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歐洲經濟命脈「乾塘」 英國恐間歇停電
202208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歐洲經濟一直處於危機當中,能源供應缺口成為歐洲諸國的最大禍患。隨着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天氣現象加劇,所帶來的損失更是難以估計。英國政府亦警告,在最壞情況下,明年初恐怕要間歇性停電!
【1、歐洲經濟命脈乾塘 氣候變化恐致巨額損失】
歐洲正因河流乾涸、溫度上升和不斷的熱浪陷入危機,河流水位下降不止危及農業,甚至令能源短缺進一步惡化!歐洲太空總署(ESA)署長Josef Aschbacher表示,今夏高溫和乾旱是歐洲地區主要極端氣候表現,這些氣候變化將構成嚴重後果,如果不對今年的氣候變化提高警覺,本世紀可能有數百萬億美元的損失。
在法國、西班牙、英國等地都深受極端高溫的影響,包括湖泊水位創紀錄新低、長期乾旱導致野火焚林。Aschbacher坦言,能源危機是應該關注,但比起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後者問題更大,且必須盡快解決。
在德國,萊茵河(Rhine)水位極低,阻礙煤炭和工業品的運輸,預計大多數船隻將無法航行;法國隆河(Rhône)和加龍河(Garonne)面臨溫度過高的問題,無法冷卻核反應爐,導致電力產量下滑;東歐多瑙河水位也持續下降,阻礙烏克蘭糧食一條重要的運送路線。
能源諮詢機構Rystad Energy分析師Fabian Skarboe Ronningen表示,這顯然使歐洲的能源問題惡化,河流低水位和過高的水溫正影響德國燃煤和法國核電,這是歐洲的兩大電力供應來源。
歐洲太空總署的哥白尼計劃「哨兵3號」衛星測量近幾周「極端」地表溫度,英國超過攝氏45度,法國攝氏50度,西班牙更達攝氏60度。Aschbacher表示,整個生態系統變化得非常快,比科學家幾年前預期的還要快許多,乾旱、火災和暴風雨等結合,都是明顯氣候變化的迹象。他說,伴隨溫度的變化,暴風也變得更加強烈,「颱風的風速及破壞力都比以前強大許多」。
【2、最壞情況下 英國估明年初或需實施計劃性停電】
外媒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據英國政府最新數據分析,預期在「合理的最懷情況」下,即使啟動緊急燃煤發電廠後,英國在今年冬季面臨約為峰值需求1/6的電力缺口;在氣溫偏低而天然氣短缺的情況下,或導致明年1月需要有4天實施計劃性停電。
報道指,情況假設屆時氣溫較往平均低、且來自挪威和法國的電力供應減少,將可能發生1月份電力不足的情況,屆時當地或觸發緊急措施以減少能源消耗。
不過,英國政府發聲明指,該情況「不是我們預計一定會發生的事情」,並向當地家庭、企業和工業承諾,他們將獲得所需的電力和天然氣。
除了要面臨缺電危機外,英國仍將面臨能源價格升漲。英國家庭平均年化電費帳單可能由目前不到2,000英鎊,將大幅上升至超過4,200英鎊,令通脹情況進一步惡化。
分析指,若今年冬季特別寒冷,英國需依賴從歐洲方面的天然氣供應,惟俄烏戰爭爆發後,俄國向歐洲供應的天然氣數量減少,同時,英國國內天然氣庫儲容量又非常小,讓英國陷入兩難局面。
【3、英國每月電費近3千港元 1/3家庭變「貧窮戶」】
外媒報道,有研究顯示,英國在明年首3個月會有大約1,050萬戶的家庭在支付了能源費用後,收入低於貧窮線,佔比近全國1/3!當地的「貧窮戶」定義是家庭收入在中位數60%以下,2021年的年收入中位數是3.1萬鎊,以「貧窮戶」是1.86萬鎊,年收入約17.6萬港元。
研究指出,由今年10月起,英國家用能源帳單料加至每年3,582鎊,即約3.4萬港元,平均每月電費高達2,835港元;明年1月起更會漲到4,266英鎊,即約4萬港元或每月平均3,377港元,是目前的1.16倍!
