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面對6大利弊揸定沽?專家分析股價走勢

2024年05月27日 11:0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Getty Images圖片)
港人熟悉的滙豐控股(00005),股價近年由「大笨象」化身成「小飛象」,在5月初除淨前後更一度升至久違的70元,強勢背後主要與其「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策略有關,亦與他們於千禧年間標榜的「環球金融、地方智慧」(The world's local bank)截然不同。不過,隨着股價飛升之際,投資者亦是時候居安思危,審視集團現時經營面臨的6大利弊,助投資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優點1:重返亞洲 聚焦財富管理
回顧滙控定調其「重返亞洲」策略,始於2021年。當時他們宣布落實由資深銀行家、港人廖宜建及印度人羅銘哲(Surendra Rosha)一起出任滙豐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CEO),主理區內所有市場,已經凸顯該行強化布局亞洲的決心,聚焦財富管理及資產管理業務。
滙控上季業績顯示,截至3月底止,其財富管理業務的結餘為1.8萬億美元(約14萬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0%。今年首3個月,該行吸納了新增投資資產淨額270億美元(約2,106億港元),其中190億美元(約1,482億港元)在亞洲入帳。期內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旗下制訂保險產品業務的新做合約服務收益亦達8億美元(約62.4億港元),按年大升87%,反映其上季亞洲財富管理業務出現強勁增長。
至於細看其「大本營」滙豐香港的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稅前利潤,上季則有18.03億美元,按年跌1.15%,按季則升18.85%。
除了集中精力攻亞洲財富管理業務,他們亦頻頻減磅出售其他地區非核心業務,來個此消彼長戰術,包括出售法國零售銀行、加拿大銀行以及阿根廷業務,一樣呼應其「重返亞洲」主題,而加拿大滙豐銀行的交易,更衍生出每股0.21美元的特別股息,帶挈股民豬籠入水。
優點2:頻頻回購 支持股價表現
近年滙控頻頻使出回購一招提振股價,最新一次是在首季業績出爐之際,宣布加碼回購股份規模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執行日期由5月8日至7月26日,換言之回購是於3個月之內完成,管理層更形容是「集團史上最快的回購速度」。
傳統上,由於回購後股票會被註銷,間接令公司已發行股本減少,變相提高每股盈利,所以一旦市況氣氛遷就,相關行動便成利好股價的動能。
其官網顯示,他們在2016至2023年期間進行了185億美元(約1,443億港元)的股份回購,其中2016年的回購行動有指是管理層接納了香港非正式股東會上一名小股東建議因而推行,多少反映其歷任管理層均看重香港這個超級根據地,聽取股東合理意見。縱然市場亦有聲音指回購暗藏了「有錢無掟使」的問題,惟觀乎日本企業乃至蘋果公司(Apple Inc.)等大企均是使出這番招數,反映企業坐擁龐大現金流、因利乘便亦無可厚非。
優點3:股息率7厘 高過美債孳息
滙控去年起重派4季股息,最新亦提及目標派息率維持在50%,現價股息率有7厘,較美債孳息4.5厘為高,亦是備受市場追捧的另一原因。至於最新有傳內地考慮免除南向個人投資者20%的股息稅,消息對滙控這類高息股同樣有利。
此外,在息口高企下,國際銀行受惠近年的高利率環境,「食正」息率維持高企一段很長時間(Higher For Longer)的優勢。
投資大行高盛認為,滙控2024至2026財年的銀行淨息收入分別為434億美元、407億美元及406億美元,非利息收益預測為208億美元、220億美元及229億美元,股息收益率為7%,加上回購收益率約為5至6%,不計特別股息收益率,總資本回報收益率約為12至13%,將其目標價微升一元至81元,予買入評級。
