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價值各地有別?美國半世紀前評估156萬 最新升至...

2024年06月17日 10:4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常言道生命無價,遺憾的是這一說法在現實中並非如此。無論從學術層面還是現實證據都表明,人命在很多情況上,確實和某個金額畫上等號。1977年,美國記者Mark Dowie發表了針對福特汽車的調查報告,內容引述一份據稱來自福特內部團隊、針對意外頻發的「平托(Pinto)」車款成本效益研究文件。該文件評估在汽車上額外加裝安全設計的費用,並計算了相關的經濟效益,但最令人震驚的是,褔特的分析認為一條人命「價值」,僅僅20萬美元(約156萬港元)......
根據坊間流傳的說法,福特分析認為要為平托加裝額外的安全裝置,每輛車會增加額外11美元的成本,使該系列車型成本(以總銷量估算)增加超過一億美元;相反,在不做改動下,用意外機率推算(人命死亡成本20萬美元、受傷6.7萬美元等),最終成本不超過5,000萬美元。因此,當該消息傳出後,無數美國人都震驚於自己的性命原來已被標上價碼。
參考數值助制訂法規
事實上,將人命「折現」的罪魁禍首並非福特,亦沒有證據顯示福特在汽車安全問題上有參考到該分析文件,甚至法庭在審議平托安全隱患案時,亦確認了Dowie提到的成本效益分析與案件無關。至於一條人命值20萬美元的數字,實際上是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在1971年提出的,該數值正式名稱為「統計生命價值」(Value of a Statistical Life,VSL),是透過折算一個人的未來收入等因素,從而得出避免一條人命損失而願意付出的合理成本。
時至今日,VSL仍然是美國政策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但金額已從當年的20萬美元大幅升至1,320萬美元(約1.03億港元)。若從嚴格的學術定義來看,VSL並不完全等於人命的價值,但由於VSL廣泛應用於各類政策制訂,因此從現實層面來看,這項數據其實應用在各個場景,既可以作為制訂各項與人命相關的安全措施參考指標,亦可用來作為意外賠償的參考金額。在涉及安全疏忽而引發的法律訴訟中,該數值也經常會被引用。
故曰,人的生命早已標好價碼,只不過大多數人對此始終一無所知。就算萬般不願承認,但將生命量化成金額的做法其實也是國際慣例。
內地學者計算554萬
在內地,雖然沒有官方正式採納的VSL數據,但民間有不少學術研究都使用了相關概念,試圖計算出內地VSL的價值。例如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世秋、靳雅娜等學者,曾經在2020年的一篇論文中,以北京的空氣污染作為研究課題,推算出的VSL價值,當時僅約為554萬元人民幣;另外,清華大學學者蔡聞佳等人的研究則指出,在2019年時,中國人的VSL大約為510萬元人民幣。
香港缺乏相關研究
然而,若要論香港人的VSL,目前似乎缺乏相關研究。事實上,香港對於經濟相關的公共行政研究一直少之又少,許多在全世界學術、政治界常用的經濟指標,比如用來衡量全民就業水平的「自然失業率」,在香港居然找不到官方的研究。要知道自然失業率對於制訂經濟、勞工福利政策尤關重要,但很顯然香港政府對於本地經濟民生不夠重視。
再者,港府官員普遍被大眾批評不懂得學術研究的重要,只懂得叫幾句口號、搞幾場「盛事」就以為可以提振經濟,完全不懂從長遠角度考慮,建立一套適合香港的經濟理論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