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日圓不再避險 兌港元恐跌至...

202209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受新冠疫情影響,多數港人難以外遊,但亦有不少人近日趁日圓匯價大跌「撈底」,準備在未來暢遊日本。不過,隨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體不斷加息,日圓的跌勢短期內也難以扭轉。有分析更警告,日圓已經喪失了「避險功能」,每百日圓兌港元更可能進一步跌至5.2!
【1、日圓因兩大原因失去避險作用】
回顧本周,日圓兌每美元跌穿140心理關口,刷新24年低位。荷蘭國際集團(INC)銀行全球市場主管Chris Turner表示,日圓在今次由於俄烏戰爭、美國加息引發的全球危機中,完全失去了避險作用,主要有兩大原因。
首先,是今次危機的性質與過往不同。Turner表示,戰爭導致能源價格飆升,鑑於日本所有化石燃料能源都要依靠進口,導致該國貿易失衡。去年夏季,日本每年的貿易順差為6萬億日圓;而在過去的12個月中,由於能源費用上漲,貿易順差已轉為逆差。避險貨幣通常需要強勁的貿易順差作為後盾——因為這樣才能令市場在危機之下對該貨幣產生自然需求,但目前日圓已經失去了貿易順差的支持。
再者,美國與日本的巨大息差亦損害了日圓的地位。美國聯儲局今年已大幅加息,並承諾會採取更多行動收緊貨幣政策;日本央行則是為數不多的鴿派央行之一,目前仍在進行量化寬鬆(QE)不斷印鈔。就現實而言,金融機構現時持有的美元存款,投資於國債每年可獲3厘的回報;而在日本負利率政策下,持日圓的債券則會倒蝕0.1厘。這種3厘以上的息差,確實提高了日圓作為避險貨幣的門檻。
他續表示,美元距離1980年代般的大幅貶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起碼美國聯儲局需要降息(今年極不可能)或日本央行需要加息(同樣不太可能)。因此,考慮到今年的情況,不能排除日圓兌美元達到150的可能(即每百日圓兌5.2港元)。
【2、羅傑斯:市場將現「最後一次反彈」 籲把握時機逃生】
「商品大王」羅傑斯(Jim Rogers)一直警告「一生最糟糕的熊市」即將來臨,惟他最新表示,預計市場將在一段時間內出現反彈,但可能是最後一次,並透露自己還未賣出任何東西,正等待之後的反彈,又指目前會買白銀或農產品,會賣的是美國首5大科技股,即俗稱「FAANG」,分別為Fackbook母企Meta、Google母企Alphabet、蘋果公司、Netflix及亞馬遜。
另外,羅傑斯透露自己仍持有大量美元,亦仍然看好黃金,對於加密貨幣,他認為政府不會坐視加密貨幣成功,因不想失去法幣的壟斷地位,如果加密貨幣發展成功,政府一定會有所行動。
【3、瑞信:投資者應減持全球股票】
瑞信建議投資者應減持全球股票,主因是央行官員持續強調將透過加息壓制通脹。瑞信投資總監Michael Strobaek表示,有關聯儲局和其他主要央行將提前轉鴿的論點,如今顯然不可靠。市場正面臨經濟成長放緩、衰退風險上升和通脹升溫等情況,因此未來數月可能會很痛苦。
摩根士丹利亦稱,雖然最近股市的上漲很吸引人,但仍然是熊市反彈,已警告過投資者不要陷險過深,主要是通脹毫無被馴服的迹象,企業盈利預測必須調整,對股市找不到其他因素的支撐。
【4、埃利安:美聯儲局失信於全球 需做兩件事重建公信力...】
著名經濟學家、安聯(Allianz)首席經濟顧問埃利安(Mohamed El-Erian)表示,美國聯儲局已向市場傳達強硬地收緊貨幣政策的訊息,惟仍需再做兩件事重建公信力,才能取信公眾。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去年誤判通脹只屬「暫時」,惟美國通脹最終衝上40年高位,削弱鮑威爾等聯儲局決策官員的前瞻指引說服力。
埃利安稱,目前聯儲局需做兩件事重建信任,第一件事是「向市場解釋,為何之前的分析錯得離譜,又做了甚麼改善預測能力」。其次是「調整政策框架」,現行框架是為「總需求不足」的世界設計,惟已不適用於當前「總供給不足」的世界。
他進一步解釋,聯儲局自2021年採用至今的政策框架,適用於疫情前通脹維持太低,且仍將長期低迷的環境,惟目前已不合時宜。
【5、丹斯克銀行:聯儲局將使美國經濟走向衰退】
