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雷曼時刻」重臨 全球經濟大鑊

2022091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歐洲局勢風起雲湧,繼俄羅斯中斷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供應後,能源危機已成為歐洲最大的挑戰。有分析估計,目前許多歐洲能源企業正處於「雷曼時刻」,隨時有倒閉風險。另邊廂,華爾街投資名宿亦不約而同警告,當前全球經濟危機更甚於2007年美國次按風暴爆發前夕。
【1、歐洲能源企業陷雷曼式危機 資金缺口逾11萬億元】
在歐洲能源危機不斷升級之際,芬蘭經濟部長Mika Lintila警告:「現在的歐洲能源市場具備了2008年雷曼金融危機的所有要素」。挪威能源商Equinor ASA數據更顯示,除非各國政府擴大流動性來支付至少1.5萬億美元(約11.7萬億港元)的追加保證金,否則,歐洲能源交易風險將陷停滯、交易面臨崩潰風險,主因是能源價格經過數月的出乎意料飆升後,保證金的水平已相形見絀,業界已警告爆煲危機,需要政府支持渡過難關。
為何歐洲正陷「能源雷曼時刻」?通常情況下,電力供應商在向家庭和企業出售電力前,會在期貨市場持電費淡倉進行對沖,即電價若上漲,會抵銷淡倉損失,反之亦然。然而,歐洲電力市場近期異常波動,且加價幅度不及能源升幅,意味電商的許多對沖交易(通常針對提前數月甚至數年銷售的電力)深陷困境,被要求向交易所繳付更多保證金,否則會被斬倉
因此,電力供應商要尋求增加短期借貸,以滿足孖展要求,而大型銀行基於風險考量,難以承擔巨額貸款,故必須靠政府出面阻止「雷曼式骨牌效應」。
投行高盛也警告,目前危機較1970年代石油危機更嚴重,因若政府不及時干預,歐洲家庭的能源帳單在明年初將激增2萬億歐元,約佔全歐經濟總量15%。若目前的1年期遠期價格在未來6個月保持不變,單是能源帳單已佔歐盟家庭可支配收入20%以上。這不單止家庭生計陷困,企業亦會面臨倒閉!
【2、傳奇災難預言家︰全球經濟危機嚴峻】
投資名宿、有「傳奇災難預言家」之稱的老牌基金公司GMO資產管理聯席創辦人Jeremy Grantham警告,目前全球經濟危機更甚於2007年的次按泡沫(即雷曼爆煲前),經濟及市場崩潰將測試全球央行試圖透過收緊貨幣政策控制通脹的行動。
Grantham警告,目前全球經濟較2007年危機更嚴峻險,直言金融市場要為跌浪做足準備。事實上,全球股市持續波動,MSCI全球指數已創下2011年以來最長跌浪。Grantham解釋,通脹高企、央行「放鷹」和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均令全球經濟是多年來最危險,又指部分被過度高估的資產淪為「超級泡沫」,增長股將會崩潰,同時通脹及全球樓市存「潛在動盪」,加息對業主構成壓力。難怪他預期,標普500指數未來一年或跌逾兩成,基於氣候變化相關的經濟干擾、全球勞動人口減少和大宗商品資源有限,通脹持續將令股市回報進一步受壓。
【3、台灣半導體出口收縮 需求恐惡化】
繼近日市傳半導體大廠台積電被削產品訂單後,荷蘭國際集團(ING)銀行發表報告,表示在7月時已注意到半導體需求疲弱,台灣的出口訂單下滑且按年收縮。如加上高通脹持續,削弱歐美地區對電子產品需求下降,以及內地受房地產危機影響導致消費需求疲弱,半導體和兩岸的貿易困境或在今年餘下時間惡化。
需求減少,令台灣的智能設備出口於8月份按年增長僅2%,相較7月份增長14.2%大為減慢。按個別出口產品看,訊息、通訊及音像產品的出口按年收縮1.6%。同期,內地的出口亦由7月的上升18%,大幅收窄至8月增加7.1%,其中以半導體為主的集成電路以美元計更按年下挫17.2%。
進口數據亦差強人意,台灣8月進口電子零件按年下跌4.3%,與今年1至8月按年增長23.7%形成極大反差。數據凸顯半導體需求急劇下滑所造成的風險,以及對兩岸貿易和製造活動造成影響。
【4、台灣局勢或成黑天鵝 威脅全球工業生產】
中美博弈、東西分裂,正令國際地緣政治風險不斷飆升。外媒引述投行瑞信表示,任何可能擾亂台灣半導體產能的風險,都屬於「黑天鵝」事件,恐導致全球工業生產暴跌,影響範圍涵蓋運算、消費電子、汽車電子、通訊及工業等應用,雖然相關事件也能促使全球製造體系重新找到平衡。
該行認為,台灣晶圓代工產能在全球佔比高達60%,後端封測產能佔比52%,一旦損失這些產能或需要設法替代,恐影響橫跨半導體產業垂直領域的大部分數碼產品。
此外,美國通過《晶片法案》(Chips Act),可能對於透過大規模、較低成本生產的亞洲晶圓代工廠造成打擊,因更多競爭對手可透過補貼擴張產能,尋求本來可能就不具經濟效益的業務機會,變相以本傷人。
【5、爆發世界大戰前提下 加密幣是最佳資產?】
加密貨幣交易所BitMEX創始人Arthur Hayes撰文指,倘若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持有比特幣或可避過通脹和政府徵收資產。
Arthur Hayes解釋,一直以來戰爭都是通脹元兇,而比特幣在戰爭的用途,乃避過資本管制,因其價值和傳輸網絡不依賴政府特許的銀行機構,性質屬「金錢之外」,是平民保護財富的最佳手段。
