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公會:疫情改變金錢觀?逾3成中小學生變謹慎

2024年04月10日 19:1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疫情加快網上消費及電子支付普及化,造就新一代在無現金交易的環境下成長,那麼消費場景轉變對小朋友的金錢觀念有何影響呢?香港會計師公會早前進行《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以了解本港學生理財習慣的變化。
調查於2023年3月至5月期間進行,以不記名方式訪問了逾1,300名本地中、小學生,發現擁有儲蓄及記帳習慣的本地青少年均較三年前公會所進行的同類型調查有所增加,當中高達87%受訪學生表示有儲蓄習慣;另一邊廂,經疫情洗禮後,表示對消費「變得謹慎」的比例較「更願意花費」的學生為多。
綜合調查所得,公會給予本港中、小學生理財能力「B」的評級,顯示學生對金錢的來源與種類有基礎的認識、對基礎理財知識亦已有掌握、理解並能實踐「先儲蓄、後消費」的正確理財態度。雖然普遍學生有儲蓄習慣,惟記帳習慣仍有待提高。而在電子支付及網上資源日漸普及的背景下,公會認為,學生需要進一步加強理財知識的訓練,家人及學校可適時介入,協助學生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念及態度。
初中生零用錢每周平均逾270元
不少家長都會定時給予子女零用錢,亦是中、小學生的主要「收入」來源。調查嘗試了解學生的財政能力,發現受訪學生當中約七成定期獲得零用錢;而每星期所獲得零用錢平均金額方面,小四至小六為51.8元,中一至中三為273.9元。
同時,調查發現逾32%學生並非定期獲得零用錢。公會認為,這或會影響學生培養固定的理財習慣,因此建議家長按其家庭狀況、子女年齡和日常需要,以及物價指標,定期給予子女適量的零用錢,讓他們從日常生活中學習財務規劃。透過獲取「定期收入」,學生可更容易從實踐中了解「需要」與「想要」及「應花則花」等重要理財概念。
儲蓄記帳比例增 理財概念漸見鞏固
收入、儲蓄、消費、記帳及分享環環相扣,都是財務規劃的關鍵元素。孩子獲得零用錢後,未必有概念知道如何處理,因此幫助小朋友建立理財知識非常重要。根據調查結果,87%受訪學生表示有儲蓄習慣,而當中有逾四成受訪學生表示有記帳習慣,包括記錄儲蓄或消費。與公會於2020年首次進行同一調查的結果比較,儲蓄及記帳的比率有明顯增加,情況令人鼓舞。其中,記帳並非單純記下開支,而是透過一邊紀錄,一邊作出分析,有助培養「分配」財產的觀念,對長大後進行長遠投資例如置業,或規劃重要支出時大有幫助。
電子支付普及化 學生恐難掌握金錢概念
經歷新冠疫情及政府以電子方式派發多輪消費券,網上購物及電子支付已逐漸發展成港人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電子支付工具種類繁多,並不涉及實體金錢交易,或令學童更難掌握財務概念。近年無論在本港還是外地,均時有年輕人因網上消費而欠下巨額債項的個案,或反映網上消費影響他們對支出的判斷。
公會建議,可向學生加強介紹電子支付工具的基本運作概念,並着重指導使用,例如如何避免超支、帳戶被盜用的風險等,從而推廣負責任消費。
香港會計師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