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產評】地產盛景南柯夢 香港經濟何去從

2023年09月12日 03: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過去數十年,香港過於側重地產發展,發展商坐擁厚利,投資擴展至多個行業,形成壟斷性的競爭優勢。近年港府着手調整策略,解決長期房屋問題的同時,推動多元產業發展。如今地產市道低迷,港府遲遲不肯為樓市撤辣以穩經濟,似乎是刻意要讓樓市大調整,以讓更多港人能上車置業。問題是,經濟差下去,能負擔上車的港人只會減少,也不利私營建屋供應和舊區重建,若刻意將地產經濟畫上句號,但金融業一潭死水,創科業發展又起步遲,敢問香港經濟可以靠甚麼翻身?作為一個國際都會,香港繼續留不住人才與錢財,只怕百事難成!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經濟高速發展,地產業每年建屋量逾8萬個單位,帶動地產開發、建築及相關服務等多個行業發展。到千禧年初期,地產提供的增加值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曾達28%,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甚大。惟後來隨着港府調減房屋供應量,相關比重亦見回落,令一直靠地產發展支持旺景的香港經濟增長失去動力,積弱實非今時今日的事。至近年旅遊業見頂、貿易製造飽受內地經濟增長放慢及地緣政治風險打擊、金融業發展不振,香港經濟就如一個既運滯又體質孱弱的「病君」,近期接連的天災人禍,造成重大損失,運氣倒楣,更令港人信心跌至低谷。
雖然地產相關產值對實體經濟的佔比下降,但地產市值隨樓價飛升所造成的虛擬泡沫,卻遠大於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更主導着社會收入分配及財富效應。相關的資產泡沫影響力無限擴大,非但不利香港的競爭力,也令社會造成深層次的矛盾。無可否認,推動香港經濟更多元發展,改變房屋發展模式,長遠解決港人安居問題,事在必行,惟凡事必要得法,循序漸進,過於極端的手法,只怕轉型未竟,經濟已撐不住甚至倒下來。
事實上,3年疫情,令香港經濟元氣大傷。創科本非香港強項,要急起直追都需要時間,畢竟科研人才、技術等配合,實非喊喊口號花點錢就能成就;金融方面,港股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實非一日之寒,若非這些年內地資金加大參與,港股交投更不像樣。香港是要搞好金融,為祖國打造金融強國中作出更大貢獻,自身經濟也得先站穩住腳。
近季港樓頻響警,地價與樓價調整結合升息周期的威力,正引發地產相關資產價格重估,對發展商的財政造成沉重壓力,藍籌地產股股價如三四線股般波動正是體現。港府死抱辣招不放,長期私營供應將不可能達到預期目標,對投資、就業,建屋等帶來的負面影響,港府可有應對之策?土地相關稅收減少,政府除了增加發債,早晚要加稅為庫房開源,振興經濟,吸引人才與資金來港變得逆水行舟。
所謂「欲速則不達」,經歷疫情和地緣政治衝擊的香港經濟需時復原,偏偏港府治理能力不濟,施政又缺乏透明度,與市場互動變得疏離隔膜。曾為自由市場典範的香港,漸漸失去信心和動力,發展停滯不前,要推動經濟升級轉型,自然也如水中撈月,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