他更預期,比特幣價格將由對「法定匯率」轉向「石油匯率」,亦即「比特幣兌每桶石油」成為匯率新常態,原因是石油乃推動現代文明的能源,而比特幣終極目標是維持對石油的長期購買力。
另邊廂,加密貨幣分析公司Chainalysis的報告推算,在以太坊完成合併之後,其價格可望與其他加密貨幣脫鈎,因質押以太幣預計每年將為質押者提供10至15%的收益率,考量其收益率較國債收益率為高,所以對機構投資者而言,以太幣成為吸引的債券替代品。
隨着加密貨幣發展一日千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企業財務部門資訊披露業務副主任Cicely LaMothe透露,當局今年秋季將設立新的加密貨幣披露辦公室,負責處理加密貨幣企業的資訊披露業務,又指上述辦公室將設立法律和會計分支機構,以供加密貨幣領域相關企業諮詢和歸檔。
【6、德意志銀行:若經濟衰退 美股或挫25%】
德意志銀行由Binky Chadha牽頭的策略師表示,股市維持升勢面臨的風險增加,若經濟陷衰退,美股或會下跌25%。
德銀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隨公司利潤勢將下降、股票估值仍然很高、經濟衰退風險逼近,股市基本面具挑戰性;惟投資者在股市的倉位很低。
Chadha說:「前景看起來相對二元:若陷入經濟衰退,那麼下跌之路還很長」,重申在最糟糕的假設情景下標普500指數或跌至3,000點,較周三收盤水平低約25%。而若經濟衰退能避免,「預計市場將大幅回升至之前的峰值。」他的基本假設情景仍是年底前股市將上升。
股市主要風險之一是在「較高的後周期收益」情況下,估值過高。Chadha指,雖次季財報強於預期,但主要因為油價上升令能源公司受益,利潤增長或由目前開始放緩,甚至下降。
不過,Chadha指鑑於市場倉位偏低、通脹數據不太可能超預期,標普500指數10月或有上行空間。將標普500指數的年底目標維持於4,750點,較當前水平高19%。他補充指︰「領先指標預示經濟衰退,但並不表明已處於衰退之中。」
【7、末日博士警告:要準備好史詩式市場崩盤】
著名經濟學家、「末日博士」魯比尼警告,投資者要為史詩式市場崩盤作準備,美國經濟可能陷萎縮、通脹飆、失業率大增的亂局,因聯儲局可能需要將政策利率提升兩倍至5厘!由於美國消費者和企業過去10年大舉借貸,若利息成本大增,恐難以還款,同時導致股市、債市、房地產、信貸、私募股權等資產崩盤。
他說:「在美國,(根據往績)只要通脹突破5%而失業率低於5%,此刻聯儲局收水都會導致硬着陸的結果。因此,我的基本預測情況是經濟硬着陸。」
他又稱,今次再加上地緣政治事件可能讓通脹進一步飆升,包括中國嚴格執行防疫清零政策、烏克蘭戰爭持續,不但讓大宗商品上揚,亦可能導致薪金物價螺旋式上漲(wage-price spiral)。
【8、阿克曼:美股買入時機就快到】
市場上也有聲音認為股市大跌就是買入時機。對沖基金Pershing Square創辦人阿克曼(Bill Ackman)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一旦人們意識到美國聯儲局不必繼續加息,並且很快就會減息,對市場來說就是一個買入信號。
聯儲局有官員呼籲利率需提高到4厘或以上,並維持一段合理較長時間令通脹開始降溫。阿克曼亦相預測,如果聯儲局進一步加息,並將其維持在該水平約一年,通脹自然會大降。
展望未來一年,他預計通脹率將在3.5至4%之間,意味買入信號將在2023年某個時候出現。
【9、內地核酸檢測常態化 供應商:應收帳增加添壞帳風險】
內地新冠疫情升溫,多省展開大規模核酸檢測和全市封鎖等,加大地方財政支出壓力。中國大型核酸檢測提供商透露,隨着應收帳款規模大幅增長,壞帳問題困擾亦加劇。
外媒統計,截至6月30日,8家大型上市病毒檢測機構的應收帳款合計增加14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73%,當中增幅最大的是蘭衛醫學達到189%。
報道指出,檢測服務提供商在最新的業績報告中,皆將日益上漲的應收帳款規模列為最關切問題之一。核酸檢測提供商杭州迪安診斷上半年應收帳款為107億元人民幣,相對上年同期的54億元,增加近一倍,該公司承認應收帳款數量增加「有可能存在壞帳風險」。金域醫學也警告,部分地區的核酸檢測費用結算可能存在延期,疫情恐進一步加劇部分民營醫療機構和診所經營不善,帶來壞帳風險。
【10、英女王頭像商品炒起 港2毫子硬幣竟索價一千】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逝世,享年96歲。不少港人懷念英女王生前的點滴,不過,有人趁機在網上轉售有英女王頭像周邊商品牟利,未知會否掀起一輪炒賣熱潮。
根據二手買賣平台Carousell,不少用戶陸續轉售有英女王頭像的商品,包括硬幣、郵票等,還有記載英女王事迹的書籍等。
有網友放售印有英女王頭像的香港2毫硬幣,年份未明,竟索價10,000港元!不過,如果市民想買入平價商品來懷念一下也有選擇,有賣家放售1990年的香港5毫硬幣,20元已有交易,更表明硬幣是近乎全新。年代久遠的商品可能更值錢,1959年印有年輕英女王頭像的香港1元紙幣,價錢也要5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