連鎖反應正密集爆發,意味更多建築師等中產階級亦淪為爛尾樓風波一員。
【10、標普警告:最少20%房企恐破產】
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標普警告,若內房銷售於下半年至明年第一季仍然停滯,在沒有新融資情況下,估計最少有20%房企將會破產。
債務危機令未能按時償付的內房企需要進行債務重組,標普指,企業以新債換舊債、延長還款期等,只是為了爭取時間,但無法從根本解決過度槓桿問題。物業銷售未能改善,投資者很大機會拒絕債務延期,並將透過資產重組或循法律途徑提出求。如果房企將資不抵債,投資者或要透過申請債務重組或以法律解決。
美資券商高盛表示,內地新冠肺炎疫情有升溫迹象,而官方仍未清晰交代「清零政策」的退出時間表,加上內房「爛尾樓」斷供風波,令行業風險揮之不去,憂慮7月經濟前景,基於第二季經濟表現遜預期,故下調全年經濟增長預測0.7個百分點至僅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