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濤:持虛擬資產 可增投資組合抗風險能力?

2024年06月18日 15:5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2008年,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發表了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比特幣就此正式面世。到2009年,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自此虛擬資產進入高速發展的時期,到了目前只是十餘年時間,全球虛擬資產的整體市值經已突破三萬億元,巨大的市值反映虛擬資產的價值和潛力在全球已被廣泛認識,其接受程度正不斷提高,甚至更被視為一種新興的投資和交易工具,換言之,虛擬資產已經成為了不可忽視的資產類別之一。
截至今年首季,比特幣和以太幣作為虛擬資產市場的兩大巨頭,分別佔整體虛擬資產總市值的52%和17%,這反映它們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近期這兩大巨頭相關的投資產品更登上美國證券交易所,甚至香港交易所,金融機構陸續開始推出相關的ETF。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在過去10年中,比特幣和以太幣的年度化回報(Annualised Return)分別為50%和21%,對比標普500指數(SPX)和恒生指數(HSI)只有12%和0%,這兩大虛擬資產龍頭展現了令人矚目的驚人回報率。不過在超高回報率的背後卻代表着投資者需要承擔超高的回撤風險,例如在2018及2022年,比特幣和以太幣曾分別錄得74%和82%及64%和67%的恐怖跌幅!因此那些未能承擔太大風險的投資者,若真的希望可以參與這個不可忽視的資產類別,看來只能採取小注怡情的投資策略。
至於那些希望為個人投資組合增添一些平衡傳統金融資產組合(例如股票、商品和REITS等)風險的投資工具的投資者,虛擬資產這個資產類別的確是不容忽視的。以比特幣為例,其與標普500指數、恒生指數、商品和REITS等傳統資產的相關係數分別為0.26、0.16、0.23和0.2。相關係數的數字介乎1與零之間,數字愈細代表相關性愈低,即走勢完全不同步;數字愈高便代表走勢差不多等於同步。
上述數字顯示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資產類別與傳統金融資產類別比較,呈現近乎完全不同步的走勢。
虛擬資產呈現偏低的相關係數,對投資組合可以產生以下兩個影響:
(1)分散風險:例如傳統資產的價格整體下跌;虛擬資產的價格沒有下跌之餘,更呈現上升趨勢,這便有助分散投資組合的風險;
(2)波動性降低:由於虛擬資產的波動性較為獨立,這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總體波動性,提供更為平衡的回報表現;
由此可見,若在傳統投資組合中適量的加入虛擬資產這個資產類別,例如佔整體投資組合不多於5%,這有助提高投資組合的多樣性和抗風險能力。
一般投資者可以利用虛擬貨幣ETF參與這個資產類別。今年一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便批准了12隻現貨比特幣ETF掛牌上市,至於我們香港在今年四月底亦成為全球第二個批准虛擬資產現貨ETF掛牌的市場。目前香港有三隻比特幣現貨ETF和三隻以太幣現貨ETF。
而香港掛牌上市的虛擬資產現貨ETF更設有全球首創的現金及實物申贖機制,以博時HashKey虛擬資產ETF系列的博時HashKey比特幣ETF為例,分為港幣櫃枱(03008)和美元櫃枱(09008),每1000股(結算後的基金份額淨值對應約0.0001枚比特幣價格)大約等於1個比特幣,其支持現金和實物申贖的特色,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靈活的另類投資的交易選項。
元庫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組合經理(另類投資) 鑫濤(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未持有文中提及的股份。)