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人工智能掀熱潮 霍金預言人類自取滅亡
2023年02月11日 10: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美國人工智能(AI)研究實驗室OpenAI推出的聊天機械人ChatGPT近期爆紅,在全球掀起一場AI熱潮。一時之間,無數企業都紛紛表示自己正在研究AI技術,無論是上至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乃至數之不盡的二、三線科技企業都突然之間變身AI企業,這種突如其來的狂熱程度甚至有點可怕。著名天體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生前亦曾警告,AI最終會導致人類毀滅,如今世界似乎正走上他所預言的道路...
【1、霍金︰全面發展AI招致人類滅亡】
霍金早在2014年就預言:「全面發展人工智能(AI)的話,人類恐自取滅亡。」
他亦曾經表示,AI終將發展到比人類還優秀的程度,形成一種「新型態的生命」。他說:「我擔心AI會完全取代人類,若有人設計電腦病毒,有人創造出能自我升級及自我複製的AI,那將是超越人類的新型態生命。」
他描述了人工智能可能構成的潛在危險,並稱︰「我認為,對於一個生物大腦和和一台電腦所能取得成就來說,期間不存在深刻的差別。所以從理論上來說,電腦可以效仿人類的智能,並超過人類的智能。」
霍金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幫助人類消除疾病,消除貧困,阻止氣候變化,但是也可能產生人們不願意看到的種種後果,包括產生自主武器,造成經濟災難,以及發展出同人類發生衝突時擁有自己意願的機器。
「簡言之,強大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人類遇到的最好的事情,也可能是最壞的事情。」在他看來,如果人類不防範AI的潛在風險,創造AI將會成為人類史上最重大及最後的一件事情。
霍金被譽為「伽利略和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科學家」。他在1970年代初結合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提出黑洞蒸發論,有關論文被譽為「物理學史上最深刻論文之一」,引發黑洞蒸發的能量更被命名為「霍金輻射」。霍金於1980年代出版《時間簡史》一書後一舉成名,成為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權威,於2018年逝世。
【2、蓋茨︰AI將改變世界】
有別於霍金生前對AI的恐懼,微軟聯合創辦人比爾蓋茨對AI的看法正面得多。他表示,近期爆紅的ChatGPT與互聯網的發明一樣重要,並認為可以再變世界。
他指出,目前為止,AI可以讀寫,卻無法理解內容,可是ChatGPT等新程式,可以透過幫助寫發票或信件,提升辦公室效率及改變世界。
他又表示,AI將是「2023年最熱門的話題」。在教育、醫療等方面,AI都將彰顯其價值。舉例而言,AI可以成為家境不太好學生們的數學家教,也可以為非洲人民提供醫療建議,而這些人可能一生都從未見過醫生。
蓋茨稱他自會使用ChatGPT來做點有趣的事情,比如說寫詩。
值得注意的是,微軟本身也是ChatGPT開發商OpenAI的投資方之一,去年10月已宣布與OpenAI共同研發具備AI對話能力的新版Bing網頁搜尋引擎。
【3、Google旗下AI被嘲「人工智障」】
隨着ChatGPT彈起,多家大型科企都急不及待發動人工智能(AI)大戰,推出自家AI聊天機械人。然而,Google推出的「Bard」卻鬧出笑話,拖累母公司Alphabet股價周三(15日)收跌7.68%,報99.37美元,市值蒸發千億美元。網民更毫不留情地嘲諷Google的人工智能,稱其是「人工智障」。
