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人行放水破頂 單月八千億

2023年12月16日 00:0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內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月轉跌。
正當中國11月份工業增加值和消費品零售額揭盅,按年增速分別升至6.6%及10.1%,為近兩年半及過去半年最勁,中國人民銀行周五(15日)大手「放水」,透過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向市場淨投放8,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為歷來單月MLF最多,上月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力度加大至2.27萬億元。然而,市傳中國明年赤字率縮至3%,低於今年修訂後的3.8%目標,表明官方希望維持財政紀律,不會搞大水漫灌。
單計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4.25萬億元,按年升勢連續4個月擴大,但仍差過市場預期的12.5%,特別是未能借去年同期的低基數發力衝高,按月更轉跌1.91%。惟野村證券認為,疫後內地消費者物價通脹率持續低企,形成今年消費者實際支出似乎比以往更樂觀的情況。從分項來看,商品零售收入按年增長由10月的6.5%提速至11月的8%,餐飲收入增速更飆升25.8%,錄5,580億元的單月新高,加上鄉村消費品零售額高達5,975億元,顯示內需新動能正在恢復。
反映工業生產供給的工業增加值,在11月的增長續好過市場預期。國家統計局指,主要是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按年分別升9.8%、6.2%,均比10月加快。11月全國以至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均是5%,按月持平,卻繼續未公布青年失業率數據。在供給穩中有升、內需持續恢復下,當局揚言全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可望較好完成,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為明年內地經濟發展指明大方向,有助各項政策進一步形成合力,為明年經濟持續向好發展提供更好保障。
外媒消息指,中經會曾提到,一旦明年經濟再需額外財政支持,中國可能會發行不納入赤字的特別國債,支付規模或高達萬億元,而同樣不納入政府預算的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明年可能近4萬億元,故同意明年赤字率或按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作安排,反映官方明年穩經濟藍圖愈見清晰。近日官媒對內地經濟失速等謬論已公然駁斥,據報有內地社交平台要求博主避免發表唱衰經濟言論。
對於今年最後一次的MLF,人行不負眾望進行1.45萬億元的一年期MLF操作,即使MLF利率維持2.5厘,連續4個月不變,但全年計,分別在6月和8月下調0.1厘和0.15厘。因此,渣打中國料暫不會降準。
當人行擴大對經濟的支持,財政支出亦見增長。首11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按年升4.9%至23.84萬億元,連續3個月加快,惟收入按年增幅卻再降至7.9%,僅錄20.01萬億元,意味該預算帳的入不敷支規模達3.83萬億元。國統局解釋,近期增發的萬億元國債項目清單已陸續下達。
伴隨官方周五開出的人民幣中間價報7.0957兌每美元,升133點子,創6月5日後高位,在岸、離岸人民幣早段均曾升穿7.1算,均見逾半年高位,在岸價下午4時30分收報7.1301,單日急升314點子。
不過,A股在外資大舉離場後受壓,滬深300指數先升後回,收報3,341點,又創2019年2月中後收市新低。中國證監會晚間再出招提高股市的吸引力,鼓勵上市公司加密現金派息及明確派息目標,同時放寬了進行股份回購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