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美經濟明年恐難逃衰退

2024年06月17日 00: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市場對美國經濟抱有信心,部分原因在於就業市場依然強勁。
美國聯儲局上周一如預期維持利率不變,皆因整體經濟表現仍異常強勁,似乎無急於減息的必要。不過,建銀國際證券研究部首席策略師、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趙文利表示,美國經濟的衰退風險比市場預期更大,只是因為服務業的「超長期繁榮」掩蓋了製造業的衰退,但這並不代表真的能夠完全避過衰退,而且聯儲局明顯低估了風險。他預計,到2025年中開始,將會有更多領先指標顯示衰退風險升溫,並且在明年底有較大機會確認衰退。
趙文利接受本報的專訪時表示,以往衰退發生時,通常「大家都不知道已經進入衰退,只是覺得衰退風險更大了」,最終要等到滯後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連續出現倒退,才能在事後真正確認衰退的來臨。
他解釋指,目前美國雖然並未陷入標準意義上的衰退,但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已長期處於萎縮區間,但由於製造業在美國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例較小,所以服務業的擴張蓋過了製造業衰退。他形容,這種情況屬於「滾動式衰退」,即個別領域陷入衰退,但整體經濟指標不會突然全面轉壞。
根據歷史上的經濟周期,服務業最終還是會跟隨製造業往下走,只不過這輪周期中兩者分歧持續的時間比以往長,這很可能是由於「非常規的貨幣及財政政策的影響」以及新冠疫情導致消費習慣轉變有關。
其他證據還包括「債息倒掛」現象,即美國短期國債的孳息率高於長期國債,這種情況過去通常預示衰退將會在一段時間後發生。趙氏指出,當債息曲線回歸正常狀態(即長息再次高於短息),反而是衰退立即開始的信號。「目前債息倒掛的幅度正在收斂,按照這個時間點,估計大概會發生在12個月後,也就是明年中。」他相信,屆時會有很多指標發出強烈 的經濟衰退信號。
市場之所以對美國經濟抱有信心,部分原因在於就業市場依然強勁。然而,趙文利卻注意到就業數據中不同尋常的部分─兼職的數目正增加。同時,美國官方就業市場數據中,企業調查(包括非農就業職位)與家庭調查(失業率、就業不足)兩項調查數據分化愈來愈大,5月非農就業職位增長強過預期,但失業率卻意外上升。
此外,他提到,雖然美國財政部、聯儲局都未有完全排除經濟衰退的可能,但也只認為經濟有機會是溫和衰退。「所以他們沒有做好深度衰退的準備,就跟他們之前沒有料到通脹會是結構式的、長期存在一樣。」
他又說,即使經濟最終不一定會硬着陸,但多數人似乎都低估了這方面風險。
值得留意是,經濟衰退的定義一般是指連續兩季GDP倒退,又稱為「技術性衰退」,但美國官方定義的「經濟衰退」,最終解釋權在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故GDP並非唯一準則。
就投資角度而言,建銀國際證券對全球各市場沒有明顯偏好,儘管趙文利此前曾預測港股正處於「熊牛轉換」階段,下半年可能有更大起色,但在他眼中,每個市場都有着獨特的投資機會,即便面臨着衰退風險的美國也是如此。
他說︰「美國股市也只是『局部行情』,就算在美股七雄(Magnificent 7)之中,也只有4到5隻股票表現較好。」各大股市都有不同類型、具核心競爭力的資產。他說︰「例如美國的大型科技公司;歐洲則是高端消費品和某部分的製造業;日本可能是5大商社和一些本土品牌」。
至於中國市場,他看好估值較吸引的傳統行業,如「中特估」概念、低估值高息股。從增長角度來看,考慮到龍頭企業最快的增長階段已經過去,接下來可能會放緩,但一些中等市值的公司增長潛力仍較高,包括在各細分行業的「小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