缺點1:屬地緣政治風眼股
雖則獅王表現近年鯉魚翻身,不過溫故知新,早幾年的反修例事件、中美貿易戰持續,乃至英國脫歐等,均極度左右滙控營運及股價走勢。
回顧2021年滙控首季業績則提及地緣政治風險,指香港局勢發展、美國對中國策略性行業的政策和侵犯人權的指控,以及其他潛在爭議,均可能令集團受到相關制裁以及監管、聲譽和市場風險影響,可見處境有尷尬一面。
正值今年是美國及英國大選年,在政策能見度不甚透明之際,最新有指滙豐等銀行以及英國其他大公司向唐寧街施壓,要求政府放寬擬議的對華業務往來的限制,又指他們針對的是新英國國家安全立法的一部分。
缺點2:股東及管理層分歧大
所謂「家和萬事興,家衰口不停」。不少上市公司在股東及管理層之間的分歧經常波譎雲詭,觀乎滙控亦不例外,看其最大亞洲股東中國平安(02318)近期連串動作便知一二。
今年5月7日,中國平安最新減持564.88萬股滙控,涉資約3.92億元,是平保在2017年披露持有5%以上滙控後首度減持,持股比例由8.01%降至7.98%。不僅如此,市傳平保正考慮進一步減持滙控股份,選項之一是直接在公開市場出售,又或向中東主權基金或富豪出售大部分股份。
當然要揣測其沽貨動機是否與滙控管理層不和有關,無從考究。不過,平保近年與滙控管理層不和,卻是街知巷聞。
最矚目的,莫過於平保曾表態冀滙控分拆亞洲業務,且發長文聲明指對滙控業務有5項擔憂,如滙控去年業績改善主要受惠加息周期,可是息口已逐步見頂,偏偏去年平均生息資產與非利息收入俱跌,可見雙方積怨甚深。
要留意的是,雙方的不和時間點,正值由祈耀年「主政」,而近期市場則屢傳平保反對再度委任62歲的祈耀年再做滙控董事會成員,而祈耀年亦在季績出爐之際宣布離任行政總裁,據報消息一出,就連滙控內部人士都感到驚訝,或多或少反映平保「唔妥」祈耀年,其下場就是要辭官離任。
缺點3:巨無霸規模 架構臃腫
至於回顧平保早年對滙控的訴求,包括透過裁員大幅削減成本,其實此亦反映一間大機構冗員過多,且部門與部門之間分得太多太散,在結構性問題之下,員工並非「一條心」為公司效力,令不少內部職員有怨言之餘,股東平保亦留意到這問題存在。
上季業績顯示,截至3月31日,他們的等同全職僱員人數為214,400人,較2023年12月底減少6,461人,主要由於完成出售加拿大銀行業務及法國零售銀行業務。合約員工人數則為4,263人,減少413人。
——————
股評人觀點
●羅尚沛:可續持有中線睇74元
銀河證券業務發展董事羅尚沛認為,觀乎有中資電訊股股價已經重上70元,所以滙控亦有理由繼續做好,中線目標看72元至74元,建議有貨者繼續持有,一來環球國際金融股表現仍然強勢,二來滙控在藍籌股息率亦數一數二,加上近期股市升浪舊經濟股亦有份貢獻,所以估計滙控仍有上升空間。
最新傳出中國平安(02318)大手減持逾千億元滙控股份,他認為要留意後續進程,因行動有利有弊。弊處是反映滙控有機會與內地關係疏遠,好處則看平保能否入主滙控董事局。
他個人覺得滙控股價在70元不算貴;反之,他指平保近年因為內房問題自身難保,認為其透過滙控股價上升套現部分資金,可以減輕因國家任務而承受的內房負荷,對平保是好事。
●沈振盈:睇淡後市 股價或見30元
人稱「沈大師」的資深股評人沈振盈表示,滙控飆上70元後可以準備「睇淡」,原因是以長線角度而言,香港經濟及樓市走弱的憂慮仍然未變,加上其香港按揭業務乃龍頭之一,所以一旦樓市變淡、市民的按揭成數能力轉差及樓按拖延違約風險增,滙控未來或要較大規模撥備,不排除股價回調到30至40元。
他直言,冇貨的散戶現水平不宜入市,至於早年於30至40元入市的散戶,亦應先行止賺,然後轉戰科網股等板塊,相信其他板塊表現會較滙控優勝。
●麥嘉嘉:待回調分段收集
永豐金證券(亞洲)金融商品交易部主管及研究部主管麥嘉嘉認為,滙控業務營運及費用收入上,以財富管理業務的表現較佳。不過,中國平安(02318)最新的減持行動,將令滙控短期股價有調整壓力。
她認為,技術上滙控股價近期高位70.1元,已成為初步阻力位,預料初步支持位為裂口位(4月30日)的65.4元,建議未有貨者宜待股價回調才作分段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