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縮不容忽視!經濟學家:影響勢波及全球

2023年08月27日 12:0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國本月初公布7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跌0.3%,惹起對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可能出現通縮的憂慮。外媒報道,中國經濟作為世界工廠,可能將通貨緊縮和經濟增長問題輸出到全球。
經過多年的疫情嚴格封控,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不少經年累積的問題相繼曝光。例如房地產泡沫爆破,令樓市及不少房企陷入危機;地方政府債務嚴重,面臨破產;青年失業率維持高企等。更最重要的是,中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關係日益緊張,更可能出現經濟脫鈎情況,將會對中國的出口帶來沉重打擊。
富國銀行的國際經濟學家Brendan McKenna表示,中國正醞釀通縮,可能會影響到世界其他地區。他表示,如果你看到中國確實陷入危機並輸出通縮的話,這種情況實際上會滲透到美國,這可能是較通脹上升造成更大的問題。
至於中國將如何輸出通縮?Brendan McKenna指出,首先中國作為主要大宗商品消費國,使其國內經濟對從鐵礦石到鋼鐵等各種商品的全球價格產生巨大影響。其次,隨着內地銷量下降,中國製造商可能會降價,導致更多廉價商品出口到國外。
此外,他憂慮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可能會大幅放緩。鑑於中國目前約佔全球GDP增長的35%,也可能意味全球經濟進入了一個「全的時代」。他指出,由1980年至今,全球經濟平均每年增長約3.5%。他認為 ,5至10年後可能會看到接近2.5%的新常態。他警告,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很快就會顯現出來。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通縮可能有助於在短期內紓緩美國的通脹,使聯儲局能夠暫停加息。然而,通縮是一種可怕的長期經濟疾病,通常會導致經濟體陷入惡性循環,即價格下跌導致消費者支出下降,進而導致企業利潤下降,衍生裁員或削減投資等問題,最終導致經濟持續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