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互換通不止是對沖工具 更是國際接軌風管渠道

2024年05月22日 21:4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港兩地衍生產品互聯互通機制「互換通」推出一周年,周一(20日)起推3項新完善措施。香港交易所(00388)市場聯席主管蘇盈盈撰文指,有關措施向國際投資者傳遞了一個信號,「互換通」提供的不僅是風險對沖工具,更提供了一個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風險管理渠道,有助鞏固香港作為人民幣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
她認為,新功能有助增強參與者對沖策略的靈活性,並提高其管理投資組合的效率,且讓「互換通」與國際標準接軌,有助吸引更廣泛的國際市場參與者,推動機制多元化發展。期待能夠吸引更多投資者來香港市場交易,特別是在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內地債券市場的興趣日益濃厚的背景下,新推出的工具和服務恰好能滿足他們對沖人民幣持倉風險的需求。
她又指,新措施同時表明市場監管機構致力滿足國際機構投資者需求,為投資者提供更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香港作為全球首個提供進入內地人民幣利率互換市場渠道的國際金融中心,再次展現了「超級聯繫人」的價值。這意味着,國際投資者可以通過香港進入流動性充裕的內地市場,同時能夠按照國際慣例來進行交易和結算。
3項新完善措施分別是:1)單邊壓縮,參與者可將具相同交易要素但相反方向的合約壓缩,即壓縮名義總額而將清算投資組合的成本降至最低;2)歷史起息交易,允許參與者通過執行起息日為歷史日期的交易,來平倉現有合約。這項功能在國際市場中很常用,但對「互換通」而言屬於新的功能;以及3)國際貨幣市場(IMM)合約 — 允許參與者進行遠期起息的IMM合約交易以鎖定利率,讓部分人民幣互換合約的日期與其持有的其他貨幣產品合約的日期一致,簡化交易壓縮和現金流管理。
「互換通」自2023年5月15日開通,截至2024年4月底,市場參與者累計達成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3,600多筆,名義本金總額約達1.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日均成交名義本金約為76億元。按月計算的日均成交名義本金增長近3倍,從推出首月日均約30億元,增至2024年4月日均逾1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