丹斯克銀行(Danske Bank)的經濟學家認為,聯儲局將迫使美國經濟走向衰退。該行指出,儘管美國今年上半年陷入了技術性衰退,但近期汽油價格的回落將在上半年支持實際私人消費的正增長。該行相信,美國整體通脹已見頂,但勞動力市場和潛在物價壓力依然強勁,而聯儲局將被迫繼續加息,在2023年將美國經濟推入衰退。
該行經濟學家將美國2022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從2.4%調整為1.6%,將2023年的GDP預測從0.1%調整為-0.2%。該行指出,2022年的向下修正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上半年增長弱於預期,但2023年的風險仍然向下傾斜。
【6、羅奇:美國最壞時間未到 需要奇迹避免經濟衰退】
著名經濟學家、曾任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的羅奇(Stephen Roach)接受外媒訪問時警告,今年上半年的經濟表現,可能會是2024年的更嚴重經濟衰退前兆,美國需要一個奇迹來避免經濟衰退。
羅奇表示,美國大幅度收緊貨幣政策的滯後影響開始發揮作用,「我們肯定會陷入衰退」。他認為,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別無選擇,只能運用前聯儲局主席Paul Volcker的方式,即常規地收緊貨幣政策以壓制失控的通脹。
羅奇預測失業率勢必會開始攀升,更認為可能會超過5%、甚至達到6%。他認為,經濟衰退最終引爆點是消費者,由於持續的通脹,消費者很快就會減少花費,一旦這狀況發生,消費者支出減少將在經濟中產生連鎖效應,並給勞動力市場帶來衝擊。
【7、去美元化!俄擬買等值700億美元的人民幣及其他貨幣】
美國經濟面臨挑戰之際,全球「去美元化」的步伐亦正在加速。外媒報道,俄羅斯正考慮今年購買多達700億美元的人民幣及其他「友好」國家的貨幣,以緩和盧布的急升;然後再轉向賣出所持人民幣、為投資提供資金的長期策略。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8月30日政府和央行高官召開的特別「戰略」規劃會議上,上述計劃獲得初步支持。
【8、別奢望旱災已完 拉尼娜現象恐到年底】
外媒報道,世界氣象組織最新預測,拉尼娜現象將至少持續到今年底,意味北半球將發生罕見的「三重」拉尼娜氣候事件會持續,即熱浪及旱災不會在短期內結束。
【9、逾半美企推遲或取消在華投資】
內地因應新冠疫情的防疫政策,令多個城市停擺影響經濟,美國企業對中國的樂觀情緒下降之餘,更推遲甚或取消在華投資。
外媒報道,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於6月進行了調查,訪問了117家美中貿委會成員企業結果顯示,51%受訪企業對未來5年中國業務前景表達了一定程度的樂觀,比例遠低於去年的69%。
報告提到,鑑於防疫封鎖措施可能令部分業務停擺,加之地方管制措施或影響消費者需求,美企對商業環境的信心減弱,約96%受訪公司受到中國防疫措施的負面影響,超過一半企業暫停、推遲或取消了在中國的投資計劃。17%公司表示價值超過5,000萬美元的投資因為疫情防控措施而受到影響。
調查又顯示,外資公司難以留住在中國的外籍員工及招募新人,大多數在美國的高層已逾兩年半無法前往中國視察業務、員工和拜訪客戶,進一步加劇了對市場狀況的擔憂。
【10、印度首富Gautam Adani身家逾萬億 登億萬富豪榜三甲】
印度富豪Gautam Adani以1,374億美元(約1.07萬億港元)的淨資產,登上億萬富豪榜的第3位,為首次有亞洲人登上億萬富豪指數排名三甲。
據榜單,Adani財富超過了法國LVMH集團的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僅次於美國企業家馬斯克及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
報道指出,現年60歲的Adani過去致力於擴張他從煤炭到港口的企業集團,涉足數據中心、水泥、傳媒和氧化鋁等眾多業務。該集團現在擁有印度最大的私營港口,有機場運營商,城市燃氣分銷商和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