此外,盛寶銀行(Saxo Bank)表示,英國面臨政治不穩、貿易干擾、能源危機及通脹飆升,令其倒退為新興市場國家。
英倫銀行上周警告,英國經濟第4季以後將進入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最漫長的衰退,導致國內生產總值(GDP)跌2.1%;在此同時,10月通脹料升穿13%。該行甚至不預期,經濟可由衰退中急速反彈,到2025年年中,GDP將比目前水平低1.75%。
盛寶銀行宏觀分析主管Christopher Dembik發表報告指,英國愈來愈像新興市場國家。英國首相約翰遜辭職後,目前由現任外交大臣卓慧思及前財政大臣辛偉誠角逐首相寶座,新首相將於9月5日出爐。
而英國唯一不符合新興市場國家的特徵就是未見貨幣危機,雖然經濟逆風眾多,但英鎊匯價仍算堅挺。
另Dembik認為,所有領先指標都顯示,英國經濟將面臨更多痛苦。例如7月新車登記降至152.8萬輛,去年同期錄183.5萬輛,是1970年代末期以來最低,且衰退將漫長且嚴重,不太容易擺脫。
【4、末日博士︰全球進入「大滯脹」時代】
有「末日博士」稱號的經濟學家魯比尼(Nouriel Roubini)表示,全球經濟正步入滯脹時代,而央行官員試圖令貨幣政策正常化,最終可能會作繭自縛。
魯比尼發文表示,世界經濟正在經歷一場根本性的體制變革,宣告「大穩健」(Great Moderation)時代結束。
「大穩健」跟「大滯脹」(Great Stagflation)時代的經濟環境有何分別?在「大穩健」時代,各經濟體呈現低通脹、高增長及溫和衰退,過去幾十年一直如此。不過目前,全球經濟正陷入魯比尼所指的「大滯脹」,即一個高通脹、低增長、高債務和可能出現嚴重衰退的時代。
魯比尼又稱,全球經濟體的負債率較以前更高,讓央行面臨潛在失敗。他指出,央行因此陷入「債務陷阱」,任何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嘗試,都將引致償債負擔飆升,導致大規模破產,引發金融危機,並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
金融市場方面,魯比尼表示,在「大滯脹」期間,任何傳統資產組合的兩個組成部分——長期債券和美國及全球股票,都會遭受損失,而且可能會遭遇巨大損失。他早前預測,股市可能會暴跌50%。
【5、俄烏戰火引爆能源危機 重創歐盟經濟恐損失兩萬億】
受俄烏戰爭變持久戰,以及能源價格持續高企影響,歐洲通脹飆升速度驚人!有德國研究機構預計,到2030年,作為歐盟最強成員國的德國,經濟將因此蒙受2,600億歐元(約20,802億港元)損失,並對勞動力市場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
德國勞動市場及工作研究機構(IAB)研究表示,由於俄烏戰爭和高昂的能源價格衝擊,德國經濟將大受打擊。與沒有戰爭、歐洲和平的預期相比,經調整後德國明年GDP預計將下降1.7%,就業人數將減少約24萬人。研究又預期,若今年已飆升160%的能源價格再次翻倍,德國明年的經濟產值將比沒有戰爭的情況低4%,3年後就業人數將減少66萬人,到2030年仍將減少6萬人。
【6、克魯格曼:聯儲短期難「轉鴿」 需觀察通脹回落趨勢】
外媒報道,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表示,即使美國通脹下滑,也不足以構成聯儲局「轉鴿」。他估計當局仍要觀察未來數月的基礎通脹是否能壓下來,以及汽油價格下跌由「暫時」轉為「持久」,才是通脹受控的因素。
【7、一旦開戰 北亞貿易勢必率先癱瘓】
台海局勢依然緊張,外媒發表分析報告指出,若中國內地真的封鎖台灣,而美國展開反制,台灣海峽被宣告為戰區,該地區的所有航運的貿易融資和保險將會蒸發。舉例澳洲大部分鐵礦石貿易也是行經台灣海峽運往中國北部港口,運往日本和南韓的貨物也走這條路線。
據報今年首7個月,全球有近半貨櫃船通過台灣海峽。最大型的10%貨櫃船隊中,有88%利用這條水路。每天都有運載約100萬桶石油的油輪通過台灣海峽。雖然開往北亞的船隻可以避開台灣海峽,但若通過菲律賓呂宋海峽改道台灣東部,很容易遭遇颱風。
若不是海運,對台灣領空的任何封鎖也會對經濟產生深刻影響!台灣出口很大一部分倚賴空運而非海運,其是全球集成電路業之王,佔全球晶圓代工產能63%,在10納米以下半導體佔全球供應比重更達92%。
【8、爛尾樓陰霾籠罩!內房抵押貸款證券市場急降溫】
內地再陷「爛尾樓」危機,多地出現購房者拒絕供樓的情況,市場也開始關注以房貸作為資產證券產品可能存在的風險。外媒引述中國資產證券化分析網CNABS的數據,今年內地銀行發行的房屋抵押貸款證券(RMBS)的銷售額大降了92%,至只有245億元人民幣。而今年2月底以來已再沒有新產品發行,停擺時間是2015年以來最長。
標普全球高級總監方琮暉表示,RMBS放緩的部分原因可能上半年是房屋抵押貸款發放量疲弱,以及銀行管理帳款的需求不再迫切。方提到,未來何時恢復發行有待觀察,將取決於下半年的抵押貸款發放情況及監管立場。
中信證券分析師李晗表示,RMBS的核心在基本現金流,或是基本資產,鑑於內房債等尚未解決的問題,投資者對這類產品變得更加謹慎。
【9、深圳多家銀行無故凍結客戶帳戶 傳為配合「斷卡」行動 】
河南省早前發生村鎮銀行提款難風波,令民眾擔心爆發金融危機。近日有多名內地網民反映,中國銀行(03988)廣東深圳地區的借記卡微信提款失敗、支付寶無法轉帳、帳戶狀態顯示凍結。內媒周四(11日)引述銀行業人士指,這是中國銀行配合公安部門打擊犯罪的行動。
內媒發現,中國銀行深圳地區多間分行的電話設置成自動回覆,告知客戶若近期遇到銀行卡使用異常,可到該行營業網點或登錄微信小程序「中銀在家」處理。
深圳地區有銀行業人士透露,這是中國銀行配合公安部門落實「斷卡」行動所採取的措施,該行動旨在打擊整治非法開辦販賣電話卡、銀行卡違法犯罪。銀行會排查各帳戶,識別到資金有風險便會凍結銀行卡。
【10、日本近4成動畫製作公司出現虧損】
日本動畫製作市場進一步惡化,據日本市場研究公司Teikoku Databank調查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的2021年財政年度,錄虧損的動畫製作公司高達39.8%,按年增加0.9個百分點,為有調查以來最差數字。
同時,動畫製作市場規模亦出現縮水情況,去年錄2,495.82億日圓,按年減少5.2%,而2020年時則按年減3.4%,連續2年出現市場收縮。電視動畫製作量亦出現衰退,據日本動畫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已播放的電視動畫為278部,連續4年減少,時隔7年再次跌穿300部。
有分析指,除電視動畫製作減少外,疫情亦令日本業界製作速度減,以及人才流失,亦加劇動畫製作市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