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效用待觀察?大行睇淡內地樓價 恐瀉三成才見底

2024年06月13日 11: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內房危機令中國經濟、中資股乃至港股受壓已久,中央於是連環救市,一口氣宣布讓地方政府出手掃貨、降低首期門檻、取消上車按息政府下限的「517新政」強勢出爐。富瑞走訪內地發現,一些發展商與銀行「傾掂數」,新盤首期可以低於15%,甚至全免,可是基於現狀,該行對內地樓價仍不樂觀,預計跌超過30%始見底的機會不小。
富瑞中國經濟學家陳姝瑾接受東網訪問時表示,該行看淡內地樓價基於3個假設,一、樓價持續上升的預期斷纜;二、中國人民銀行有意把10年期國債孳息率維持在2.3厘左右;三、租金下滑。
收租回報遠低於按息
其報告亦提到,倘樓價處於升軌,民眾不介意掏出更高的首期、不介意支付較高的按息去買樓,民眾的槓桿與樓價正相關,換言之,買磚頭的誘因在於升值的希望。可是按現時情況,她相信,民眾不再預期樓價升值是很大概率的事,原因包括人口結構,一波移民或許可以撐起香港或新加坡的樓價,惟內地樓市體量龐大得多,撐起樓價的需求放在內地自然要比香港或新加坡大得多,不太現實。
之所以着眼國債孳息率,主要是它加上信貸成本溢價,理論上是合理的租金回報率(2.8厘),4月份百大城市的平均值僅2.22厘,單是這個差距已能令樓價跌20%,正常情況下更應高於按息(現高於3厘)。她估計,內地債息短期內可維持穩定,但一、兩年內卻勢將下行,況且日本2000至2020年的租金回報率大致處於4至10厘,按息在3厘以下,對樓價亦無太大幫助。
問題是租金回報率亦受租金本身影響,它首先與經濟增長、百姓收入上升與否相關。她認為,以現時「製造業很強卻無內需支撐」,中國企業能否像當年的日本企業一樣風靡國際市場,對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很重要。
籲加碼兩萬億購庫存
然而,另一不確定性在於內地希望樓市行新加坡「大部分是保障性住房,小部分是商品房」的模式,這恐拖低租金,現在就欠當局相關中長期規劃的詳情。再者,如果保障性住房與發展商急着散貨的商品房差不多,商品房的價格豈非要跟着保障房走?一線城市如推行保障房主導的模式,或許豪宅之類相對保障房獨特的樓盤尚能保值,否則一線城市依照目前按息較高,租金回報率較低的情況,一般住宅的樓價恐怕面臨更大下行壓力。
陳姝瑾表示,其實租金上升的機會並不大,但就當租金穩定,不影響租金回報率,內地樓價跌逾兩成的機會仍不小。但要留意,一般樓價指數未必得出如此大的跌幅,因為指數從成交得出,2021年多為偏遠地段的細單位,且屬投資需求,現在多為位處市中心的高質大型單位。
就政府出手收購住宅庫存,富瑞認同方向正確,但今年起碼要加碼兩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要把庫存目前約24個月降至18個月的較健康水平,總額就需要4萬億至7萬億元。陳姝瑾認為,關鍵在於當局想不想拿。
量寬難救 靠財政開支
至於是否像網上一些評論所說要印鈔解決,她認為,由於要保持債息和人民幣匯率穩定,量化寬鬆(QE)非當局首選,況且日本發明了QE一樣撐不起樓價,所以市場估計刺激經濟還是靠財政開支,可以提高民眾收入就更有效,「中央加槓桿就行,錢可以發債籌集,不愁沒有買家,30年國債開售即遇『瘋搶』。不過,大舉刺激後,來年的增長目標該如何訂?」政策難面面俱圓,左支右絀令當局不太可能推出市場期望的大規模全面刺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