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产评】港楼调整手尾长 经济失速岂无因

2024年05月01日 03:00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港府虽然已为楼市撤辣,但显然楼市复苏不似预期。在利率环境未明下,市场需求受到压抑,加上新盘库存积压,发展商只有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卖楼,务实出价,但求货如轮转,加速现金回笼,妥善控制财务风险。二手市场更继续以蚀让为主,愈来愈多这几年高位入市的业主陷入负资产行列,实在所难免。虽然继续供款,除非楼价暴跌,否则银行追收贷款(Call loan)机会不大,但楼市负资产急增,始终不利市场信心,尤其打击消费和投资意欲,令相对沉寂的本地市道须更长时间始能复常。
楼市的运作,离不开供应与需求。最新数据显示,香港的私楼一手潜在供应量创新高,达11.2万伙,现楼货尾达2.1万伙同样创新高,可见供应充裕,甚至可以说是库存积压,这让急于套现的发展商面临颇大的减价促销套现压力,用家或收租投资者眼见新盘源源不绝,自然不急于入市,慢慢拣心头好,或暂时转买为租,耐心等候美国重启减息周期才入市。
事实上,从需求面角度看,楼市需求分住屋及投资两类。由于这几年大量中产以上及年轻一代的港人移民他乡,家庭分支需求减少的同时,投资物业的需求亦减少。故见楼市撤辣以来,其实初期都靠内地客来大手入飞撑场。但老实讲,若然楼价继续往下坠,北水入市动力只怕亦会缓减;至于能否令本地用家动心入市,不单纯看楼价高低,还得视乎经济景气能否见到更大的复苏动力,毕竟物业属大银码商品,若然收入不稳,谁愿背上巨额债务置业?
如是者,楼市丁财都不太旺,香港地少了一瓣财富效应,必然会削弱消费信心。更何况,楼市一脉关系到建筑、专业服务等百业景气,所以任官方如何推动夜经济,也无法见到太大成效,皆因炒股炒楼赚快钱之途已行不通,量入为出是必然的考量,且不少港人经历3年疫情后,已习惯在家用餐或叫外卖,减少外出消费,又或者更准确讲,减少在港消费,乘强美元令港元购买力提升之便,到海外消费,就成了近年港人的消费主流。如何重新驱动香港经济的内生动力,确是港府面对的一大难题。
经济活动,一环扣一环,港府就是没有把握及早撤辣稳楼市以振经济,如今弱势已成,推动经济复苏如逆水行舟,花费气力大,却事倍功半。更重要的是,港府自断土地收入来源,楼价易跌难升、地价低迷,发展商展开新投资意欲同样低迷,港府要发展更多土地、兴建更多房屋,钱从何来?没有人不知道可以举债,但举债有成本,如何守住审慎理财的规律,确保货币稳定,有力维持公共财政,是港府必要谨而慎之的事情。
如今,只有耐心等候市场加速消化楼市库存,楼市有序完成寻底,期间得设法加快振兴金融及旅游等主要产业,并加快吸引人才来港,改善人口结构,设法平衡经济风险。免得一旦美息周期出乎市场预期,高息维持更长时间,中美关系又随时突变,谁能担保楼市一定不会再现崩盘场面,香港经济又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