Google在社交媒體發布短片廣告,推廣自家的AI聊天機械人Bard。市場原本憧憬Bard可以挑戰近期爆紅的ChatGPT,但Bard卻出師不利。外媒報道,Bard被問及:「關於韋伯太空望遠鏡,我可以告訴我9歲的孩子它有哪些新發現?」Bard作出很多答案,其中一個是太陽系外行星的第一張照片,是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
然而,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資訊,拍攝首張系外行星照片的是歐洲南方天文台(ESO)的極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於2004年所攝。明顯地,Bard交出錯誤的答案,令人質疑其準確性,擔心Bard暫時仍然難與ChatGPT競爭,令Google在這場AI競賽中落後微軟等對手。
【4、內地券商用AI寫研究報告】
ChatGPT的冒起標誌着人工智能(AI)技術在一般應用層面的普及,未來有機會改變許多行業的生態,甚至取代人類!有內地券商就率使用ChatGPT撰寫研究報告,並且在事後評價該報告「可讀性強」、「流暢度好」,又指這種AI技術能夠「顯著提升效率」,而且用戶體驗感也較為順暢。
財通證券研究所日前發布一篇題為《提高外在美,增強內在自信——醫療美容革命》的行業研究報告,作者署名只有「ChatGPT」,而沒有任何分析師的名字。該報告全篇約6,000字,在開首已提到「為測試ChatGPT能否用於研究報告撰寫,我們採用ChatGPT撰寫了一篇醫美行業研究報告。」此外,由於AI對於英文的處理能力高於中文,該報告選擇使用英文生成再進行翻譯。
財通證券研究所所長李躍博亦通過社交媒體分享她的感受。除了讚美AI的功用外,她亦提到一些AI撰寫報告的不足之處,例如「待手動確認及調整的部分仍然較多,內容的準確性、時效性有待提升;無法直接提供數據來源;複雜句式存在語義不通順的情況」等。
【5、美股大淡友:標指將再跌3成】
雖然近期AI熱潮令部分概念股炒起。惟外媒報道,向為美股「大淡友」的羅森堡(David Rosenberg)警告,未來幾個月,投資者將在金融市場面臨更多痛苦,因為衰退剛開始,料美股在停止加息前,將再跌30%。
羅森堡近一年以來,一直強調投資者應認真對待美國聯儲局打擊通脹所付出的努力。他最新指,衰退才剛剛開始。聯儲局在是次暫停加息行動及開始降息之前,投資者將承受更多不確定性。
他預測,對投資者來說幸運的是,聯儲局將於2023年暫停加息,甚至減息;但不幸的是,在此之前,標普500指數或比目前水平下跌30%,在接近2,900點的位置觸底反彈,到那時,股市將再現吸引力,但已是2024年的事情了。
【6、摩通戴蒙:戰勝通脹言之尚早 美息或升破5厘 】
美股其中一個大跌的催化劑,乃是通脹壓力。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Jamie Dimon)表示,不應過早宣布戰勝通脹,並警告如果最終高物價「具黏性」,美國聯儲局可能會將利率調升至5厘以上。
外媒報道,儘管美國1月就業數據良好,但聯儲局將利率升到5厘,並等待一段時間是完全合理的行動;若然通脹降至3.5%或4%且保持在這一水位,恐怕不得不加息至5厘水平,這可能影響短期和長期利率。
【7、埃利安:通脹反彈機會達75% 聯儲局恐維持高息】
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利安(Mohamed El-Erian)認為,通脹有75%機會出現反彈,而美國聯儲局最終可能因控制通脹未果而拖垮經濟。他警告,通脹率可能會維持在4%。
他估計,通脹可能反彈或處於高位,料從現在開始穩步向下的機會只有25%,有25%機會物價反彈並引發U型通脹。他指出,最有可能的情況是通脹繼續維持在3至4%,機會約50%。這將迫使聯儲局選擇不惜拖垮經濟,令通脹重回2%目標水平,還是觀察美國能否承受通脹率處於3至4%。他指,這代表當局需要將利率維持在高水平。
埃利安提醒,若聯儲局太快放鬆打擊通脹的力度,恐導致聯儲局公信力受損,並在物價預期失控時引發另一波如上世紀70年代的滯脹危機。
他認為,若通脹恐慌只是暫時,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等待它結束,固步自封只會加劇問題的嚴重性,使問題變得更難解決。
