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錢進】百物騰貴「澳」惱退休 單身平均月使兩萬

2023年06月05日 10: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踏入6月,位處南半球的澳洲正步入冬季。隨着天氣變冷,人們對燃氣、食物的需求亦相應增加。然而,在百物騰貴下,澳洲人不僅要忍痛承受短期生活開支上漲,亦開始為退休後有增無減的開銷而苦惱不已。
澳洲4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6.8%,高於3月時的6.3%。分項中增幅最大的是住屋成本,按年升8.9%,緊隨其後是升7.9%的食品和非酒精飲料,以及升7.1%的交通。其中,交通細項中的汽車燃料價格由3月的按年跌8.2%,轉為急漲9.5%,是推升4月通脹率的關鍵因素之一。
當地央行警告通脹進一步升溫的風險持續,家庭將面臨痛苦。不僅如此,通脹帶來的生活成本壓力上升,還令澳洲人退休所需的費用被推升至歷史新高。澳洲退休基金協會(ASFA)數據顯示,澳洲人要達到「舒適退休標準」所需的年度支出在今年首季按季上漲1.1%,按年漲幅達到7.7%。
以實際金額計,一對夫婦每年需要70,482澳元(約35.9萬港元)才能舒適退休,亦即平均每月開支近3萬港元;而單身人士每年需要50,004澳元(約25.5萬港元),亦即平均每月約2.13萬港元,兩者均達到了退休成本的歷史新高。
ASFA表示,由於食品、燃料和電費成本增加,退休人士的生活預算在過去18個月一直面臨巨大壓力,特別燃氣價格在過去一年急漲26.2%,是有紀錄以來的最大增幅,電費的年度增幅亦超過15%。
該協會的「舒適退休標準」包括食品、居住、健康、通訊、服裝、家庭用品等日常開支的費用。在今年首季,水果和蔬菜價格按季上漲2.4%,國內旅遊和住宿費用上升4.7%,醫療和醫院服務費用上漲4.2%,藥品和保險費用亦分別升4.5%和3.5%。至於國際旅行和住宿費用,儘管在上季下降8.2%,但與一年前相比,仍然大幅增加38.3%。
退休基金是許多澳洲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之一,亦是用作分擔退休後生活開支的重要資金來源。
ASFA去年的分析顯示,澳洲全國退休金帳戶的平均餘額為147,425澳元(約75.2萬港元)。其中,首府為墨爾本的維多利亞省退休金帳戶平均餘額是151,679澳元(約77.3萬港元);悉尼所在的新南威爾士省為149,063澳元(約76萬港元);塔斯馬尼亞為139,719澳元(約71.2萬港元),而平均水平最低的是北領地,為107,677澳元(約54.9萬港元)。
為了緩解澳洲家庭應對生活成本上升所帶來的財務壓力,澳洲大型連鎖超市Woolworths表示,從今年5月24日至8月22日,降低冬季人們經常購買的450多種主食與非主食的價格,包括雞肉、鹹牛肉、湯、意粉、零食等食品。該公司指,此次減價的平均幅度為19%,並相信現在減價,對於消費者來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早前有調查發現,43%澳洲人將不斷上漲的食品雜貨成本列為他們3大「最緊張開支」之一。
不過,澳洲新鮮農產品協會提醒消費者,新鮮水果和蔬菜的價格預料短時間內不會回落,原因是供應鏈在過去兩年不太穩定,整體能源和包裝成本上漲之後,供應商與零售商無法壓低這部分的成本。儘管商家已經嘗試盡量不把上漲的成本轉嫁予消費者,但要他們承受所有增加的成本很困難。
澳洲4月零售額與3月持平。澳洲統計局指,在過去6個月裏,隨着消費者為應對生活成本壓力和利率上升而減少食品和外出用餐的支出,零售營業額已趨於平穩。
數據顯示,4月咖啡館、餐館和外賣食品服務銷售額按月下降0.2%,以及食品零售額下降0.1%,抵銷了消費者在冬季服裝和百貨商店增加的開支。
在各州中,塔斯馬尼亞的零售額按月下降幅度最大,達1.5%,其次是新南威爾士省,零售額下降0.4%。另一邊廂,西澳洲與南澳洲的零售額分別按月升1%和0.6%。
政府擬改革制度加快簽證吸移民
全球各地都積極吸納人才助經濟發展,澳洲政府近日提議全面改革移民制度,藉以確保制度符合國家利益,並應對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問題。
官方指,將對目前用來衡量技術移民的計分系統進行修改,以識別符合澳洲經濟發展所需的人才。會改善的還包括高技術專業人士取得簽證的程序將變得更快更易;讓持臨時簽證的勞工有獲取永久居留權的機會;在澳洲高等教育機構完成學業的外國學生,允許在當地工作多兩年等。
澳洲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採取嚴厲限制措施,使外國勞工數量大減,勞動力短缺問題變得嚴重,需要積極應對。除了改革制度外,政府亦會動員更多人力和資金來加快簽證處理速度。
此外,由今年7月1日起,該國將會提高臨時技術移民收入門檻至年薪7萬澳元(約35.7萬港元),使臨時技術移民在澳洲生活和工作期間將能獲得更高的收入,有助於提升他們的生活水平和財務健康,降低他們被剝削的風險,從而使澳洲成為海外技術工人更具吸引力的目的地。
臨時技術移民收入門檻是澳洲僱主擔保臨時技術移民時必須提供的最低工資,這項門檻從2013年以來一直維持在年薪5.39萬澳元(約27.5萬港元),被市場認為愈來愈欠缺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