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全球晶片股輪流破頂 英偉達曾越3萬億美元

2024年06月07日 00: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大國角力下,半導體已成為重要的戰略物資,英偉達亦因此水漲船高。圖為英偉達行政總裁黃仁勳。
半導體是科技得以日新月異的物資,既是地緣政治的角力場,也是資本市場寵兒。近期多家晶片巨頭如英特爾(Intel)和超微半導體(AMD)爭相發布人工智能(AI)晶片新產品,風頭仍不及龍頭英偉達(Nvidia),資金跟紅頂白下,英偉達股價周三收升5.16%,一舉超越了剛重返3萬億美元市值蘋果公司(Apple Inc.),成為市值全球第二大的上市公司,直追同靠AI發圍的「一哥」微軟(Microsoft)!隨着晶片軍備競賽白熱化,未來半導體行業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力有增無減。
AI令整個半導體產業遇上難得一見的順風,受惠者自然遠不止英偉達。其首席代工生產商、晶圓廠龍頭台積電,股價周四亦刷新了歷史新高,盤中一度高見899元新台幣,年初迄今累計升幅已超過50%,連帶台灣股市再度破頂。英偉達行政總裁黃仁勳亦提到台積電產品加價一事,直言「我認為台積電的產品價格太低了,以台積電對全世界及科技行業的貢獻,從財報來看是委屈了。」言下之意就是坦然地接受了台積電加價的決定。
正如英偉達帶挈台積電,台積電作為荷蘭光刻機生產商ASML的大客戶,同樣也拉了上游供應商一把。ASML近日股價表現勢如破竹,擠下奢侈品集團LVMH,成為歐洲第二大市值公司,僅次同樣處於風口的丹麥「減肥神藥」生產商諾和諾德,周四續漲最多3%,觸及972歐元的歷史新高。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中芯國際(00981)周四升5.61%,收報18.06元,創5個月新高;跟尖端製程毫不沾邊的華虹半導體(01347)更升7.89%,收報22.55元。
基金經理認為,英偉達是少數AI生意前景明朗的AI企業;華爾街大行主流意見亦繼續唱好,其中美銀證券維持1,500美元的目標價,預計其產品需求繼續穩健。
然而,市場亦並非一面倒看好,如著名基金經理、Ark Investment創始人伍德去年初已拋售了所有英偉達持股,理由是其估值太高,現在仍不為所動,重申投資其他AI概念股更好。要留意,據報美國監管機構達成一項協議,繼續對英偉達、OpenAI和微軟在AI行業的領導地位進行反壟斷調查。
眼見海外的半導體企業所向披靡,內地亦打算加大投資追趕。消息指,剛成立的第三期「大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籌資金額將超過官方披露的475億美元。有大基金的顧問委員會成員稱,新的「大基金3.0」將以10年為期,比先前兩輪大基金的5年周期更長,甚至變成「大基金3.5」。此舉目的在於未來10年內,於有限的窗口期內注入更多資金,以打造世界級的半導體企業。
除了半導體產業以外,美國亦積極在其他領域推動國際聯盟,擴張勢力。外媒報道,美國、歐盟、日本、印度、南韓已組成一個由官方及民間組織協作的「生物製藥聯盟」,各參與者同意就政策、法規、研發支援政策等加強溝通協調。另外,美、日、韓亦舉行了經濟安全對話,決定共同探索關鍵礦產領域的投資方案,並探討在供應鏈、關鍵新興技術、數碼化及基礎設施安全5大領域的合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