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專題】港拓半導體宜主攻研發 政府投入成關鍵
2023年07月24日 08:0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府亟欲發展科創,足以影響地緣政治格局的半導體產業亦備受當局重視,可是要追上已深耕半導體多年的內地、台灣乃至南韓,尤其是美國政府對香港實施尖端人工智能(AI)晶片出口管制的當下,談何容易?業界認為,本港仍有一定根基,不被美國打壓的領域仍有發展空間,關鍵是政府要投資生產設施,始能讓半導體企業願意在香港進行研發。
Micro-LED(微型發光二極體)晶片開發商鐳昱光電科技由港人莊永漳創辦,該企去年獲瑞聲科技(02018)及內地晶片公司韋爾股份投資。他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隨着美國早年准許半導體設備出口到內地,廠商基於成本考慮和政府支持紛紛轉投內地,現在才想要追上產業生態成熟的地區,已幾乎不可能。
然而,若非透過量產晶片扼住全球科技供應鏈的咽喉,而是定位於研發中心,他認為,本港仍有潛力,原因是大學於半導體的研究相當出色,「教授都好專業」,不少意念有商業化的希望,內地人才亦願意來港一展所長。
另一方面,就算香港已被美國納入技術封鎖範圍,第三代半導體和先進封裝方面,內地與外國幾乎同步,不像硅晶片的尖端製程會明顯差距,而且這些都不是最尖端的技術,理應不會被美國封殺。
他又指,第三代半導體晶片國產化程度較高,首先內地掌握生產有關晶圓的技術,這些晶片對設備的要求亦不如硅晶片的尖端製程,不需用到剛被荷蘭納入對華出口管制的浸潤式DUV(深紫外光)光刻機,比它落後兩代用KrF(氟化氪)光源的型號就足夠,「內地大部分做第三代半導體的公司都係用二手光刻機,一般係Nikon、Canon和ASML」。雖然不見得很多公司使用上海微電子的光刻機,但刻蝕機(把晶片元件刻蝕出來)有中微公司和北方華創滿足需要。
不過,莊永漳稱,開發半導體講求設備,本港半導體設計公司雖多,卻欠缺生產設施嘗試把意念實踐。以科技大學為例(莊在科大攻讀博士就是研究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設備是30多年甚至40年前的型號,僅適用於直徑4吋的晶圓(現時主流是8吋或12吋),窒礙優勢的確立。他直言,鐳昱的研發主要在內地進行,原因正是香港的設施不足,如果元朗的微電子中心能夠支援本地研發項目,會考慮是否投放資源在香港進行研發。
創新科技署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科技園公司正在元朗創新園發展微電子中心,以吸納生產微電子產品及相關產業(如先進物料)的製造商。該中心樓面面積近3.62萬方米,下月將落成,以安裝潔淨室、危險品儲存倉庫和廢料處理等專項設施,但招租工作已經開始,明年第三季開始供租戶進駐。
就財政預算案提出設立「微電子研發院」,推動本港微電子產業的發展,創新科技署稱,正積極進行前期籌備工作,期望盡快完成規劃,2023至2024年度內向立法會匯報籌備設立該院的進度和時間表。
另外,就內地下周起對第三代半導體的金屬元素鎵及鍺(及其多種化合物)實施出口管制,莊永漳相信,大部分申請都會獲當局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