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初:不當調整恒指成分股 是指數持續大跌元兇

2024年05月23日 04: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1998年政府入市打大鱷的時候,初哥曾寫一篇文章,內容大致是香港應用甚麼方法處理當時的大冧市。當時的標題是「東施效顰,畫虎不成反類犬」,談及美國走高科技及金融路線,日本定位美觀包裝細緻實用,澳門單一主打賭業,而香港應按自身中西文化匯萃、背靠內地龐大人口之優勢,以發展多元化金融產品及地產服務為主力,輔以中西式美食及購物天堂的特色,成為好客之都的一個國際城市。
可惜時至今日,金融業方面仍主要沿用抄襲外國市場的產品及模式,似乎沒有研究是否適合香港市場。例如2021年美國大量沒有業務的空殼公司以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形式上市募集資金,儘管這些公司在美國上市後已經出現諸多問題,而且熱潮退卻,香港仍馬上引進SPAC,結果白忙一場,沒有帶來多少收益。又例如恒生指數季結成分股變動,初哥幾年前在文章中已指出,以熱門成交量或市值來做變動指標,往往會將高位股票納入指數成分股之列。
滄海桑田,時代變遷,恒指成分股經過多次變動,已由最初1964年的33隻進化至今天的82隻。遵從多年機制,恒指成分股仍然採取成交量大及極熱門的股票代替低殘之實力成分股,造成往後恒指大跌的危機。加大成分股數目,無助於分散風險。
換成分股失敗例子多的是,在高位雀屏中選後大冧的股票,屈指一算,已有阿里健康(00241)、京東健康(06618)、美團點評(03690)等。相反於極低位遭剔除之太古A(00019)及國泰航空(00293),近年皆逆大跌市而回升甚多。上周季檢,恒指加入比亞迪電子(00285),剔除碧桂園服務(06098),國指加入紫金礦業(02899),剔除信義光能(0968),這些股票將來走勢如何,拭目以待。
機制失敗,是間接造成恒指持續大跌的元兇。唯望有關機構對此失效的換股機制作出檢討,制定一套有利恒指表現的方案。
資深股評家 鄧建初
(作者為資深股評家,縱橫香港金融圈近三十年,看透股壇光怪陸離,經歷多次「缸湖」浩劫,人稱「初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