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2:華谷國產芯 補貼無上限

2023年03月22日 00:0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為突破西方制裁,內地積極推進晶片國產化。
以半導體技術為核心的中美科技競賽愈來愈激烈,正當美國以大幅補貼晶片業以落實「美國製造」戰略,中國對推進晶片國產化的計劃亦毫不吝嗇。為突破西方制裁技術封鎖、加快國產替代,消息指內地當局擬針對少數行業領頭羊,提供額外「不設上限」的資助,毋須像以前一樣「跑數」達到某些業績標準,只求加快實現「中國芯」!分析指出,少數領先的晶圓代工廠如中芯國際(00981)、華虹半導體(01347)以及設備供應商如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等,都會是新政策的受惠者。
外媒引述消息指出,內地政府將資助一些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生產「本土設備」,同時補貼晶圓代工廠部署這些設備。據稱,這些補貼「沒有任何資金上限,只是為了克服美國的技術封鎖」。與此同時,受補貼的企業在國家支持的研究項目中,將能夠擁有更多話語權。
今次的消息反映內地半導體發展政策變化,也印證了此前漁翁撒網式的「大撒幣」補貼策略失敗。報道引述一位與內地晶片製造商經常接觸的官員稱,為了規避西方制裁,政府已經在許多無用的研究上浪費了太多的錢,但都沒有收穫。他更表示︰「現在是時候放棄幻想,將所有可用的資源投入到有能力引導晶片行業走出困境的公司。」
有業內人士稱,由政府直接干預及對行業的大量投資,此前一直收效甚微。以2006年開始的光刻機項目為例,到了現在仍未有具意義的突破。因為由政府資助、「本地自主研發」的光刻機,大多是由學術界驅動,根本無經過企業工程師的驗證,「這類設備雖然在理論上可以使用,但沒有一家晶片製造商敢部署這樣的機器」。
而美國為堵絕內地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商務部正式在《晶片法案》(CHIPS Act)中施加條款,限制受美國資助的半導體公司在華投資或擴大產能。企業獲補貼後,10年內於內地的先進製程晶片生產「額外重要投資」不得多於10萬美元,考慮到晶片光刻設備動輒過億的售價,此限額基本上形同完全封殺投資。所謂「額外重要投資」,是指將設施的產量提高5%。同時,現有設施的產能在不涉額外投資下,亦不得擴產多過10%。
北京則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展現出強硬立場。此前荷蘭、日本在美國拉攏下,共同參與了限制對華出口高端晶片設備的制裁。駐荷蘭大使談踐接受媒體訪問時揚言「不會簡單地嚥下這口氣」,又謂荷蘭政府擴大對中國出口先進晶片製造技術的限制,將產生「不明的後果」(Unspecified Consequences)。荷蘭政府於3月初宣布,將進一步限制ASML旗下一些半導體設備的出口,除了最先進技術外,低一級的產品也被禁止出口。
另一邊廂,美國為強化本土的半導體供應鏈,強邀晶圓代工廠龍頭台積電赴美設立先進製程工廠,以減低對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晶片生產線依賴。不過,聯華電子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認為,未來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地位仍然不可取替。他對此表示,台灣目前在晶圓代工、晶片封裝測試的全球市佔率都超過50%。展望未來5年,晶片設計的市佔率也可望突破五成,這能夠讓台灣成為「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