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产评】资金续回流亚洲 中印双引擎发力

2024年05月25日 03:00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去年,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之下,亚洲经济呈个别发展,资金更多是涌往美国淘金。不过,今年以来,情况有变,尤其次季开始见到资金逐步回流亚洲,就连一直呈相对弱势的中国资产亦有改善迹象,中印双引擎有望持续发力,带动整个亚洲的经贸活动,支持亚洲成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地区,并有助缓减美国经济硬着陆机率增加所带来的风险。
今年已差不多过了5个月,美国的货币政策仍不明朗,减息启动的时机不断延后,整体上抗通胀工作未达预期、高息环境持续、经济增速放缓风险增加,都对估值高企的美股添加压力。虽然,时值大选年,拜登政府不大可能容许经济“硬着陆”,将减息的时点延至年底选举前,是合理的推想,惟经济实况能否配合政客的预期,却不无变数。单是中东局势紧张,油价波动,都足以扰乱白宫实现抗通胀目标,一旦通胀反弹,非但说要再推迟减息,再度加息的可能性尚不可能排除。
反观亚洲,内部需求仍是区内主要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虽然,美元偏强,令亚洲经济体面对本币贬值的难题,惟这反推动区内双边贸易本币支付结算,降低亚洲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关连度。上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亦公开敦促亚洲央行的货币决策毋须紧跟美国,应结合本国国情行事,确保物价稳定。
亚洲区内的数码贸易、绿色经济、旅游业复苏,生产率保持高度运转,贸易与投资下行的趋势得以扭转,区内主要经济体的股、汇、债市及银行业发展都趋于稳定。事实上,自去年中实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以来,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欧美推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鼓吹脱鈎与分裂,而亚洲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可视为地区抵御全球冲击的重要缓冲,增强经济韧性,实现互利共赢。
环顾区内两大增长引擎,积极化解内房危机的中国内地,经济正提速增长,支持区内需求,新质生产力的倡议,推动创新发展,区内经济体有望借着中国的投资与技术发展,从对华贸易中得益,重构更具可持续性的供应链。
印度方面,最新公布5月综合采购经理指数创近14年以来第三高水平,经济增速保持强劲。惟须补充的是,印度得正视贫富悬殊极端化,城镇化落后,基础建设欠完善、缺乏熟练工人等问题,而在再生能源、传统半导体、航天、数码经济普及化等领域方面,印度仍与中国有颇大的竞争距离,得把握外资流入,设法彰显人力资本优势,创造新的生产力,始能保持这趟经济快车可持续发展。
从区域发展角度看,资金流的趋势,有望由去年的“买印度、卖中国”,转成“既要买印度,也要买中国”。亚洲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增长焦点,这一点美国是心知肚明,所以既要全力遏止中国崛起,同时实施印太战略,并加强与盟友日本的协调合作,以确保在亚洲的影响力。亚洲诸地不搞关门锁国,不选边站,本着自身的最大利益行事,自能找到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