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近7成港人指醫療開支上漲 或礙實現財務目標

2024年06月13日 10: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宏利亞洲康健調查》的最新結果顯示,香港市民對未來十年在財務、精神和身體健康方面達到理想水平的信心存在顯著落差。其中,大多數受訪者提到醫療費用上漲,或影響他們實現理想財務狀況。
在1至100的評分標準中,受訪者的目標是在經濟和精神健康方面達到85分,在身體健康方面達到86分。然而,他們的期望卻有所落空,估計財務、精神和身體健康的得分分別只能達到70分、71分和71分,分別相差15分、14分和15 分,反映大眾在實現個人健康可能面對不同程度的挑戰。
調查被問及影響其實現理想財務狀況的阻力時,69%的受訪者提到了醫療費用的上漲。在過去的一年中,他們感受到醫療開支急增了18%,尤其在門診服務(22%)、藥物(15%)和預防性護理(14%)等方面,加劇了人們的擔憂。這些數字凸顯了醫療費用對個人造成的沉重經濟壓力,從而對其財務狀況產生了負面影響。
調查發現,為了應對醫療費用不斷上漲的影響,本港受訪者採取了各種措施,包括更加注意飲食(41%)、使用較便宜的醫療服務(25%)、推遲或放棄身體檢查(19%),以及選擇保費較低、保障較少的醫療保險計劃(18%)。而壓力(34%)和焦慮(28%)被視為影響未來精神健康的兩大主要因素。
調查亦揭示了公眾的養兒防老觀念有所轉變。育有子女或打算生育的本港成年受訪者中,約有37%表示不會指望子女在其晚年時提供經濟支援。隨着這一觀念的改變,70%已婚並育有子女的受訪者計劃推遲退休年齡,這一趨勢可能影響人們對退休規劃產品和服務的期望。
宏利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白凱榮表示,鑑於醫療成本不斷上漲和由此衍生的經濟壓力,再加上精神健康問題日趨普遍,香港市民必須重新審視維持整體健康的方法。他又鼓勵市民,積極前瞻的財務規劃有助應對人生各階段的不同需要,故不應局限於單純儲蓄,更應該以明智和高瞻遠矚的方法進行理財規劃。
宏利今年1至2月對香港逾1,000名25至60歲的成年人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十年後在財務、精神和身體健康方面達到理想水平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