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產評】華拒揮金谷消費 嚴打經濟持久戰

2024年06月15日 03: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表現持續改善,惟進度未有如過去般出現「V」形反彈,而是緩慢地轉變,雖然維穩經濟的政策措施不斷出台,但當局對減息、降準、大增政府開支,揮金催谷消費的做法持謹慎態度,最新的金融總量數據與市場預期有出入,也在顯示過去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如今也未必就能反映經濟實況的全部。畢竟中國正在面對的,是一場持久的經濟戰爭,過去快上快落大撒幣的模式,無法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更會換來嚴重的經濟問題,取而代之的戰略,是追求穩定、高質量的發展模式,得正確認清大局變化,始能掌握投資趨勢。
觀乎昨日公布的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遜預期,而廣義貨幣增速更創新低,一般被理解為市場需求疲弱,內生動能不足。不過,官媒紛主動分析數據,包括受金融創新、監管變化、高基數效應等等的原因左右,同時向市場發出一個清晰的訊息,就是當局拒絕再走上4萬億元人民幣放水谷經濟的老路。
事實上,若如美國般大印銀紙的話,一則換來的是泡沫多於實際需求,二則也不利人民幣匯率穩定,故見當局策略寧可將資源引導至關乎競爭優勢的晶片、汽車產業,而不願揮金換取一剎那的消費增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本月開腔表示,對中國不願意加大政府支出來刺激消費感到奇怪,實際上可見這位老外學者並不了解中國國情。
投資者也得認清,在金融深化與經濟結構轉型下,貨幣供應量和信貸等總量金融指標與經濟增長的關連性減弱,而隨着新的市場供需格局出現,企業要推動業務增長,不能寄望政府再「直升機大撒幣」方式來救市,得腳踏實地改善營銷策略、並尋求創新、提升產銷效益和競爭力,以實現新的增長模式。
俄烏戰事爆發,沒有人料到今時今日這場戰爭尚未完結;也沒有人預計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體嚴厲制裁俄國,而奉行去美元化的俄國經濟仍然保持發展,未有倒下。更沒有人預料到,中美博弈,掌握金融霸權和技術優勢的美國,全面封殺中國科企取得先進晶片與設備,中國的高端製造業和出口業卻仍能保持穩定發展,「新三樣」(電動車、太陽能及鋰電池)的競爭力超前,更讓無法在短時間內追回失地的歐美,都着急地以加徵高關稅的手段來打壓中國。不過,此舉未能打垮中國製造業,卻讓歐美企業面臨中國反制,在重要市場失去競爭優勢,說明西方政客大打「中國牌」取選票,卻為人民換來經濟苦果。
這些出乎意料的發展,並非偶然,都在說明眼前大國博弈,不會是3、5年就有結果的事情,尤其是美元霸權已維持數十載,全球利益大洗牌以及創新力量的推動下,貨幣體系要迎來大革新,迎來的是一個為時以十載計的經濟戰,過去衡量經濟的標準未必再管用,也不可能急進地追求賽果,而增長放慢也是經濟提質換檔的必然過程,只有以耐性和毅力,精準執行戰略,以變應變,始有望安然走過這場經濟革命,探索出新經濟時代下可持續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