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產評】國金中心莫自詡 當好樞紐為人譽

2023年01月27日 03: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過去幾年香港風雨飄搖,好不容易,如今社會已回復穩定、新冠疫情漸過,市道有序復常。惟國際形勢仍詭譎多變,面對美國主導的反全球化趨勢,香港的「國際」戰略也得因應大勢轉變作出修正,藉着加強中港兩地與亞洲地區的聯繫來鞏固實力。港府官員在自詡國際金融中心且地位「堅如磐石」,實情香港這幾年面對嚴重的人才與資金流失,並非官員們到海外走走,在街頭宣揚,就能重拾失去的競爭力。港府得實事求是,盡快幹出成績,當好作為中國境外一個集金融、貿易、運輸、文化、科技等多功能的國際樞紐,則不用自吹自擂,自能吸引世界人才與錢財,並為人所譽。
香港經濟這幾年可以用「七勞八損」來形容,先有2019年的社會動盪,令旅遊休閒中心與國際都會形象大打折扣,更成為中美博弈的夾心,被美國終止給予貿易上的特殊地位,地緣政治風險前所未有。繼而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期間香港防疫政策得緊貼中國而非國際,致受內地奉行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所左右,即使去年初國際上多個主要城市已重新開放,香港仍在搞嚴厲防疫,無法與國際接軌,大大打擊人流與資金流,結果加劇走資潮和移民潮,同區競爭對手新加坡躺着也發達,頓成大贏家。
沒有足夠的國際人才與資金匯聚,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幾可肯定是難以復原的,這是不折不扣的事實,盡快恢復正常的國際連繫才見出路。幸而,去年底內地終於放棄「清零」,香港亦已停止大部分防疫措施,如今正候兩地全面恢復通關,一直掣肘着這個國際都會重返舞台的「緊箍咒」,終於解開。
面對這幾年失去的競爭資源,運作復常的香港,首要當然是追回失地。中美博弈是長期鬥爭,反全球化、去美元化等國際大趨勢之下,香港既定位為國際都會,也得適應外部變化,調整發展戰略。始終美國在搞分裂而固霸,中港理所當然是處於同一陣線來應對。加強兩地在金融、科技、貿易等的聯繫,協助內地金融市場改革開放升級引資,並藉着加強與東盟、中東等區域的金融聯繫,以彌補中美脫鈎下造成的商機缺口。
凡此種種,大量工作等着港府跟進,得全面提升管治水平,全方位統籌、高效推進,這非但影響到香港的前途,也關係到國家大戰略,容不得有半點差池。
港官繼續停留在昔日的榮景,仍在自詡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且地位穩固,一定程度反映危機感與戰略視野的不足,實情香港得在百年變局下,以重塑新時代國際金融、貿易、運輸、文化與科技中心為發展目標。未來世界經貿金融發展中心向東移、科技興國、能源革新、製造業數碼化、智能化、半球化,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得放下對過去的自滿,順應大勢重新出發。
所謂「心態決定境界,態度決定高度」,港官們得深刻反思,認清大局,認真打好這場經濟戰役,莫成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