【8、末日博士:未來10年美元失勢 或現兩極貨幣】
除了美股前景堪憂外,美國的立身之本——美元霸權地位亦正在消失,長此下去,其金融霸主地位也恐怕不保。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學家魯比尼表示,與人民幣相比,美元正在快速失去競爭優勢,未來10年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可能會相對下降,中美之間日益激烈的地緣政治競爭也將不可避免地反映在兩極化的全球儲備貨幣體系中,類似支付寶的支付系統以及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替代方案,將加速全球兩極貨幣和金融體系的出現。
曾成功預言2008年經濟危機的魯比尼在外媒撰文指出,隨着世界在美國和中國的影響力之間變得愈來愈分裂,兩極而不是多極的貨幣制度最終可能會取代單極的貨幣制度。中國正加強與外國夥伴的人民幣交易,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下去;而鑑於與中國的貿易多於美國,這意味將有更多的新興市場歡迎能以人民幣交易石油,並持有更大份額的人民幣儲備。
對於市場普遍認為,人民幣若要成為主流儲備貨幣,中國需要取消資本管制,並允許永久性經常項目赤字,且人民幣匯率須更具靈活性。惟魯比尼認為,隨着美國的制裁手段正削弱美元的吸引力,上述前提已不再適用,因為美國也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貨幣管制措施,譬如對競爭對手的金融制裁等。
【9、英智庫:當地生活水準永久下降 經濟實況堪比衰退】
多項分析推斷,不少港人移居的英國,今年經濟將陷入衰退。不過,當地的智庫機構國家經濟及社會研究所(NIESR)卻預測,今年英國經濟仍有0.2%增長,並且無一季會負增長,意味技術上將避過衰退,惟因生活水準永久下降,NIESR坦言實際上與經濟衰退無異。
該機構的經濟師指出,有1/4或700萬個英國家庭仍在與通脹惡鬥,生活成本危機仍未能解除。其中能源價格在近期回落,但仍顯著高於俄烏戰事之前,且縱然加薪,但仍追不上通脹速度,故該機構估計這些家庭在新一年,將難以靠家庭收入去支付食物和能源帳單。
當最貧窮的家庭會收到政府的補助,NIESR直言,本輪最受害的是中等收入家庭,他們的可支配收入在新一年將會下降7至13%,即最多減少4,000英鎊(約3.79萬港元)。這令不少人想提早退休的計劃被迫延遲,並預計不少50至64歲原本沒有工作的人,需要返回職場去賺錢。
通脹乃今年宏觀經濟、個人家庭的主要憂慮之一,首相辛偉誠雖然在年初承諾,今年會將通脹削減一半,而最近數字亦已連續兩個月下降,只是仍然高企在10.5%水平。該智庫預計,到2024年底,當地通脹仍將維持3%以上,至2025年第三季才有可能下降至2%,即英倫銀行所訂的目標。
【10、中資行傳推「賭聯匯不脫鈎」期權 回報率可達14厘】
聯繫匯率今年成立40周年,不時有對沖基金經理揚言押注港元與美元脫鈎。有中資行近日為個別私人銀行客戶提供美元兌港元「勒式期權」(USDHKD Strangle Options)合約,代客同時賣出12個月的認沽及認購美元權利,有效期內只要聯匯穩守在7.75至7.85元水平,客戶便可賺取期權金,回報率高逾9厘,銀行則獲近200萬港元手續費。
報道指,類似期權合約在財資市場甚為普遍,多數是外資或本地銀行之間及機構投資者參與買賣,售予私銀客戶則不多見。
媒體指,中國工商銀行(亞洲)近期向一些私銀客戶提供美元兌港元「勒式期權」交易產品,每張合約名義價值達1億美元(7.8億港元),期限12個月,按當時港匯兌每美元徘徊7.83,及1年港元期權引伸波幅約1.4計,合約年度回報率逾9厘,推算客戶抵押予銀行的按金僅需約5,000萬港元(槓桿比率逾15倍),客戶作為賣出期權一方等於賭聯匯不脫鈎,有效期內只要聯匯制度沒有脫鈎,客戶可賺約400萬元期權金,若疊加客戶存放銀行的押金獲支付定存利息(4至5厘),總回報率可超過14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