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滙豐保險:通關後離岸業務飆 內地佔七成

2023年12月26日 07: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文德華表示,有很多不同國籍和地區的人來港購買壽險及醫保。
中港通關利好本地保險業,據保監局早前公布數據顯示,首3季香港保險業來自內地客的人壽新做保單保費達468.49億元,較疫前2019年同期的359.84億元增加約三成。滙豐保險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文德華(Edward Moncreiffe)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自通關以來離岸業務持續飆升,目前新業務保費的39%屬離岸業務;其中70%的業務來自內地,兩者均超越疫前水平。
滙豐於澳門設立首間保險策劃中心,文德華稱,中心由8月至今得到客戶良好的反應,冀能捕捉大灣區西部的機遇,並與香港的兩間尊尚健康管理中心互相補充,滿足區內客人的健康及財管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內地客外,文氏指,觀察到更多不同國籍和地區的人來港購買壽險及醫保;今年首9個月期間,該行已向48個國家及地區的客人發放新保單,認為是疫後香港重新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一個強而有力的指標。中港客人以外,該行仍向來自加拿大、澳洲、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台灣和澳門的客戶發放超過一億元的新業務保費,而來自該地區的客人需求亦較疫前錄雙位數的增長。
環球經濟前景不明,保險產品亦成為超高淨值人士其中一種財富規劃工具,該行今年發行面額超過一億美元的個人巨額人壽保單數目創歷年新高。他認為,人壽保險能作為富裕人士的遺產規劃和多元化投資工具;同時滙豐保險受惠於同系在亞洲各地的私人銀行業務,能第一手了解高淨值客戶的需求,為他們打造合適的解決方案。
他預期,亞洲地區的高淨值人士數目持續增長,加上家族企業亦陸續出現傳承規劃的問題,相信透過母行網絡及合作夥伴能持續接觸目標客群,業務於2024年能維持蓬勃發展。
展望2024年,他強調會繼續專注於亞太地區,尤其是內地和大灣區的增長機會,因此該行將繼續擴大地區的業務網絡和服務能力,以滿足客戶需求。同時,將繼續關注數碼化和創新技術在保險業的應用,包括利用人工智能(AI)、大數據分析和區塊鏈等技術,改善客戶體驗、提高營運效率和加強風險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