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逆轉致申按揭困難 建築期付款買家恐現撻訂潮

2024年05月17日 06: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如在兩年多前購入新盤而選擇建築期付款的買家,現時即將要上會,但卻要面對壓力測試、銀行對按揭業務取態不積極及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可能最終迫於無奈撻訂,導致損失慘重、血本無歸,也許有人會認為這些買家在入市時應該考慮各種風險,現在不能輸打贏要。
在此必須為這些買家作出平反,由於當時其中一項政策是,樓價在600萬元以上的樓花並不能承做高成數按揭保險計劃,故大批自用買家當時惟有選擇「建期」付款計劃,留待現樓時才正式上會。當然他們是明白並接受當時所有樓市辣招才會購入物業,但始料不及在這兩年間無論按揭息率及樓價方面會有這麼大變化,令他們進退兩難。
事實上,當中大部分買家都是耗盡畢生積蓄,繳付一至兩成首期,一心計劃購置一個「安樂窩」自住,其實他們已經接受樓價下跌這個事實,但無奈地申請按揭方面卻困難重重。故此,認為金融管理局必須盡快正視此情況,推出相應措施以協助這些準買家上會。
在此建議政府應即時將在財政預算案放寬物業貸款相關的監管政策(當中包括住宅按揭成數、非住宅按揭成數、資產審批及暫停壓力測試)的生效日期修正為「適用於2024年2月28日或以後向銀行遞交按揭申請的個案,而不是「適用於2024年2月28日或以後簽訂臨時買賣合約的物業交易。
皆因事實上,兩個不同時期購入的物業在同一時間申請按揭貸款,無論按揭息率、估值及銀行取態都是跟足現況處理,故此亦應一視同仁以同一金管局規範作審批,這樣才是公道及合乎邏輯,其實當局全面放寬監管政策是非常明智的決定,惟生效日期方面應再作出修正方為上策。
除此之外,下半年將有多個新盤正式收樓,已收到多名買家查詢,當中確實出現了估價不足的情況(相差5至15%不等),即使買家有足夠供款能力,但無奈沒有足夠資金填補差價。在此有個大膽建議,當局不妨以2002年所推行的「負資產按揭保險計劃」作為藍本(當時按揭成數可高達估值140%),重新制訂「建築期新盤高成數按揭保險計劃」,提供特高成數按揭貸款讓這些買家多一個選項。
最後,呼籲當局應在情況未進一步惡化時盡快作出檢視及推行相應措施,一來可以防止撻訂潮湧現,二來亦可令買家安居樂業。
利嘉閣按揭代理董事總經理 黃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