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科技能源戰激化 美狠「芯」封殺防中國突破 

202209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美國頻頻出手打壓中國晶片技術,防止對方軍事現代化。
內政和外交都焦頭爛額的美國拜登政府迎來中期選舉之際,華府恐進一步升級對中國科技領域的制裁行動。外媒引述消息指,白宮計劃下月宣布擴大人工智能(AI)晶片及半導體生產設備對華出口限制,又正在游說盟友加入抵制中國行列,避免中國在晶片技術取得突破,不停全方位防範中國把科技發展轉化為軍事實力,以保住美國在科技乃至地緣政治的領導地位。
繼英偉達(Nvidia)和超微半導體(AMD)上月被華府阻止向中國出口若干用於AI的晶片後,據報美國商務部今年較早前向科磊(KLA)、泛林集團(Lam Research)及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3家手執晶片廠儀器牛耳的美企發書面通知,除非取得商務部銷售許可,否則禁向中國出口14納米以下晶片製程設備。泛林和應材產品主要將晶片元件刻蝕出來,跟光刻機地位相當,科磊主打生產監測儀。
儘管這些指示僅適用於收到商務部通知的企業,惟據報當局有意按信函內容為基礎,頒布新監管規定,擴大管制範圍。消息指出,規定細節可能有變,發布時間或許較預期更遲。至於美國商會在上周已向成員發警告,對人工智能晶片及半導體儀器的管控措施可能在中期選舉前推出。
這一輪針對中國的行動,可能波及其他大型科技企業,因為監管新規或要求企業須取得許可證,方可對中國出口含有指定晶片的產品。包括戴爾(Dell)、惠普企業(HPE)及美超微電腦(Supermicro)在內生產的數據中心伺服器,皆採用英偉達高端AI晶片「A100」。雖然英偉達月初發公告指出,已取得受限制的「A100」型號晶片的出口許可,可繼續執行「向美國客戶提供支持」的出口訂單至明年3月1日,但戴爾及惠普表示正在留意事態發展。英偉達重申,新的許可要求料不會帶來重大影響。
美國商務部發言人拒絕就具體規定發表評論,惟重申正在採取全面措施,落實新行動,以保障美國的國家安全及外交政策利益,包括阻止中國獲得有助於軍事現代化的美國技術。
惹人關注是,外媒引述兩名消息人士指,美國官員正在游說盟國制訂類似的政策,防止外國公司向中國出口那些美國禁止輸出的技術。特朗普政府時期的貿易官員威廉斯認為,與盟國進行策略協調,是把禁令的效率最大化,並把意外降至最低的關鍵,這有助於制訂更全面的法規,而非流於一次性的書面通知。
中國半導體產業陷入被「卡脖子」困境之際,掌握領先技術的晶片代工廠台積電,預計3納米晶片在今年下半年量產,升級版3納米(N3E)製程則將在明年量產。至於2納米製程晶片在2025年量產,進度有望領先對手三星及英特爾。
無論如何,中美科技戰的烽火已由半導體燒至生物科技行業,美國總統拜登周一簽署行政命令,打算複製《晶片及科學法案》的「大撒幣」形式向國內生物科技行業投放更多資源,推動「生物製造」(Biomanufacturing)在製藥、農業化肥、能源燃料等領域發展,繼而降低對中國的依賴。華府一名官員直言︰「其他國家,包括且尤其是中國正全力在這領域投資,對美國領導地位和競爭力構成威脅。」
美國生物科技產業發展蓬勃,在研發領域地位領先的同時,允許高科技生產基地移至國外,據報美企對中國先進生物製造基礎設施的依賴惹來美國官員憂慮。除了在人才培養着手,白宮計劃加強生物製造基礎設施,所涉資金、支持方式料周三在政府舉行的峰會上揭盅。
【印尼擬跟華買廉價俄油】
能源戰邁向冬季,各地為進口廉價油氣抗通脹,世界分裂有提速迹象!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尼總統維多多最新透露,正考慮加入印度與中國行列,購買俄羅斯石油,以抵銷日益上升的能源成本壓力。與此同時,美國財長耶倫預警,美國民眾今冬恐面臨汽油價格飆升,因屆時歐盟會大幅減購俄油。這警告隨即惹來美國政界及學者憂慮歐洲衰退會禍及美國,高盛更認為能源戰已屆臨界點,市場仍低估危機的深度、廣度和結構性影響。
今年11月或許是世界正式確立分成兩大陣營的月份。印尼作為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的主辦國,目前正積極籌備,維多多除透露已邀請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內的各國領袖與會外,又承認正考慮購入以七折出售的俄油,因政府有責任尋找各種資源來滿足人民的能源需求。
印尼多年來從未由俄國進口大量石油,但目前處於艱難,早前已有當地民眾上街示威,表達不滿燃料價格大升30%,令政府要宣布增加能源補貼金額三成來應對,惟財政難長期支持。當地8月通脹按年升達4.69%,已連續3個月高於央行2至4%目標。
除了印尼外,另有傳俄國以更廉價的原油利誘印度不加入西方集團的俄油價格上限計劃,惟遭俄國否認。
高盛認為,能源戰已到了臨界點,尤其在民眾的可負擔性,重申當前的危機較1970年代石油危機更嚴重。歐洲政府可能需要重大的政策干預,因若明年初典型歐洲家庭的能源帳單達到每月500歐元,就意味較2021年加價兩倍。該行建議短線需在發電領域上引入價格上限,長線要持續推動包括風力和太陽能的可再生能源。
恰巧德國昨披露最新數據顯示,7月從俄國「合法」進口的商品總額達29億歐元,按年升10.2%,主要涉及煉鋼用的焦煤和石油產品,在在凸顯能源戰非等閒。
不堪的是,正值能源短缺之際,法國斯特拉斯堡電力竟擺了大烏龍,上周出現超賣電力的交易錯誤,使公司損失6,030萬美元,並導致法國政府被迫向英國、西班牙等鄰國求救,指當地可能出現電力短缺危機。
這亦凸顯了一個潛在的問題,就是一旦今冬歐洲電力嚴重短缺,歐洲內部天然氣與電力的交易可能會因此中斷而出現更多指令失誤。
金融機構就此進入備戰狀態!有傳摩根大通近日已展開停電演習,必要時改用柴油發電機維持主要辦公室營運數日。意大利第二大銀行裕信(UniCredit)重點演練數據處理不受停電影響。泛歐交易所已備妥發電機以便不時之需。德意志銀行在德國1,400間建築物實施節電措施。
由於銀行系統牽涉到社會其他系統,有學者擔心,若自動提款機或無現金交易被中斷,可能會帶來連鎖效應,呼籲銀行必須能應付數日以上的停電。另外,今冬糧食生產亦有機會受累,例如法國酸奶業向媒體透露,已被告知今冬特定時段天然氣供應可能中斷。
至於盟友美國,當地官員和學界已開始廣泛討論當歐盟對俄油的禁運措施於12月5日生效時,若俄國停止能源出口、油價漲到每桶150美元後,歐洲經濟陷入蕭條,可能會對美國產生非常糟糕的影響,一旦美國汽油價格一夜之間升到超過每加侖5美元,會是無法承受的巨大負擔。值得留意的是,耶倫亦承認聯儲局需要高超的技能和一些運氣,才能實現經濟「軟着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